哪些東西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被認爲是安全的後來又被認爲是有害的?

用戶3708573184

1.DDT也叫滴滴涕,是一種有效的殺蟲劑,在殺死害蟲的同時對人類和家畜基本沒有危害,當DDT被人類大規模使用時卻發現它很難降解,因此從食物鏈的底端一直流向食物鏈的頂端,最後在體內高濃度大量堆積,導致人體內臟器官和神經系統受損。

2.百草枯一度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除草劑,但由於經常有人生氣之下喝農藥自殺,導致它在全國範圍內被禁止生產,百草枯的毒性非常強大無解藥,服用3毫升以下並在6小時內救治才有希望存活,服用超過5毫升或等到出現症狀再就醫已經太晚了,它會導致肺部纖維化使人窒息而死,完全是一種殺人的毒藥,比槍支彈藥更可怕。

3.反式脂肪酸,最早由德國化學家威廉·諾曼用氫化的方法將植物油變成固化的脂肪,這種氫化植物油可以加入蛋糕中或替代黃油,價格更低廉,口感更好,天熱也不容易壞,受到市場的青睞,但氫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人們發現這種物質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對人體危害較大,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5年內將全面消滅人造反式脂肪。


科學薛定諤的貓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DDT了。它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被認為很安全的,大肆使用;後來又認為是有害的了!!!!

在那個被蟲災毒害,糧食收成不佳,百姓一片哀嚎的年代,這種叫DDT的化合物

橫空出世,它是由一位叫Müller的研究人員費盡千辛萬苦研究出來的

而當時在瑞士政府組織的研究中,DDT對蚊子、蝨子、跳蚤、白蛉等多種昆蟲都具有很大的接觸毒性

而在正常使用時,對鳥類、哺乳動物的毒性卻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是很安全的。

1948年,為證明DDT不會汙染自己的熱狗和飲料,模特Kay Heffernon還親自示範被噴灑DDT。

就在Müller發現DDT強大的殺蟲作用後,DDT被Müller申請了專利,被製備成各種形式的產品,關於溶劑、乳劑、粉劑…DDT的產品大量的湧進市場。

DDT的功效顯著,很快成了首選的殺蟲劑。自1942年上市以來,DDT被大面積的噴灑。

果不其然,噴灑了DDT的莊稼長勢好了很多,無害蟲的侵擾,莊稼產量也在上升遏制了霍亂、斑疹、傷寒等疾病在歐洲的流行,之後又控制了世界範圍內瘧疾、腦炎的傳播,拯救了億萬人的生命

1948年,在DDT商品化不過6年的時候,它的發明者Müller還拿到了諾貝爾獎,以表彰他發現了DDT對節肢動物的高接觸性毒性。

而諾貝爾獎的頒發無疑給DDT開了一張綠色的通行證。於是,全世界對DDT的使用變得更加的瘋狂,在狂熱的滅蚊狀態下,稀釋後的DDT被裝在噴霧器裡,逮誰噴誰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的是被捧上了神壇的DDT有著十分可怕的一面

性質穩定的DDT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降解,DDT滲入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被DDT殺死的昆蟲被鳥兒吃掉,噴灑在樹葉上的DDT隨著樹葉凋落埋入大地。

在生物富集作用下,這些殘留的DDT含量隨著生物鏈一路飆升。

從湖水中的0.000002ppm到海鷗體內的99ppm,生物體內的DDT被富集了1億倍。

據不完全統計,自然環境中或許已經積存了10億磅的DDT。這也意味著無處不在的DDT,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汙染物之一。

環境中大量的DDT致使鳥類生下了軟殼的蛋,影響了孵化與繁育。DDT的濫用對害蟲進行了人為的選擇,留下了抗藥性極強的蟲體。

被DDT殺死的害蟲被鳥類、蛙類吃掉,更是毒死了害蟲的天敵。當害蟲再次來襲,便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隨著時間推移,它的控瘧效果越來越差,甚至某些地區的疫情還出現了反彈

而DDT雖然對哺乳動物和植物沒有急性毒殺作用,可它會在動物體內的脂肪細胞中積存。

當積存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傷害中樞神經、肝臟和甲狀腺,積存更多時,甚至可能會引起痙攣和死亡。

