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从《梁家河》汲取营养做好工作

读《梁家河》有感|从《梁家河》汲取营养做好工作

编者按
读《梁家河》有感|从《梁家河》汲取营养做好工作

从《梁家河》汲取营养做好工作

《梁家河》是一部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的党性教材和人生宝典。通过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生动讲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学习领会总书记成长之路,我感悟颇深。

艰苦的环境造就坚强的意志。总书记是当时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光阴,锤炼了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塑造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鲜明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

群众观念造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七年知青岁月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大众深深打动了这位京城知青,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的“吃苦耐劳的好同志”。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的感情,也铸就了今天他更加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基层历练造就了担当意识。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乡亲们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房。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总书记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还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任何一种担当都是由强烈使命感驱动的,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样才创造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通过学习《梁家河》一书,我个人认为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自己。

精彩回顾

@所有人 看过来!宁陕最全的脱贫攻坚政策都在这里……

读《梁家河》有感|从《梁家河》汲取营养做好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