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如何应用预防性回肠造口?

诗悠帆

首先了解下什么是预防性回肠造口。预防性是和永久性相对的,另一个名称就是临时性造口,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造口就是个临时工,等到直肠吻合口愈合好后,一般在直肠癌术后3-6月进行造口还纳手术,恢复肠道连续性,大便重新经直肠肛门排出。

回肠造口,就是小肠末端的位置,正常成人的小肠大概5-6米长,包括近侧半的空肠和远侧半的回肠,直肠癌术后的预防性回肠造口一般选择末端回肠,造口位置距离回盲瓣(回肠与结肠的交界)大约10-15CM。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会做预防性回肠造口。因为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发生后,一般患者会有腹痛,腹腔感染、发热,多数需要再次手术冲洗腹盆腔,重新做回肠造口。那么,临床上哪些直肠癌手术容易出现吻合口漏?

1、主要是中低位直肠癌放疗后患者,行低位保肛手术,由于放疗会影响肠壁的组织愈合能力,肠管水肿,直接吻合后容易出现吻合口愈合不良。

2、术前肠道准备不好,就是没有完全排净大便。术中发现肠道内有残存大便,这样也影响术后吻合口的愈合,容易导致吻合口漏。

3、吻合口有一定的张力。有些直肠肿瘤范围较大,位置稍低,需要切除肠管相对较长,为了行保肛手术,吻合后系膜有一定张力。

直肠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是否一定做,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术中情况而定。比如有部分患者的预防性造口可以不做,直肠吻合口一样能很好愈合。这是需要和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的。做与不做造口各有利弊,做了造口,直肠吻合口愈合不良风险降低,即使发生因为有造口,不影响正常进食,恢复快;如果不做造口的话,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多数需要再次手术,重新造口。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几个医学概念。第一,什么是低位直肠癌?直肠是大肠的末端,连着肛门,长度约15cm,一般分为三段,每段5cm。距肛门5cm的为下段,距肛门5-10cm的为中段,距肛门10-15cm的为上段,连着乙状结肠。一般将下段直肠得的直肠癌称为低位直肠癌。

第二,什么是预防性回肠造口呢?其实更加正规的叫法叫“保护性回肠造口”。小肠分为空肠和回肠,回肠靠近盲肠一边。造口俗称造瘘,老百姓也叫“人工肛门”或者“假肛”,回肠造口一般做的是末段回肠的袢式造口,保护性或预防性造口一般是临时性的,最终还需还纳的。

那么,保护性或者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究竟是为了保护啥?预防啥呢?其实是保护吻合口,预防发生吻合口瘘。

低位直肠癌手术大致分为保肛手术和不保肛的手术两种。低位直肠癌做保肛手术一般比较困难,加上手术前有可能为了让肿瘤缩小、降期先做了放化疗,切除直肠癌后将结肠拉下和残留直肠或者肛管做端端吻合,吻合后的接口在医学上叫做“吻合口”,这时的吻合口发生吻合口瘘的机会比较高。而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如果不及时处理,发生感染性休克,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所以,对于有高吻合口瘘风险的患者,结直肠外科医生多数倾向于先行改道,做预防性或者保护性回肠造口。回肠造口有可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但是更多学者认为保护性回肠造口其实更重要的是减轻吻合口瘘发生后的症状,避免二次急诊手术。

术后3-6月以后,如果吻合口通畅,排除肿瘤复发,保护性回肠造口的历史使命就要完成了,这时候医生就可以考虑进行回肠造口还纳术了。手术成功以后,病人就可以重新经肛门排便了。


菊花使者林国乐医生

为什么要做保护性造口

中低位的直肠癌手术难度大,做保留肛门的手术比较困难,切除肿瘤以后,上下两段肠管需要接起来,我们叫吻合,吻合的地方叫吻合口,直肠癌低位吻合的时候,吻合口容易长不上,而且,现在很多患者术前还做了新辅助的放化疗,放疗使小血管闭塞,组织水肿,使得吻合口更加不容易愈合,所以为了预防吻合口瘘,一般都需要做一个保护性的造口。等术后半年左右,再把造口还纳回去。

为什么做预防性回肠造口

小肠可以分为空肠和回肠,回肠靠近结肠,属于末端的小肠,选择做小肠造口,是因为小肠是游离的,手术操作比较简便。选择回肠是因为食物到达回肠的时候,食物消化吸收的更加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