1972年6月,美國環保署宣告DDT於農業方面全面禁用。

而此時,美國境內DDT的累積使用量已達13.5億磅

美國人體內脂肪組織和血液中檢出DDT或其衍生物的頻率接近100%

美國之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禁止了DDT的使用

諾獎光環下的DDT逐漸從土地上消失了,DDT似乎漸漸的遠離了人們的視線

可是DDT是安全的,隨後又被證明是有害的,但它好處也還是在的。

2000年,世界著名雜誌Nature藥物學分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發展中國家重新使用DDT

文章裡說到,目前全世界有3億患者在遭受瘧疾的折磨。而這些人中,每年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絕大多數死於瘧疾的人都是身處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兒童。

2006年9月15日,在全世界逐漸停止使用DDT近3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重新提倡使用DDT抗擊瘧疾。

就像鮑爾德溫教授說的那樣“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無害的化學藥品,但卻存在著無害的使用方法”

採用“室內滯留噴灑”DDT來防蚊,是不會對環境有很嚴重的危害的。

況且,在正確的使用方法下,DDT對環境的汙染幾乎可以忽略。

以上就是DDT的一段故事,而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時,立馬想到了它。可回過頭來想,又有哪些東西是絕對安全的呢?


SMETalk

氟利昂吧,嚴格地說是氟氯烴。


20世紀20年代,氟利昂之所以被合成出來,就是為了替代冰箱裡含有氨、二氧化硫、丙烷等成分的製冷劑的。這些化學物質有毒而且易燃,一旦洩露,非常危險。


所以在當時,美國的一位化學家開始研究一種穩定不易燃、無毒無腐蝕性的製冷劑,後來就有了被一度廣泛用於冰箱空調當中的R12(CFC-12,二氟二氯甲烷)。

因為性能優良又基本沒有危險性,30年代開始R12開始大批量生產,廣泛地用在空調、冰箱、除臭設備當中。有數據表明,在對它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R12,高達2000萬噸。

氟利昂(Freon)這個名字,就是美國杜邦公司把R12工業化生產之後註冊的商標。其實30年代又有一系列的氟氯烴(CFCs)和氫氯氟烴(HCFCs)物質被發現作為製冷劑,也都可以統稱為氟利昂。


其中使用最廣泛的氟氯烴製冷劑,主要是R12和R22,到70年代被發現對臭氧層是有破壞性的。。。。


其實破壞臭氧的倒不是氟元素,而是氯元素。

氟氯烴(CFCs)來說在對流層當中很穩定。但是到了平流層會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當中的Cl元素會和臭氧產生一系列反應,消耗臭氧。

原本在自然條件下,臭氧也會不斷地分解和生成,但可以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可氟氯烴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物質,即使只有一小部分進入平流層,也打破了臭氧原本的平衡,而且氟氯烴在大氣中壽命很長,這種破壞是曠日持久的。


所以在發現幾種特定的氟氯烴對臭氧層的破壞之後,人們就開始限制它的使用了(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之後各種國際公約也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提出了全面禁用的時間節點。



現在製冷劑還有使用氟氯烴製冷劑的嗎?

有。

雖然新的家電已經被禁止使用這幾種有破壞性的製冷劑了,但是很多舊家電還是在用啊,而且因為代替製冷劑的成本和生產系統問題,氟氯烴製冷劑全面下線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另外呢,氟利昂製冷劑中還包含其他兩類氫氟氯烴(HCFC)和氫氟烴(HFC)。

氫氟氯烴對臭氧層破壞比較小,目前也被看作是氟氯烴製冷劑的主要替代物質。而氫氟烴雖然對臭氧層沒有破壞,但有研究發現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屬於溫室氣體的一種。


不吃腸的大腸

這個也太多了吧!題主應該問一下到底有哪些新事物的出現到現在為止一直都沒有副作用!這就很少了吧!

如果狹義上嚴格區分,絕大部分人類發明的東西都是有副作用的,藥品就不用說了。

比如手機,看多了屏幕還會使人墮落和近視,空調吹多了得空調病等等。但是這些一般不被認為是有害的,只要節制使用就行!

