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師隰的功績有哪些?

龍騰九州44207311

秦獻公嬴師隰(xí),也叫公子連,是秦靈公的兒子,是秦孝公的父親,秦孝公就是支持商鞅變法的那位,也就是說秦獻公為秦孝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才讓商鞅變法成為可能,那我們來看看秦獻公具體是怎麼樣的。

公子連生於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去世,按道理說應該由公子連繼承君位,可是君位被秦靈公的叔父秦悼子奪走了,也就是秦簡公,公子連只能跑到隔壁的魏國。魏國在魏文侯時期,因為重用了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是戰國各諸侯國中最強的。

公元前408年,吳起率軍打敗了秦軍,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公元前400年,秦簡公去世,秦簡公的兒子秦惠公即位。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秦惠公兩歲的兒子秦出公即位。

公元前386年,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打算幫助公子連回秦奪得君位,但是公子連覺得,如果是在魏國的幫助下奪得君位的,以後一定會受到魏國的制約,所以就拒絕了魏武侯,打自己回秦國。

公子連讓身邊的人先回到秦國,秦國人當時很同情公子連的遭遇,認為應該由公子連繼位的,是當時秦簡公奪走了君位的,而且河西之地是在秦簡公時候被魏國奪走的,所以秦人對秦簡公多有不滿。

一年之後,公元前385年,公子連回到了秦國,被秦人迎為秦獻公,秦出公派軍隊要去消滅秦獻公,可這隻軍隊反而去迎接秦獻公,秦獻公就在秦人的支持下,殺死了秦出公。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廢黜了在秦國實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以表明拿回河西之地的決心。公元前379年,秦獻公將藍田等地區改成縣,由自己派官吏管理。

秦獻公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秦國的人口逐漸增加,秦國的國力逐漸增強。秦獻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獻公看到韓魏兩國欺負周天子,就率軍在洛陽打敗韓魏聯軍,受到了周天子的讚賞,這個也提高了秦國的地位,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的事務。

秦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軍攻下河西之地,並且渡過黃河,追擊魏軍至石門,殲敵六萬,這是秦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

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3年,秦軍大敗魏軍於少梁,並且俘虜了魏國將領公叔痤,並且攻取了龐城。秦獻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2年,秦獻公病死,終年六十三歲。


歷史簡單說

秦獻公嬴師隰的功績主要有以下幾點,羅列出來供大家參考討論。

1、結束秦國四代亂政,穩定秦國朝局

秦穆公之後,秦國漸漸衰落,主要原因是秦國出現了歷史上繼承人的亂政事件。秦靈公的合法繼承人是嫡子嬴師隰,但是靈公的弟弟贏悼子廢了嬴師隰,自立為君,是為秦簡公。嬴師隰當時年幼,被流放到了河西之地戍邊,最後被魏武侯收留,學習魏國國政與軍事。秦簡公當了15年的國君後死去,君位傳給了兒子秦惠公;惠公命短,當了13年國君後死去;惠公將君位傳給了十多歲的兒子秦出子。這個時侯嬴師隰已從總角小兒長成四十多歲的成年人了,在秦軍中頗有威望。

秦國四代亂政的過程中,魏國則不斷崛起。在吳起的攻擊之下,秦國失去了千里河西之地,加上秦出子年幼,太后專權,國內民怨沸騰。於是秦國左庶長贏改在河西之地迎立嬴師隰為君,又擊敗了太后的軍隊,將秦出子及太后沉入渭河淹死。於是嬴師隰穩定了君權,然後整改了一系列內政,比如減賦、廢止人殉等,秦國內政終於穩定下來。

2、遷都櫟陽,與魏國血戰二十年

秦獻公嬴師隰穩定了秦國內政後,開始謀劃收復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就是黃河“幾”形西邊的領土,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河西地本是晉國的領土,在秦穆公時因扶助晉惠公姬夷吾登上君位,故晉國將河西之地贈給了秦國,到秦獻公時,河西之地屬於秦人已有近百年了。魏國從晉國瓜分出來後,變法功成,成為戰國第一霸主,就以晉國正宗接班人自居,收復了河西之地。

秦獻公嬴師隰雄心壯志,意在恢復秦國穆公時的霸業,於是率二十萬秦軍在雍城太廟立誓,必收復河西而後死。於是秦國把都城從西部的雍城遷到更靠近魏國的櫟陽,意在“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後秦軍與魏軍相戰二十餘年,互有勝負,在石門大戰中秦軍取勝,收復了部分領土。之後在少梁大戰中,六十多歲的秦獻公親陷敵陣,最終中箭而亡。

3、傳位贏渠梁,預測秦人統一天下

秦獻公在少梁之戰中中箭,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故急於解決君位傳承問題。嬴師隰共有兩個兒子,長子贏虔是秦軍中堅力量,是沉穩剛毅的軍中大將;嫡子贏渠梁是軍政雙通,剛毅木訥,性格大異於秦人。秦獻公考慮到自已與魏國血戰二十多年,秦國已經窮困不堪,嬴虔即位必與魏國血戰,把秦國打光是肯定的事;贏渠梁有治國之才,又兼通軍事,故治理秦國當贏渠梁莫屬。於是秦獻公將君位傳給了贏渠梁。最後事實證明此舉明智,獻公為秦國統一天下選擇了發仞之君。

