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紫砂的手工製作、燒製過程並不完全可控,所以偶爾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細微缺憾,跳砂、黑斑、劃痕等等。但就是這種略帶缺憾的紫砂,有種特殊的缺憾美。就像人間的真情,有缺憾,心靈卻更靠近,少了完美的距離感,多了幾份親切和人情味。今天就紫砂壺做工 , 與大家探討一下經常困擾大家的一些問題。

口蓋要嚴密,不能晃

對於現代工藝,這一點基本不是問題了。現代工藝要燒一遍,之後整口,塗抹脂泥,再燒成。這樣出來的口蓋多平整,當然也要結合器形看,一般嵌蓋、截蓋整的平整,而又不影響線條的流暢,就需要用心了。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口蓋不能流水

就拿口蓋來說,紫砂確實有口蓋嚴密這一特點,但是和瓷壺、玻璃壺比,這是大範圍的類比。前兩天一個朋友問我,說自己買了一把壺,口蓋漏水厲害。紫砂壺上手多了口蓋流水現象很普遍,其實很多決定因素。

一把紫砂壺出水時是否流口水,與以下幾點有關:

1、蓋口的寬度;

2、出水口(流根部)的位置;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3、壺內出水口與蓋口邊的距離。

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決定了一把壺能否“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壺流的形狀、長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須和壺型相配。有些壺型如“龍蛋”、“西施”等,壺流的特定形態就是容易流涎的。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解決方法

在使用的過程中對症解決,

1 注水不要過滿。

2 收水手勢要乾脆果決。

3 倒茶時不要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口蓋不流水的概率很小。

4 備有茶巾隨時擦拭等,以免壺流下的顏色跟壺身不一致。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至於購壺時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則有流涎的狀況,是因為清水和茶湯的張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則會更嚴重。

有坯手在坯體成型後,輕巧敲擊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彎,也有坯手在流口內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為了改變出湯的瞬間流向,力圖避免收水時滴涎。

其實紫砂壺上手多了口蓋流水現象普遍,是很多決定因素。例如器形、泡的茶葉、使用習慣這些都和壺的做工無關(當然做工好的自然嚴密)。

紫砂壺一般都是手工的,只是分全手、半手之說,全手、半手不是很重要,只是成型方式不同,不影響價值和使用。不用刻意追求全手工。要綜合多種因素來考慮壺的價值。

雖是這樣說,但還是給各位科普一下:

一、製作工藝

全手工紫砂壺的製作過程是先將泥片打平,再根據壺的形狀切好,將其圍成紫砂壺的身筒,因此會有泥條相接的痕跡,通常外面的痕跡會被處理掉,因此在挑壺時應看壺的內壁,有時這個接頭位置會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這時就要用手去摸。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這個接印,往往是裝“把”的那個位置裡側,可以用手摸到,往往會有凸起的一條豎線)

二、內壁處理方式

全手工紫砂壺的內壁如果不加以處理可以看到一種自然的皺褶,有時工藝師也會為了使壺內顯得更加平整而刮一下,但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內壁則十分均勻平整。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全手工的壺,因角度而看不到的內壁上部,會有條狀的皺褶,用手可以摸到。

三、內壁嵌章

在內壁嵌章是全手工紫砂壺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很多的制壺者在拍打泥條之前,都會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以便人們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據。雖然現在也有模具成型後再印章的做法,但後刻的章深淺度不夠均衡。雖然拍打泥條前蓋的章因為在拍身筒時還會被手碰到,所以會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但仔細辨認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在打好的泥條上敲內章)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四、看泥門鬆緊度

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佈十分緊密,而內壁由於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泥料顆粒分佈相對鬆散,整體呈現出外緊內松的特徵。而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在製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內外壁泥料顆粒分佈的鬆緊度相差不大。

五、看壺底

從壺底來分辨是否為全手工紫砂壺,主要指的是“上假底”的紫砂壺,因為在接上假底後,常常需要以脂泥來粘合、抹除銜接痕跡,在燒製過程中泥料收縮,成品或多或少會留下細微的痕跡。

紫砂壺製作有哪些問題,怎樣識別全手工?

(全手工壺底的“假底”印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