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亟待IPO“补血”,近3500亿应收投资流向信托资管

浙商银行亟待IPO“补血”,近3500亿应收投资流向信托资管

7月5日消息,作为股份制银行且总部设于资金活跃度超高的杭州,“港漂”浙商银行在很多本该发展空间极大的领域却表现平平,而且一直绕不开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下的“大梗”,陷于亟待“补血”境地。

根据浙商银行6月29日晚间在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2017年末,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5%、9.28%和8.29%,逐年下滑。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中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

不讳言短板

现实是在当前监管趋严、银行利润增速趋缓、不良率居高难下,以及存款压力加剧的情况下,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本补充压力。而在金融隐秘圈内,浙商银行属于好“合作”的机构,两三年前笔者经常在一些项目操作群里看到号称与其内部人士有关系的信息。

浙商银行业绩隐忧,还表现在资产质量连续下降。年报显示,浙商银行2017年的资本充足率为12.2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9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9%。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16年年末的9.28%同比下降0.99%,较2015年年末下滑1.06%,连续两年出现下降。

不过,时下的资产质量依旧不容乐观。年报数据显示,2012~2016年的五年时间里,浙商银行不良率呈现连年走高态势,不良率分别为0.46%、0.64%、0.88%、1.23%、1.33%,2017年虽出现回落,但如今的风险事件不断释出,有可能会引起市场恐慌。

浙商银行也不讳言自己的短板。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计划发行不超过44.9亿股A股股票并于上交所上市,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从2017年3月公布A股发行计划,“港漂”浙商银行回A进程已一年有余。今年3月,浙商银行已完成一轮H股配售。2018年3月29日,浙商银行按每股H股4.8港元的价格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发及发行合计7.59亿股新H股,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6.15亿港元将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好吧,都是为了这个“梗”。

不过,浙商银行遭遇的问题不只这些,其下滑的还有拨备覆盖率,2017年末该数据为249.17%,而上年同期为259.33%,该指标是衡量银行风险可控力度的重要标准。这也是浙商银行急吼吼想要回归A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毕竟,两年多前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并没有给其带来“有力”的融资,这也和港股市场整体对来自内地金融机构估值较低有关。截至7月5日收盘,该行每股价格为4.34港元,滚动市盈率仅为6.20。

蚂蚁金服曾割肉清仓

其实,浙商银行在2016年3月就已经实现香港IPO上市融资的银行,募资136亿港元,当时还获得了马云的蚂蚁金服入股成基石投资者,不过浙商银行上市首日就迎来破发的尴尬,马云的蚂蚁金服更是在一年后不惜亏本割肉清仓出局。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第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设立以来,先后经历增资扩股、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上市等六次注册资本变动。截至2018年3月末,该行注册资本为179.60亿元。截至2017年末,该行已开设50家分行(其中一级分行23家)、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及162家支行,机构总数共计213家。

不过,经历了过去五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过去两年逆势猛增长,2017年浙商银行的营收、净利增速已有所放缓。

年报显示,2016年该行资产总额13549亿元,同比增长31.33%;截至2017年末,该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43%,达到15,367.52亿元。2017年,该行净利润109.73亿元,增长8.07%;营业收入342.64亿元,增长1.81%,这之中利息净收入有所下降,非利息净收入录得98.73亿元,增长17.19%。而2015年和2016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45%和33.92%,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8.36%和43.99%。

2017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下滑3.32%,这之中,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2016年的4.48%下滑到2017年的4.39%;与此同时,付息负债成本率却在上升,从2016年的2.59%上升至2017年的2.77%。

投资“激进”风险高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该行流向信托、资管计划的金额分别为5200亿和3439亿元,分别占该行当年应收款项类投资净额的96.8%和99%;而在2015年,该项占比仅为58.14%。

而在当前脱虚向实的背景下,对资管信托产品底层资产的穿透监管是监管部门的问询重点,资金流向了哪里、风险有多大、计提拨备是否充足,是不是要做出资产结构调整,会被重点关注。

对于这些醒目的风险,仅2017年该行对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购买次级债投资的占比分别为99.06%、0.83%和0.12%。也就是说,有3439亿元的应收款项投资总额流向了信托及资管项目。