秦獻公即位後,聞得老子將要西出函谷關,於是贏師隰化成求學仕子找到老子。贏師隰向老子討教了很多學問,二人十分投機,最後在函谷關為老子送行。臨行前,贏師隰表明了自已的身份,求教老子治國之學,請求老子為秦國留下一篇開塞文章。於是老子又留下來三個月,為秦國寫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最後贏師隰請老子為秦國國運作預測,老子說道“秦之國運與周分合,周秦同源,合起西垂。秦救周,始為諸侯。秦周分離,離五百年,大合於秦,合十七年,霸王出”。這也就表明秦國立國五百年後,將兼併周王室,兼併王室十七年後,秦國將有霸王出現。而這個霸王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贏政。


大秦鐵鷹劍士

秦獻公,嬴姓,趙氏,名師隰。秦靈公之子,幼年因叔祖父奪位而流浪於魏國避難。正是由於秦獻公在童年時的陰影,所以在秦獻公決意傳位給秦孝公時,為了防止長子公子虔有謀反之心,而故意試探公子虔,逼公子虔發誓不會篡位。

那麼贏師隰的功績有哪些呢?首先我們來看看秦獻公上位前的秦國。此時的秦國盡失河西之地,內部有國君年幼,政局動盪,苛捐雜稅引起了百姓的不滿。外部,魏國正是如日中天,對秦國更是步步緊逼,大有吞併秦國之意。

從魏國回來並經過一番朝野鬥爭後,秦獻公終於成為國君。由於常年身處魏國見證了魏國的強大。秦獻公對秦國也進行了一番改革。首先,廢除活人殉葬制度。其次,遷都,將在西部的首都遷到東部靠近河西之地的櫟陽。表明了秦國必定奪回河西之地的決心。第三,平衡國內各種利益團體,穩定了國內的局勢。第四,選拔人才,允許地主和自耕農通過軍工來獲得爵位,籠絡了大批的人才。

在秦獻公的帶領下,秦國開始有序的步入正軌,為後來的秦孝公變法奠定了穩定的政治基礎。




若流風之迴雪

最大的功績便是選了秦孝公嬴渠樑上位,結束了秦國亂政,一生征戰,為秦國接下來的變法強秦營造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

秦魏少梁一戰,獻公中箭而亡,魏相公叔痤被俘。回國後病死,這也是商鞅入秦的開始。

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惠文王縱橫和昭襄王崛起之後,秦始皇最終殲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國。



看點兒歷史

秦獻公,嬴姓趙氏,名師隰,是秦國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他是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過程中一個十分關鍵的人物。

他的功績有: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以上回答由互動百科

提供,互動百科(www.baike.com)——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


互動百曉哥

第一,在流亡魏國長達29年的時光裡,接受了魏國改革變法圖強的思想,回國即位後,啟用甘龍杜摯等人對落後的秦國進行初步的改革,諸如廢止人殉,使秦國因常年對魏戰爭造成的人口不斷損失的局面得到一定遏止。改革老式軍隊,增強了秦國軍力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秦國的綜合國力。第二,在石門和少梁兩次大敗魏軍,打破了魏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魏國滅亡秦國的野心,樹立了秦國的信心。第三,臨死前多方考察,立具有改革變法思想的秦孝公為下任國君,為秦國商鞅變法奠定了堅實的領導基礎。第四,遷都櫟陽,向魏國示弱,沒有東出爭霸中原得企圖,減弱了魏國對秦國的敵視程度。


沙塵的迷hcs
秦獻公贏師隰的早年經歷可以說是命運多舛。
十歲時就被迫流亡他鄉,在魏國待了二十九年。
禍兮福之所倚,他在魏國的二十九年,恰恰使他見證的魏國變法改革,從而走向強盛的過程。
公元前385年,終於回到秦國,成為國君。
秦獻公元年,他便做出了一項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改革,這項改革便是廢除人殉。
之前秦國一直有人殉傳統,秦穆公死後子車三子為之殉葬,使得後人不勝感慨。
也是這一傳統使得很多山東士子不願入秦,幹得好了要被陪葬的。
秦公要求使用陶俑替換人殉,所以也就有了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秦兵馬俑。
秦獻公二年,他為了擺脫舊貴族的控制,也為了更好的謀略河西,將國都從雍城遷往櫟陽。
這一舉動也為後來的秦孝公施行變法改革奠定了基礎。
秦獻公還制定了伍戶連坐,把五戶編為一伍,忙時務農,閒時備戰。實行連坐,相互監督,社會治安迅速好轉。
在軍事上,秦獻公也多有功績。石門大戰,斬首六萬。少梁大捷,生擒公叔痤,因獻公在魏國時受公叔痤優待,遂一番款待之後便將其禮送回國。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認為秦國是從秦孝公開始變法改革,走向富強的。

實際上在秦獻公時,秦國就已經開始了多項變革,如果沒有秦獻公為孝公打下基礎,可能孝公也不會那麼順利的完成變法。


若樸記

個人覺得精神上最重要,雖然獻公還沒有一統天下之志,僅僅就是為了收復自己的河西之地,並恢復穆公時的霸業,就遷都櫟陽,這是給後代之君留下的精神。其次就是政治上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廢除人殉,不再使山東六國士子那麼仇視秦國。最不重要的就是戰爭了吧,和魏國交戰雖說互有勝負,但是綜合實力比不過人魏國啊,所以,獻公臨死時,秦國已經是一幅爛攤子了。以上是個人不成熟的見解,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