我在評論區看到許多人認為轉基因是有害的,我就不得不打抱不平! 目前為止,經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食品,是沒有出現過一次食品安全危機的。轉基因食品的有害性目前沒有被任何證據證實!



轉基因食品千千萬,只要有一個轉基因食品被認定具有毒害性,那麼關於轉基因的爭論就此為止了。但目前還在爭論之中,也從側面佐證了轉基因食品目前是安全的!這就類似於世界上關於黑天鵝的爭議,如果地球上出現了一個黑天鵝,那麼這個話題就得出確鑿無疑的結論了。因為至今還在一直爭論這個問題,也就說明:地球上還沒有發現黑天鵝!

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抗生素

這個一開始被髮明出來的藥物被認定是最厲害的殺菌藥,人們一開始並不認為抗生素有什麼危害,於是有病沒病就來幾粒抗生素,包括市面上最常見的阿莫西林,羅紅黴素等!

我想大家都聽過抗生素濫用的報道吧!抗生素的濫用不僅對使用者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且也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傷害。對的,你沒有聽錯。如果你身體健康,而你的家人濫用抗生素,那麼這種傷害也會強加在你的身上!

這就必須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

假如你身體內有一萬個細菌,其中99%的細菌會被阿莫西林殺死,剩下的1%是具有特殊抗體的細菌。那麼剩下的這1%僥倖活了下來就會大肆繁殖。下一次再用阿莫西林就對這些細菌無可奈何了,因為這些細菌都是那1%具有抗體細菌的後代,這就是抗藥性!

如果你發現如果再換作羅紅黴素對付這些細菌,它們就會被大面積殺死。但是細菌中總有基因突變的個體,這些個體五花八門,總有一款是扛得住羅紅黴素的藥效的。那麼你繼續使用羅紅黴素,那麼剩下繁衍的都是些抗羅紅黴素的細菌。這就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繹!

當你再用新的抗生素時,這些細菌之後繁衍的更加強大,你越用藥,細菌越強大!直到最後演變成抵抗得住市面上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這些超級細菌會通過唾液和空氣傳到你周圍人的體內,它們會繼續繁殖,最後在人群中傳染開來,於是大家都染上了超級細菌,大眼瞪小眼,你我他都無可奈何,就只能等待細菌的殘害身體吧!


但是抗生素剛發明出來,沒有人會想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細菌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沒有人會想到細菌還會有抗藥性! 大家一開始認為抗生素就是殺菌的靈丹妙藥,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現在超級細菌屢出不鮮,歐美日已經嚴格把控抗生素的濫用,為了就是防止超級細菌進一步傳播。而中國人在抗生素的認知上很淺薄,大家總是以為自己一年也得不了幾次病,吃幾粒抗生素也無妨。


於是小小的一個感冒就要掛吊瓶,流個鼻涕就來一粒阿莫西林!畢竟抗生素在中國民眾的眼裡已經是神藥了,而且我們的藥品監管做的極差,幾乎一個鄉村衛生室就可以大肆購買到抗生素,醫生只顧賺錢就行,誰管你會不會產生超級細菌!

中國抗生素年使用量大概是16萬噸,全世界一半的抗生素都被中國人用了。中國平均每個人抗生素使用量超標正常值數十倍!這樣下去,我們後代的體質只會越來越差!

所以我呼籲大家,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定不要使用抗生素!


科學認識論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如今大家害怕的瘦肉精曾經在中國是允許使用的,因為它能夠降低豬的養殖成本,還能有效提高瘦肉率。然而因為它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現在被全面禁止了。

也許你和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樣很震驚,但你確實沒有聽錯,我們國家真的犯過這樣的錯。

國內最臭名昭著的瘦肉精是鹽酸克倫特羅,它本是一種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具體而言是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激動β2受體能擴張冠脈,擴張支氣管平滑肌使氣道通暢,是常用的平喘藥物。

之所以稱它為瘦肉精,是因為它能促進動物體內蛋白質的合成,減少脂肪沉積,同時加速脂肪的轉化和分解,也就是能讓肥肉減少,瘦肉增加。但它不是獸藥用量過多,豬和人都會產生心跳加速、心慌、手腳顫抖、頭暈乏力等症狀,甚至死亡。

