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在线关注:被外资掏空身体的“冰箱之王”

Kopu导读:6月28日,新飞名下三家公司的100%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官网上启动竞拍。至此,家电行业一代枭雄,曾经的"冰箱之王"——新飞电器轰然倒下。在很大程度上,新飞的陨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整个家电行业在转型中的困境与挣扎。

Kopu产业在线关注:被外资掏空身体的“冰箱之王”

"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朴实的广告语至今令人咂舌,新飞冰箱确实质量优秀,哪怕用了十几年依然吊打目前的冰箱厂家,与品质优良的新飞电器形成对比的是,拥有广大客户源和良好口碑的新飞却输在了内部经营上,外资的进入导致管理层决策失控,运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以至亏损严重,被迫停止生产活动。如今走到司法拍卖这一步,只能惜别新飞。

Kopu解读:盛极一时的辉煌时刻

成立于1984年的新飞,位于河南新乡,是由一家小型兵工厂改造而来。成立之初,亏损严重,甚至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说起新飞冰箱不得不说的一位领军者便是刘炳银,擅长运营和当机立断的决策手段迅速带领新飞进入腾飞的轨道。,刘炳银接手新飞之后,不仅迅速扭亏为盈,甚至短短几年,便将新飞送上了国产冰箱第一品牌。更有鼎盛时期,新飞销量一度达到300万台,市场占有率高达20%。

Kopu产业在线关注:被外资掏空身体的“冰箱之王”

刘炳银这位狼性的管理者为了树立新飞品牌和口碑,学习了张瑞敏的做法,使了一招苦肉计。将400台新飞冰箱全部一字排开,当场宣布,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是新飞人的耻辱,当场抡起大锤,将400台劣质冰箱全部砸烂。一时引起轰动,刘炳银怒砸冰箱的话题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成为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新飞也由此被广为所知,被贴上"高质量"的标签,销量迅猛飞涨。同时,"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的广告词,也开始传遍大江南北。新飞一时成为了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首,另外三个海尔、荣盛、美菱也只能排在它的后面,三星、西门子更远不是对手。

与此同时,业绩飞涨的同时,新飞也没有亏待员工。在吃穿极度缩减的时代,人人都以在新飞工作为荣,在新乡地区,找媳妇、相亲穿着新飞制服比西装革履都管用。Kopu君了解到,在1994年时,新飞工厂一个月的工资就高达1700元,而当时整个新乡地区的平均工资才400元。除此之外,逢年过节,新飞还会给员工发米、面、油,厂长刘炳银甚至每逢开工日,都带领高管站在门口夹道欢迎员工开工上班。员工是新飞真正的主人,很多人对新飞亲爱如家。

Kopu解读:外资管理爆发危机

刘炳银苦心孤诣带着新飞一路狂奔,却没想到,最后终究还是被打败了。新飞管理层涣散,十年不涨工资,员工人心离散,此时的新飞俨然一盘散沙。

Kopu君将事件追溯到1994年,当时的中国正在兴起招商引资的大潮,落后的河南政府迫切想要追赶东部沿海城市的致富秘诀,借用外资的力量让新飞再一次更高腾飞。尽管这遭到刘炳银的强烈反对,但最后迫于压力还是将新飞电器、新加坡丰隆电器、新加坡豫新电器股份卖出。

Kopu产业在线关注:被外资掏空身体的“冰箱之王”

外资的强势进入,使得这位管理者话语权变弱,在无法大刀阔斧的拼改革。刘炳银掌握着经营权,但还是失去了新飞。管理上的漏洞也使得各种战略运营再也无法顺风顺水,多受掣肘。一次是97年的蓝波空调事件:惠而浦正准备卖掉连续亏损的蓝波空调,刘炳银看准机会,适时出手,却不料,遭到新加坡董事会的激烈反对,理由是:盲目介入,风险过大。另一次则是00年的三荣空调事件:刘炳银再次试图收购广东三荣空调,交接时间都已经谈好了,却再次被董事会否决。同时,在长达12年的经营管理中,外资管理层与新飞员工文化冲突,水土不服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沉重。

至此,新飞失去了市场多元化转型的最好时机,面对新飞每况愈下的产品业绩,新管理层一味追求报表的美观,削减销售渠道,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销售额一降再降,新飞终于再也发不出工人的工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地人也以在新飞上班为耻,新飞往日的辉煌不再,终退下帷幕。

Kopu产业在线关注:被外资掏空身体的“冰箱之王”

Kopu君从新飞血淋淋的经验得出招商引资不是一味的寻找外资入股,更重要的是与企业本身的价值观和资本市场的痛点结合,才能创造出招商优势,不是每一个招商引资都可以像Kopu产业在线这么专业和专注。Kopu君根据最新消息得知,目前康佳以4.55亿元的价格重新执掌新飞,那么被接手的新飞能否在新的时代潮流下逆风翻盘么,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