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HTC的董事长王雪红有句名言,“我的一切都是神的,我已经很满足了”。

离神近了,离人就远了。

而HTC终究要活在人间。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变局

“2011年12月18日,开放购买三小时,十万台小米手机销售一空。这个钢铁一般的事实说明,刚刚诞生的小米在销量上足可以比肩国内一线品牌了。”

2011年12月20日,雷军指着自己身后的大屏幕得意地说。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当天,雷军对外宣布,小米公司获得第二轮9000万美元投资。

一个春风得意,一个怅然若失。

对比鲜明。

在美国的禁售给了HTC当头一击的同时,在国内市场,“中华酷联“和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依靠”物美价廉、接地气营销、线下渠道推广“等发展方式迅速抢占了市场。

长期以来,HTC过于关注高端手机市场和美国市场,却对蓬勃发展、增长迅速的中国、印度市场重视不足的问题,给了HTC沉痛的一击。

“HTC不知道如何制造一部较为廉价的手机。他们的基因里没有这个概念。”Gartner首席分析师这样评价道。

而HTC的CFO张嘉林曾表示。“HTC的目标是高端的用户,不会像小米那样推出低价机。”

在HTC看来,品牌形象比销量更加重要,HTC试图利用旗舰产品创造光环效应,从而拉动中低端手机的吸引力。

2012年,苹果推出了iPhone 5,三星也推出了面向高端市场的Galaxy S3,继续定位高端市场的HTC也推出了HTC One X,但口碑平平,质量问题更是饱受诟病。

而在中国市场,打出“国货当自强“口号的本土品牌“中华酷联”等对HTC步步紧逼,压缩HTC的渠道空间。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而面对冲击,慌忙中打出“HTC是民族企业,要实现中国梦”这张民族牌的HTC,却显得有些诚意不足。

或者说,彼时习惯了昂起头颅对待中国市场的HTC,并没有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傲慢

在2012年之前,节节上升的HTC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与国产品牌划清界限。

对待国内市场上,HTC总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甚至可以说有些“歧视”。

HTC One发售后,国内引入的国行单卡版HTC One被发现居然降低了配置。几个月前就发售的国际版HTC One搭载了高通骁龙600处理器,而几个月后的国行单卡版反而降低了一个档次,搭载了APQ8064处理器,价格却只相差了400元。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HTC的区别对待,伤透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在辉煌时期,HTC曾经大幅扩张手机产能,但美国和国内市场的失利导致HTC市场份额下滑,手机产能过剩。库存成本不断上升。

2012年上半年,HTC的业绩出现下滑,HTC随后将其在2011年购入的Beats股份回售给Beats,以弥补HTC当时在国内外业绩下滑带来的损失。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而HTC终究为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在国产智能手机爆发,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发力抢占中低端市场的同时,HTC才姗姗来迟推出了专门为大陆用户设计的“龙”系列手机,售价在2000元以内。

但与中兴、酷派、华为、小米、联想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相比,HTC在性价比和质量上并不具有优势。

国内的消费者对于HTC的傲慢并不领情,甚至有些用户因为HTC区别对待而报以嘲讽的目光。

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用户和消费者的支持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民心。

而HTC,正走在失去民心的路上。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原因

HTC衰落之后,不少人对HTC中国区的管理层无视甚至放任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表示不解。

但实际上,面对中华酷联、小米、魅族等大规模的行动,HTC中国区并非熟视无睹,但提交给台湾总公司的方案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HTC台湾高管并不熟悉大陆的市场情况和文化,在竞争来临时只保持了一贯的高冷态度。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另一方面,HTC产品系列拗口的名字、定位不清和糟糕的广告让本就步履艰难的HTC雪上加霜。

营销策略的失败,成为压倒HTC在中国市场业务的另一根稻草。

王雪红曾在2013年承认,HTC在2012年的营销做得很糟糕,不专业,出现问题时修正又很慢。

除了HTC的傲慢和失败的营销,HTC台湾总部管理层的混乱也加剧了HTC的衰落。

有人曾评价HTC的董事长王雪红称,“花在教堂里与上帝交流的时间比在公司多”。

管理的混乱导致HTC人才大量流失,2013年到2014年两年间陆续离职的高管多达十人。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衰落