那這樣一種藥物是如何進入中國並被允許使用的,這與一位叫做許梓榮的教授有關。

由於豬的肥肉越多,消耗飼料就越多,大家還不願意吃肥肉,所以上世紀70、80年代研究提高瘦肉率的技術很熱門,國家也在支持。

不過關於提高動物瘦肉率的研究國外做得好,40年前美國的兩位科學家發現這種藥能夠有效提高瘦肉率,而80年代,這位許教授出國交流,就把這一研究帶回國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由於國家支持,商家也藉此將它作為飼料的成分。

但我國的養殖戶非法使用,再加上監管不嚴格,同時國人愛吃內臟等原因,導致後來出現了中毒事件,在1997年被叫停。但是關於其他“瘦肉精”的研究仍在繼續,比如美國現在依舊允許使用的萊克多巴胺,它也在2002年被叫停。

目前我國是全面禁止使用瘦肉精的,但依舊有不法養殖戶偷偷添加喹乙醇之類的非法添加物,我國與瘦肉精的鬥爭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我是生活教練田雪,正在推廣“好好吃飯”的理念,用最簡單的211飲食法輕鬆搞定營養三餐。


生活教練田雪

首先想到的就是“反應停”。它剛出現的時候被稱作“孕婦的理想選擇”,可以明顯緩解孕期噁心嘔吐的症狀;然而,後來證明具有強烈致畸作用,導致了大量畸形嬰兒的出生,這些孩子沒有臂和腿,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甚至沒有手腳,又被稱為“海豹肢畸形兒”或者“海豹胎”。


反應停造成的胎兒畸形是20世紀最大的藥物導致先天畸形的災難性事件,至今仍有法律糾紛。從1956年反應停進入市場至1962年撤藥,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臺灣)共報告了一萬多例“海豹胎”。據統計,西德至少6000例,英國5500例,日本大約1000例,臺灣也最少有69例。只有美國,由於官方採取了謹慎態度,沒有引進這種藥,基本沒有發生這樣的病例,自己從國外帶入服用造成畸形兒的除外。

當時的“反應停”一出現,生產、銷售異常瘋狂。僅在聯邦德國就有近100萬人服用過,“反應停”每月的銷量可以達到1噸的水平。當時,在有些地方患者甚至不需要醫生開處方就能購買到。可以想象一下,除去出生後看到的畸形兒以外,還有多少無辜的孩子由於嚴重損傷,胎死腹中。


人類發明的化學藥物,在帶來益處的時候,也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尤其是對化學藥物的盲目依賴和濫服濫用,最終的苦果還得我們自己嚥下。在自然的面前,人類是那麼的渺小,遵從自然的法則尤其的重要。

比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每個人都應該千萬千萬提高警惕,遵醫囑,不濫用。

比如,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順產的準媽媽,就不要害怕疼痛而要求剖腹產,順應自然、瓜熟蒂落的生產總是好的,何況,剖腹產的疼也不比順產輕鬆。

再比如,拿我自己說,我近視,但我不會選擇去做手術,我就戴眼鏡。畢竟未知的東西太多。可能很多人會反駁我,但我就要這麼做,我管不到別人,還管不住自己嗎?


扁鵲兄弟的小信徒

我下面要說的這個,它既不是食品也不是什麼生活用品。而是一種手術方法,並且還獲得過194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它的名稱叫做“腦前額葉切除手術”。




而他實施手術的第一位患者,術後感覺“良好”。雖然手術過程非常慘烈:直接在頭顱上鑽兩個洞,在額葉皮質上注入酒精,之後用“勺子”將額葉挖出來就結束了。而打洞的位置都是憑手感來估計的。當然後來的手術方法也得到了改進,但本質上都是用物理方法取出額葉。
之後陸續又有患者在手術後恢復了“安靜”。因此莫尼茲在權威刊物上發表了成果,隨後這個手術方法風靡一時,甚至達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

。有些行為稍有異常的人都可以直接被家人拉去手術,給錢就能做。

但是手術的後遺症隨著人數的增多而顯露出來,很多病人雖然“安靜”了,但是變得和一具行屍走肉差不多,基本就是多了一口呼吸,性格非常孤僻怪異;有些病人則相反,變得非常狂暴固執!