造成这样的结果,还是缘于2015年确定全资产经营发展战略后,着力拓展投资资产配置,通过多样化的资产工具为基础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投资净额飙升,也被不少同行业评价为“激进”。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行投资净额分别为6090.29亿、6631.68亿和5208.48亿元,占该行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39.63%、48.95%和50.49%,2016年末的投资净额比2015年末增长了27.32%。

在2016年、2017年,该行流向信托、资管计划的金额分别为5200亿和3439亿元,分别占该行当年应收款项类投资净额的96.8%和99%;而在2015年,该项占比仅为58.14%。

虽然浙商银行称2017年该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适度控制同业投资等金融资产增速,投资类资产在该行资产中的占比由2017年末较2016年末降低8.16%呈下降趋势,但信托资管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还是明显高于同行。

“违规出资”?

浙商银行在IPO征途中可能还会被质疑频频踩雷的原因。

今年4月,万科独董、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连发数篇文章“怒怼”宝能,指责其控股南玻、举牌万科和格力等行为是动用巨额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损害实体经济。对其中的银行资金,刘姝威着重点名了浙商银行,认为这是一笔“违规出资”。不过,浙商银行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中,并没有提及“宝能”以及上述出资。

2015年7月-2016年4月期间,浙商银行做了5笔乐视网的股票质押项目,涉及金额分别为10亿元、5.5亿元、10亿元、8亿元、5亿元。浙商银行方面曾在5月提到,其中4笔已经正常结清,1笔业务将近8亿元已被列入次级类并计提相应拨备。

另外,今年5月,浙江知名民营企业盾安控股出现450亿元债务危机震动市场,浙商银行作为盾安控股的12家主要授信银行之一也被牵涉其中。对此,浙商银行表态“不抽贷、不断贷”,也意味着钱在危机解决之前很难回流。

与此同时,正值H股回A股上市排队之际,59岁的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辞职,董事会换届、高层变动,浙商银行的人事调整目前仍在发酵。

此外,浙商银行报告期内频繁遭受处罚,其中税务处罚共8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13.26万元;被监管部门处罚51笔,涉及处罚金额共计1798.23万元,其中被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处罚25笔,处罚金额880万元;被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处罚13笔,处罚金额251.1万元;另外,自2018年以来,浙商银行还遭受了9笔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385万元。

对于上述近70笔处罚,浙商银行表示,累计罚款总金额占该行总资产的比例较小,且上述罚款均已缴清。不过,罚单额度虽然对一家银行来说不算大却让其内控问题暴露出来了。而这些,都给浙商银行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银行IPO现状

按照其IPO招股书的介绍,目前的浙商银行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分散,上市公司的影子股遍及恒逸石化、轻纺城、精功科技、浙江广厦等。

另一家则是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厦门的地方农商行,主要服务于厦门“三农”、社区村居民和中小企。IPO招股书的资料显示,过去三年(2015-201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据分别为9.09亿元、10.25亿元、10.06亿元,期间的不良贷款率不断小幅下降,从1.40%到1.37%再到2017年的1.36%,而在招股书中,厦门农商行IPO前的数据也让人质疑——2017年1-9月,厦门农商行的股权变动高达1099次!

厦门农商行由中信建投证券保荐,拟发行新股不低于约4.15亿股不高于12.45亿股,登陆上交所主板,按照上限来推算预计融资规模也是数十亿元的级别。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农商行在2017年的12月29日才进行了IPO预先披露,如今不过半年的时间就被安排进行IPO预先披露更新,加速推进上市,在非独角兽企业中速度不可谓不快!截至2017年末,12家全国制股份行有4家为A+H股模式,有3家仅在上交所上市,平安银行1家在深交所上市。在已上市的全国股份行中,成立时间相对较晚的浙商银行的资产和存贷规模排名靠后。

从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情况来看,截至目前,除了近两个月来成功过会的城商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以及江苏紫金农商行之外,截至目前,还有16家银行在A股排队。

这之中有9家银行,兰州银行、青岛农商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江苏大丰农商行、威海商业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西安银行、浙商银行进入了“预先披露更新”状态;有3家银行,海安农商行、重庆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目前为“已受理”;此外,还有4家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重庆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为“已反馈”状态。

19家A股排队银行中,7家银行,郑州银行、兰州银行、青岛农商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江苏大丰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拟在深交所上市;另外12家银行则拟登陆上交所。

(部分内容来自券商中国、每日经济报道、投资者报、中国网财经、金融界、风生焱起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