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爲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深圳是一座移民之城,

住滿著青春和夢想;

不論你來自哪裡,

來了就是深圳人!

一句“來了就是深圳人”溫暖了多少打拼者的心,

也足以可見深圳這座城市的包容。

37年的蛻變之路

37年,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到現代化移民大都市,深圳以特有的速度在經濟、文化、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經濟上趕超香港。這對於深圳人是一個驚喜,其實深港輿論界普遍預期深圳趕超香港的時間節點是2018年。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畢竟,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尚未誕生,GDP僅有6000萬元人民幣,而同年香港GDP總量183.1501億美元,相比之下,深圳就是一個窮癟三啊~

然而,GDP趕超香港提前一年到來了!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網站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按照28日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摺合人民幣約21529.55億元。

而根據深圳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GDP總量為22438.39億元,不僅超過省會廣州的約21500億元,還首次超過了香港,妥妥的,我大深圳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No.1!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話說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不亞於硅谷,這也是趕超北上廣的核心魅力所在。得益於政府吸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在深圳,優秀的創新企業比比皆是,IT有華為中興、互聯網有騰訊、OEN電子代工商有富士康、新能源汽車有比亞迪、無人機有大疆等等。

文化上,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粵港澳灣區通過科技創新賦能,正在朝著數字化、智慧化演變。深圳作為大灣區中的核心城市,智慧城市的國家試點,在培育了開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之後,對城市歸屬感的營造、文化認同、不同移民文化的交融與創新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2017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實現了增加值2243.95億元,增長14.5%,佔全市GDP比重超過10%,產業增加值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居第二。深圳文化創意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90萬,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55家。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深圳還是一座設計之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無論是平面設計還是工業設計、還是建築設計,深圳都享有盛譽,工業設計方面獲得IF、紅點等國際工業設計大獎,已經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華為、飛亞達、大疆創新、嘉蘭圖等龍頭企業已設立了較大規模的設計中心。建築設計上,各色的摩天大樓形成深圳獨有的藝術感,如充滿現代感的深圳機場T3航站樓、“天堂般”的深圳圖書館等。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除了現代化特色明顯的身影,這裡還有大鵬古城的傳統痕跡、大芬油畫村的文藝、中英街的文化碰撞、蛇口海上世界的文化交融……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在這裡,尊重知識與熱愛讀書的價值觀讓人們達成了共識。據數據顯示,深圳人均購書量已連續25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圳大力推廣全民閱讀,並舉辦“深圳讀書月”等各種讀書活動。閱讀,讓這座城市有了虛懷若谷的內涵和高瞻遠矚的氣度。

此外,深圳還根據自身的區域產業特點,已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模式。

如今的深圳已經形成了包容的、融合的、現代化的移民城市文化氣質。儘管如此,人們對於深圳極度商業化的看法根深蒂固,直到現在,還是有人說深圳市一座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什麼造就了深圳的文化氣質?

有學者曾說:“在沒有沉澱卻又物慾橫流的都市,文化建設的速度常常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速度,人們更看重物質層面的東西。”或許,經濟的迅猛發展,讓躲在背後的文化發展略顯失色;或許,深圳的確是缺乏時間的沉澱和歷史的厚重感。

但是,如果只有傳統文化才叫“文化”,那我們對“文化”的理解也太狹隘了,傳統文化的缺失不代表豐富的現代文化不能引領城市的發展。

一座城市的文化發展除了“先天”的歷史沉澱,還要靠“後天”的努力。在深圳書城有這樣一句話:“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可見,這座城市對文化的敬畏和熱愛。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過去的37年來,深圳不僅創造了無數的物質財富,也甩掉了曾經“文化沙漠”的包袱,在文化創新上展現出獨特的城市風采,並形成了深圳特色的文化氣質:

1、 包容性。由於移民城市的特性,深圳的文化具有獨特的包容性,它成了一個世界各地的文化聚集地;

2、 新舊文化融合。由於發展迅速、發展時間短暫,在舊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的同時,湧現出現代化的新文化,讓深圳成了

新舊文化融合的氣質;

3、 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作為現代化大都市,深圳市民群體具有年輕化的特點,這讓深圳文化呈現年輕、活動、現代化的特點。

可以說,深圳新文化綠洲的崛起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動。

這首先得益於國家政策給予深圳發展的巨大支持。從改革開放到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政府給深圳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後盾支持和開放的發展空間。作為一個邊陲城市,深圳發揮著連接中國和世界的角色。這裡集聚著世界各地的人,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多元化特色。

其次,深圳市政府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文化發展。在2003年,深圳就確定了文化立市的方針,隨後出臺了一系列引進和激勵創新類人才的政策。此外,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力度,讓市民享受更多文化福利,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和標準、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

此外,社會各界的努力促使文化發展。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很高,比如,去深圳閱讀月,聽交響樂、聽講座、看演出等文化活動,如今已成為深圳人的常態。

從文化沙漠到創意之都,深圳的企業紛紛獻力,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萬科的“讓建築讚美生命”等既是深圳著名企業的品牌宣言,也是其企業文化的生動表達,反映的是這座城市的發展氣質與人文構想。如今騰訊、華為、萬科、中興等成為深圳閃亮的文化名片。

今年4月,深圳進入設計周,各界將從科技、藝術、自然等方面探索未來城市的文化發展,展開對未來城市的實驗。

騰訊:帶你重新認識深圳

一位土耳其詩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不會忘懷的,一個是母親的面孔,一個是城市的面孔。”而每一個城市的面孔,都由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構成。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因此早在2015年,深圳市政府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營造互聯網產業發展環境、推進“互聯網+”應用、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展開緊密合作;而在今年,騰訊又為了深圳幹了不少事兒——騰訊聯合MINDPARK創意大會,成立了城市文化實驗室。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專家級創意總監 王彥鎧發佈城市文化實驗室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超過1200位創意人齊聚MindPark創意大會

騰訊將自身出色的科技實力和MINDPARK匯聚的全球頂尖創意資源相結合,依託深圳特殊的地理環境、城市特質,嘗試探索全新的方式,塑造和激活深圳文化,提升深圳人的歸屬感和文化自信,賦能城市內核。

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為推動深圳文化的發展,騰訊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領先企業,響應政府“文化強市”、“美麗深圳”的號召,在深圳設立城市數字地標——人們從此又多了一個愛上深圳的理由。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還可以通過中國郵政微郵筒生成專屬的電子“深圳文化明信片”在線上轉發傳播,以此來傳播“綠色發展”、“生態大灣區”的發展理念。

如何才能成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寫在最後

得益於政府的包容和社會各界的努力,如今的深圳,已經完成了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蛻變,形成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體系。相信,經濟能促進文化的發展,文化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納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佈局中,深圳將憑藉創新、拼搏、進取的文化精神在中國、亞洲、乃至全球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