之後這種手術方法逐漸被抵制,在上世紀70年代後被絕大多數國家所禁止!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


賽先生科普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到的是笑氣

笑氣,又稱一氧化二氮,無色有甜味氣體,化學式N₂O,在一定條件下能支持燃燒(因為笑氣在高溫下能分解成氮氣和氧氣),但在室溫下穩定,有輕微麻醉作用,並能致人發笑。

1799年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發現笑氣具有麻醉作用。吸入笑氣可使痛覺減輕,卻不會喪失意識。

1844年,美國牙科醫生韋爾斯在吸入笑氣後讓助手為他拔牙,整個過程並不感到疼痛。從此將笑氣作為麻醉劑引入醫學,而他也成為了麻醉法的公認創始人之一,也是史上第一個接受麻醉手術的人。自此,笑氣作為麻醉劑被廣泛使用至今。

現在,笑氣作為一種麻醉藥物,在口腔科、婦產科等還有應用。

從這個角度講,笑氣確實是個好東西 但是,它還有另一面。 吸入笑氣後,會引起內啡肽的釋放。肺泡內的內啡肽讓笑氣進入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位,並進入大腦,讓人感到非常放鬆。

上面這句話,換個說法就是,吸入笑氣可以讓你爽,讓你嗨,在醫學上,有個貼切的描述,叫“欣快感”,和一些毒品是一樣的。

因為吸食笑氣有欣快感,很多年輕人把它當做夜店助興的工具,既然吸毒是違法的,迷幻蘑菇也只有在一些北歐國家可以買到,那笑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比起其它毒麻藥品,笑氣的購買更加方便,因為除了麻醉,笑氣也有不少其他的合法用途,例如用在打發奶油的噴罐中,或者在自動咖啡機中提供驅動力。它通常被壓縮成液態,然後封裝在鋁製或鋼製的耐壓瓶裡。所以,年輕人能很容易的買到笑氣。

去年6月,網上一篇名為《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的文章揭開的笑氣的另一面。

濫用笑氣,確實可以像吸毒一樣毀了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

對她來說,危害不僅存在於身體,更多的打擊來自精神

和很多人一樣,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氣,是出於好奇。她說留學生裡,有一半人吸過笑氣。他們管這叫做“打氣球”,當時很多人說“打氣球”會讓人比較舒服,還說它比抽菸喝酒的危害還要小。

隨後,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買了四五盒笑氣彈、奶油槍和一些氣球。“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裡面有24支,差不多有100多支。吸完之後,就感覺腦袋裡在蹦迪一樣。”這是林娜從未體驗過的新鮮感,在此之後,“打氣球”變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據林娜描述, “打氣球”的第一個月,她沒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出現幻覺,她只是感覺,睡覺開始變得有點困難。“心臟不舒服,會一直嘀嘀嘀嘀的,跳得很快的那種感覺。”

但是,這並沒有阻止她停止“打氣球”,而是越陷越深,兩三個月時間,因為“打氣球”,林娜花掉了幾十萬元(一箱笑氣彈賣18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20元,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每天要吸入多少笑氣)。

這期間,林娜也曾戒斷,但又會復吸,在一次又一次的戒斷和復吸中,吸食量越來越大,身體也一天天垮掉,等她的朋友找到她時,他已經不能站立,並出現的大小便失禁,隨後,當她回國的時候,早已和出國時判若兩人,坐著輪椅。

長期吸入笑氣的危害

笑氣作為麻醉劑或是用於製作食品,沒有危害,但是用於吸食,卻像吸毒一樣可以損害人的健康,長時間暴露於一氧化二氮中,將會導致智力、視聽功能障礙,降低肌肉的收縮能力,由於長期濫用笑氣,一氧化二氮可以氧化維生素B12中的鈷離子,阻礙後者發揮生理功能。維生素B12缺乏可導致神經病變和貧血會出現。

吸入笑氣的短時內會帶來頭暈、幻覺等一系列症狀。視覺、聽覺、肢體運動等都會受到影響。手指甚至胳膊,都會出現不聽使喚、反覆顫抖的狀況。在“吹氣球”之後,人往往會陷入一種渾身無力、意識混亂的狀態,此時吸食者的人身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脅。

