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客家人歷史上形成的凝聚力,使他們在彬彬有禮的交往中消除矛盾衝突,尊老愛幼、成人之美、扶貧救弱、誠實謙和等已成為社會公德,成為客家文化的核心內容。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天地同輝》振成樓 胡家新 攝)

團結互助、和睦相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土樓客家人優良傳統。他們聚族而居,數十人、數百人同住一樓,世世代代和睦相處、繁衍生息。

每天晨光微曦或斜陽西下之時,男女老少紛紛來到門廳和巷道,或坐或站,或家長裡短、田間農事,或談天說地、人間冷暖,其樂融融,好不熱鬧。有些人手裡還端著飯碗,一邊吃飯,一邊參與聊天。夏天勞作之餘,他們更喜歡聚集在這裡納涼,盡情地享受涼爽的“巷子風”。珍惜和享受親情,成為土樓生活中一道經久不衰的獨特的風景線。

每逢重大傳統節日或慶典,鄉親們自發組織起來,以舞龍、舞獅、迎燈等形式巡遊,到每一樓、每一戶去恭賀,更多的鄉親則走村串戶,互祝吉利,全村洋溢著濃厚的團結、祥和的氣氛。春節期間,盛行走親訪友。婦女攜兒帶女回孃家,男性青壯年則喜歡串門恭賀新年。不論誰家來了客人,同樓其他各家各戶都會提一壺自家釀製的糯米酒和最拿手的好菜讓客人品嚐。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環極樓舞龍 陳軍 攝)

土樓客家人在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下,雖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全樓團結一致、和睦相處、貧富相濟,一家有事, 眾人相幫。一樓之內如此,樓與樓之間,村與村之間,也是如此;一樓有急需幫忙的事,同村外樓的鄉親也會主動前來幫忙。

一座土樓是一個大家庭、小社會。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土樓客家人深知團結互助的重要性。今天你有了困難,我幫助了你,明天如果我有了困難,你也一定會幫助我。在這種理念支配下,他們在幫助別家時是樸實、自願、不計報酬的。他們把幫助別人看作是幫助自己,是一種義務。有的人家比較殷實,而有的人家則可能因為天災人禍造成生活極度貧困。此時,其他人家便紛紛盡其所能,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或捐贈,或借給,或幫工,幫助那些陷入困境的特困戶渡過難關。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客家家訓館 陳軍 攝)

春季、夏季、秋季農忙時節,有的人家進度緩慢,為了不耽誤農時,不用多說,進度較快的人家便會主動支援。借給農具、牲畜,並無償贈送秧苗; 缺勞力,義務幫工。為了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他們往往在農忙季節特別是在最緊張介段,由若干戶人家聯合起來互助協作,幹完了這一家的農活,再接著去幹另一家的農活。

在土樓客家人看來,一樓人便是一家人。夏、秋兩季是稻子、小米木薯等收穫的季節,此時,門坪鋪滿了曬農作物的竹笪。假如哪一天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全樓人不分彼此,齊心協力,以最快的速度搶收穀子,以免遭受大雨的襲擊而造成損失。鄰近土樓的人們也會主動跑來支援。此情此景,充分顯示了土樓客家人團結互助的美德; 此時此刻,土樓內外呈現一幅土樓客家人特有的田園生活絢麗畫卷,令人為之動容、感嘆!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林氏家廟 陳軍 攝)

土樓客家人有敬祖睦宗、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舊時,土樓客家人都有把列祖列宗的大幅遺像繪製懸掛在祖堂牆上供奉的習俗。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老人、婦女會去燒香祭拜,以示對列祖列宗的懷念、敬重。大年初一,則由族長率領全樓男女老少參加祭拜列祖列宗活動。土樓客家人把贍養老人視為每個晚輩應盡的義務。老人失去勞動能力或生病之後,完全由兒女供養、服侍,讓老人安度晚年,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敬祖睦宗是熱愛故土的精神基石。明末清初以後,愛闖世界的永定客家人到省外經商(主要是開條絲煙行) 或到南洋謀生、定居者漸漸多了起來。可是,他們始終不忘故土,不忘親人,當他們稍稍站穩腳跟後,便會寄錢回老家孝敬老人。倘若老家沒有親兄弟或親兄弟不多而出去闖蕩世界,過了若干年之後,他們便會親自回來或託同鄉把老人接去贍養。有的人在外面日子過得還不寬裕時,則回來娶媳婦,讓媳婦照顧家中老人,等條件成熟後再把老人、媳婦、孩子全部接到外面去團聚。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胡大新,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人,1948年8月生。文博研究員,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會員、國際客家學會會員、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員、省市客聯會理事。歷任永定縣博物館館長、永定縣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兼)、永定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主任(兼)、永定客家土樓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

長期從事客家文化、土樓文化、華僑華人、中共黨史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國際、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論著160餘萬字,主編、合編出版歷史專著18部、580多萬字。11次在全國、國際學術研論會上發表論文。20多篇(本)論著獲國家級、省級、市級優秀成果獎。為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6~2005年被評為縣管、市管拔尖人才;1998年被評為龍巖市優秀知識分子;2001年被評為龍巖市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龍巖市勞動模範、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2008年6月被評為龍巖市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先進個人光榮稱號。事蹟曾多次在《中國日報》《海峽都市報》《閩西日報》和中央、省、市、縣電視臺等媒體報道,並被收入《閃光的足跡》等書刊。學術生涯被收入《中國當代歷史學學者辭典》《世界名人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等辭書。

朗讀:盧 明 紅

聆聽|客家土樓的人倫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