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在過去,打入WSOP決賽桌的牌手有四個月時間準備決賽,這種賽制為勤奮好學的牌手提供了可利用的機會。如果你碰巧闖入決賽桌時是小籌碼,你有四個月時間研究前面玩家棄牌時你能夠用哪些牌全壓。這種高風險的全壓/棄牌局面碰巧在2015 WSOP決賽桌的第二手牌發生了。

當時桌上有兩名小籌碼選手,Chan和Butteroni,兩人都有15BB籌碼。籌碼第三少的選手有30BB。這通常意味著Chan和Butteroni應該力爭比對方撐得更久。

然而,WSOP主賽事的支付結構很奇葩:

1st $7,683,346

2nd $4,470,896

3rd $3,398,298

4th $2,615,361

5th $1,911,423

6th $1,426,283

7th $1,203,293

8th $1,097,056

9th $1,001,020

10th $756,897

11th $526,778

12th $526,778

第11名和第10名的獎金差距是正常的23萬美元。第10名和第9名的獎金差距也有24.5萬美元。但到了決賽桌情況變得奇異起來,第9名和第8名的獎金差距是9.6萬美元,第8名和第7名的獎金差距是10.4萬美元,第7名和第6名的獎金差距是22.3萬美元。除了“讓決賽桌的所有人都拿到至少一百萬美元”,我想象不到其他原因,從第11名競爭至第10名遠比從第7名競爭至第6名更有價值。這意味著,因為低名次之間的獎金差距非常小,小籌碼選手應該比平時更愛賭博。雖然我知道96000美元絕對是一筆大錢,但就決賽桌最終階段的獎金差距而言,第9名和第8名之間的獎金差距其實可以忽略。這意味著,至少在最初階段,獎金差距不像平時那麼重要。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在決賽桌第二手牌,前面玩家都棄牌,握有150BB的大籌碼選手McKeehenChanButteroni這兩個只剩15BB的小籌碼全壓。Chan在小盲位置拿著一手KQ,我認為他要做一個困難的決定。我在推特上問我的粉絲怎麼思考這個局面,得到了各種各樣的回答。有人說,Chan應該棄牌,因為他為決賽桌等了整整四個月(牛頭不對馬嘴)。有人說,他應該棄牌,因為他“只是”拿著KQ。還有人說,明顯要跟注。你怎麼看?請花一點時間認真思考。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你可以使用ICM計算器找出這手牌的每名選手的最優全壓/跟注範圍。當然,這些程序僅僅考慮全壓/棄牌場景。如果McKeehen使用迷你加註策略或跛入策略,情況會徹底改變。在決賽桌的第二手牌,你必須猜測他是採用迷你加註然後全壓策略,還是隻使用全壓策略。因為能夠給兩個小籌碼玩家施加最大的壓力,我在這種場合更可能只採用全壓策略。但迷你加註肯定是一個選擇,特別是你認為對手已經研究過全壓棄牌局面時。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使用ICM計算器後,你發現McKeehen的最優全壓/棄牌策略是用最好53%起手牌全壓,包括J2s、T4s、95s、64s、43s、K7o、T8o、87o、76o這種程度的弱牌。顯然,這是一個極寬的範圍。如果支付結構“正常”,他甚至可以用更寬的範圍全壓。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假設McKeehen用最優範圍全壓,Chan可以用15%的起手牌跟注,包括66+、A5s+、KTs+、A8o+和KJo+。因為KQ在那個範圍,Chan可以輕易跟注。Chan應該對McKeehen棄牌的主要時候,是McKeehen只用有一定強度但翻後可玩性差的牌(比如小對子、小Ax牌和普通Kx牌)全壓的時候,因為KQ對抗這個範圍只是五五開或者稍稍領先。

這種分析導致Chan可以比較輕鬆地跟注。要是支付結構“正常”,Chan可能要做一個非常接近的決定。如果你希望在撲克錦標賽中獲得成功,務必在不打牌的時候研究數學,從而在任何艱難的局面發生時你都胸有成竹。既然WSOP主賽事決賽不再有休賽期,你更應該好好學習!

德州撲克:Jonathan Little談撲克:一個有趣的WSOP決賽桌局面

Jonathan Little是一名撲克全才,除了是一名優秀的職業牌手,還從事撲克教練、作家、賽事評論員等多項工作。Jonathan曾兩次獲得WPT巡迴賽冠軍,錦標賽贏利超過660萬美元。每週Jonathan都會在自己的博客(JonathanLittlePoker.com)發表技術性文章。目前Jonathan是撲克媒體CardPlayer.com和PokerNews.com的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