此外,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當吸食了大量的笑氣之後,同一時間內,吸到肺裡的氧氣就會相應減少: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就有可能發生窒息,甚至導致死亡。由於笑氣造成的“欣快感”持續時間很短,因此吸食者經常會反覆吸入,這增加了缺氧窒息的風險。

笑氣,一種可以幫人解除手術痛苦的麻醉劑,不正確的使用,卻能像毒品一樣成癮。

文中例證參考《最終我坐著輪椅被推出了首都國際機場》一文

鈥激光

我來說下15-17世紀時的歐洲吧,中國自古就有一百遮三醜的說法,歐洲人也一樣,看來人類的審美以白為美是沒毛病,但是現代來說一些歐美國家的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成古銅色,這種逆潮流的做法反而成為了時尚。

西方的審美世俗化源於文藝復興時期,那時候的建築,服裝繪畫,文學作品等對當時的人的審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繪畫,成就了一大批著名的畫家和一些偉大的作品。這些繪畫作品中一般有很深的宗教寓意,對神的形象畢竟顯著的一點就是皮膚白,這點對當時女性的審美來說影響甚大,她們都追求以白為美。

為了美,她們用水銀和鉛白粉作為美白用品,用水銀能使皮膚看起來細膩光澤,但是水銀造成的汞中毒會使人得腎病及其它疾病而死。15世紀時候的伊麗莎白女王使用鉛粉美白後廣大貴族女性趨之若鶩,當時的鉛粉可是高檔貨,一般平民見都沒有見過,但是就是這個高檔平民得不到的東西反而更好的避免了大量的平民被其荼毒。

據說當時特別愛美的一位英國的伯爵夫人,傳說當時的美貌傾國傾城,但是很多人看到真正的伯爵夫人後都被嚇得不輕,才40出頭的年紀,牙齒掉光,頭髮稀疏,滿臉皺紋沒有血色的蒼白,身體骨瘦如柴,沒有到五十歲就死了。長期使用鉛粉美白會導致嚴重的中毒現象,使一些愛美的女人變得紅顏薄命,直到19世紀才出現了比較安全的鋅白。

在當時人們沒有有效的知識和能力去驗證一些東西是否有毒,有害而大規模的使用和推廣,那麼受害群體將是巨大的,所以追求一些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只能是飲鴆止渴,甚至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我們引進的清道夫成災,美國引進的鯉魚成災等等。。。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一切事物,是對人類的生存負責,當權者應慎之又慎。


傻58101466

毒品之王海洛因。海洛因原來是被公認的出色的有多重療效的萬能神藥,現在是讓無數人無法自拔的毒品之王。


1897年,德國拜耳(Bayer)藥廠化學家霍夫曼(FelixHoffmann)將海洛因製成藥物,其止痛效力遠高於嗎啡,至少提高了4-8倍,可明顯抑制肺癆病人的劇咳、久喘和胸痛,促進患者情緒安定,且無明顯不良反應。1898年拜耳藥廠開始規模化生產該藥,並正式註冊商品名為“海洛因”(Heroin),該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詞,意即女英雄。

海洛因作為商品出售後獲得了巨大利潤,1902年海洛因的利潤佔整個藥品行業的5%,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拜耳公司的營銷手段。公司給全世界的醫生們免費發放海洛因試用品,委託一些專家做帶有宣傳海洛因神奇療效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人員的記錄裡,海洛因僅僅具有昏沉、暈眩和便秘這些微不足道的副作用。拜耳甚至在《德國醫生報》的廣告中公開要求醫生們用“公認的出色的”海洛因醫治嗎啡成癮,稱海洛因是嗎啡的下一代產品,並且不會讓人上癮,但卻事與願違,人們很快就發現海洛因比嗎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脂溶性也較大,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神經中樞發揮作用,更為嚴重的是,它的成癮性更強烈。對個人和社會所導致的危害後果,已遠遠地超過了其醫用價值。

1910年起各國取消了海洛因在臨床上的應用。

1912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的鴉片問題國際會議上,到會代表一致贊成管制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的販運。

1924年,美國參眾兩院立法禁止進口、製造和銷售海洛因。

1953年,首先發明瞭海洛因生產工藝的英國政府也將海洛因從《英國藥典》中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