2012之后,HTC推出的HTC One、Butterfly等系列产品在海内外的销量均不理想。

高端市场难以和苹果、三星争锋,中低端市场又面对中华酷联、小米、魅族等的挤压,纵横一时的HTC进退维谷。

2016年HTC推出新旗舰HTC 10,和搭载骁龙820的国际版相比,HTC在国内推出的售价高达3799元的HTC10 Lifestyle却只配备了高通骁龙652和3GB的运行内存。

与之相比,小米等品牌配置相仿的产品价格却只到HTC的一半左右。

一片差评之后,国内手机消费者对HTC一直以来价格过高、区别对待的不满也终于爆发,HTC 10 Lifestyle销量惨淡。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HTC的民心,几乎消失殆尽。

质次价高、区别对待的HTC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

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业绩持续下滑的HTC开始出现亏损。

及至2016年,HTC全年营收只有781亿元新台币,不到2011年巅峰期4658亿元新台币的17%,市值更是从335亿美元缩水到只有20亿美元,只有巅峰期的6%左右。

从公司成立到市值338亿美元(约合2200亿元),HTC用了十四年。

从市值338亿美元元到市值仅有20亿美元(约合130亿元),HTC只用了六年。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17年9月,HTC全球市场份额只有0.68%,彻底跌出世界智能手机厂商前十。

到2017年,20岁的HTC只给众人留下一个寂寥的背影。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VR

2017年开始,持续的亏损之下,难以支撑的HTC开始了壮士断腕。

2017年三月,HTC将其在上海的制造工厂以6.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引得很多媒体称“HTC沦落到靠卖土地为生”。

2017年9月,HTC将旗下曾参与谷歌Pixel手机业务的团队以11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谷歌,约2000名员工加入谷歌阵营。

有消息称,HTC将两次出售的收入都投入了VR领域。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在手机业务萎靡不振的今天,HTC押注VR领域,更是号称要成为“VR界的苹果”。

但对于HTC来说,昔日独领风骚的HTC沦落到要以曾经的手下败将为学习目标,实在令人不胜唏嘘。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VR市场同比增长200%,其中VR一体机第一季度出货量9.4万台,HTC以33%的市场份额领跑。

2018年5月,HTC发布了自身新的旗舰级HTC U12+,搭载最新的高通骁龙845,售价5999元。

从价格上看,这款旗舰机与vivo和OPPO最新发布的高端旗舰产品并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而从综合性能和设计上相比较,U12+甚至略有不如。

根据HTC公布的数据,2018年3月HTC营收27.7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5.98亿元,同比下降46.7%。

这也是HTC在过去的十二个月中第十一次营收同比下滑。

在VR业务方面,2018年三月,最新的“Steam硬件和软件调查”显示,HTC Vive用户下跌至44.06%,连续两个月被竞争对手Oculus Rift超越。

在全球VR市场,面对谷歌、索尼两大对手的竞争和其他竞争对手的陆续入场,这也给HTC在VR业务上布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王雪红曾称,未来HTC的手机业务和VR业务的比重将是50%对50%。

但现在看来,“两条腿走路”的HTC走得并不稳当。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反思

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句话用在企业身上恰恰相反。

一个企业想从默默无闻到出类拔萃,往往需要经历很多个成功的选择和关口;而一个企业的衰落,可能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定。

HTC的衰落,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管理、营销的原因,但根本在于公司战略的错误。

失去美国市场给HTC带来了长久的打击,以至于今天的一蹶不振。但同样在美国市场失利的华为,却正走向新的巅峰。一度在印度禁售的小米,如今正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与苹果、三星相比,同根同源的HTC本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面对国内的本土手机品牌,HTC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技术和实力上的领先。

但HTC的傲慢最终将HTC推下了悬崖。

世界上当然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但HTC本应走得更远,而不是在二十一岁的年纪回首过去的荣耀。

前人的错误,我们在缅怀的同时,也当引以为鉴。

落幕的英雄已经逐渐远去,而后来者正在前行的路上。

别了,HTC。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