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產業在線關註:被外資掏空身體的「冰箱之王」

Kopu導讀:6月28日,新飛名下三家公司的100%股權在阿里司法拍賣官網上啟動競拍。至此,家電行業一代梟雄,曾經的"冰箱之王"——新飛電器轟然倒下。在很大程度上,新飛的隕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折射出來的是中國整個家電行業在轉型中的困境與掙扎。

Kopu產業在線關注:被外資掏空身體的“冰箱之王”

"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樸實的廣告語至今令人咂舌,新飛冰箱確實質量優秀,哪怕用了十幾年依然吊打目前的冰箱廠家,與品質優良的新飛電器形成對比的是,擁有廣大客戶源和良好口碑的新飛卻輸在了內部經營上,外資的進入導致管理層決策失控,運營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以至虧損嚴重,被迫停止生產活動。如今走到司法拍賣這一步,只能惜別新飛。

Kopu解讀:盛極一時的輝煌時刻

成立於1984年的新飛,位於河南新鄉,是由一家小型兵工廠改造而來。成立之初,虧損嚴重,甚至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說起新飛冰箱不得不說的一位領軍者便是劉炳銀,擅長運營和當機立斷的決策手段迅速帶領新飛進入騰飛的軌道。,劉炳銀接手新飛之後,不僅迅速扭虧為盈,甚至短短几年,便將新飛送上了國產冰箱第一品牌。更有鼎盛時期,新飛銷量一度達到300萬臺,市場佔有率高達20%。

Kopu產業在線關注:被外資掏空身體的“冰箱之王”

劉炳銀這位狼性的管理者為了樹立新飛品牌和口碑,學習了張瑞敏的做法,使了一招苦肉計。將400臺新飛冰箱全部一字排開,當場宣佈,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是新飛人的恥辱,當場掄起大錘,將400臺劣質冰箱全部砸爛。一時引起轟動,劉炳銀怒砸冰箱的話題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成為無數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新飛也由此被廣為所知,被貼上"高質量"的標籤,銷量迅猛飛漲。同時,"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廣告詞,也開始傳遍大江南北。新飛一時成為了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首,另外三個海爾、榮盛、美菱也只能排在它的後面,三星、西門子更遠不是對手。

與此同時,業績飛漲的同時,新飛也沒有虧待員工。在吃穿極度縮減的時代,人人都以在新飛工作為榮,在新鄉地區,找媳婦、相親穿著新飛制服比西裝革履都管用。Kopu君瞭解到,在1994年時,新飛工廠一個月的工資就高達1700元,而當時整個新鄉地區的平均工資才400元。除此之外,逢年過節,新飛還會給員工發米、面、油,廠長劉炳銀甚至每逢開工日,都帶領高管站在門口夾道歡迎員工開工上班。員工是新飛真正的主人,很多人對新飛親愛如家。

Kopu解讀:外資管理爆發危機

劉炳銀苦心孤詣帶著新飛一路狂奔,卻沒想到,最後終究還是被打敗了。新飛管理層渙散,十年不漲工資,員工人心離散,此時的新飛儼然一盤散沙。

Kopu君將事件追溯到1994年,當時的中國正在興起招商引資的大潮,落後的河南政府迫切想要追趕東部沿海城市的致富秘訣,借用外資的力量讓新飛再一次更高騰飛。儘管這遭到劉炳銀的強烈反對,但最後迫於壓力還是將新飛電器、新加坡豐隆電器、新加坡豫新電器股份賣出。

Kopu產業在線關注:被外資掏空身體的“冰箱之王”

外資的強勢進入,使得這位管理者話語權變弱,在無法大刀闊斧的拼改革。劉炳銀掌握著經營權,但還是失去了新飛。管理上的漏洞也使得各種戰略運營再也無法順風順水,多受掣肘。一次是97年的藍波空調事件:惠而浦正準備賣掉連續虧損的藍波空調,劉炳銀看準機會,適時出手,卻不料,遭到新加坡董事會的激烈反對,理由是:盲目介入,風險過大。另一次則是00年的三榮空調事件:劉炳銀再次試圖收購廣東三榮空調,交接時間都已經談好了,卻再次被董事會否決。同時,在長達12年的經營管理中,外資管理層與新飛員工文化衝突,水土不服的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沉重。

至此,新飛失去了市場多元化轉型的最好時機,面對新飛每況愈下的產品業績,新管理層一味追求報表的美觀,削減銷售渠道,最終導致惡性循環,銷售額一降再降,新飛終於再也發不出工人的工資。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地人也以在新飛上班為恥,新飛往日的輝煌不再,終退下帷幕。

Kopu產業在線關注:被外資掏空身體的“冰箱之王”

Kopu君從新飛血淋淋的經驗得出招商引資不是一味的尋找外資入股,更重要的是與企業本身的價值觀和資本市場的痛點結合,才能創造出招商優勢,不是每一個招商引資都可以像Kopu產業在線這麼專業和專注。Kopu君根據最新消息得知,目前康佳以4.55億元的價格重新執掌新飛,那麼被接手的新飛能否在新的時代潮流下逆風翻盤麼,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