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廷玉烧奏折前,为什么康熙先问张廷玉孩子病情?

历史新河流

上一篇问答,刚刚回答了张廷玉为啥要当着康熙的面烧奏折,这一篇又再次询问张廷玉烧奏折之前,康熙为什么要询问张廷玉孩子的病情。这其中又是因为什么呢?康熙是随意聊天还是话里有话呢?


张廷玉烧奏折的原因,在这就不细说了,各位若想知道细节,可去看我的上一篇问答,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八爷胤禩为扳倒太子胤礽,借审问肖国兴之际,暗中做了手脚,让肖国兴做了假证,当胤禩将审理结果以奏折的方式提到康熙面前时,康熙在和张廷玉商量后,张廷玉直接用火烧掉了奏折。

那康熙为啥要在点燃之前,询问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呢?首先,这肯定不是康熙的无意之举,作为一个皇帝,一国之君,面对当时胤禩提交上来的奏折,内容非常震惊,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在和大臣们协商时,肯定不会说些与当时环境不相关的话题,就好比康熙曾和太子说道胤禛在江南赈灾时,康熙突然间问了太子为什么天津的沙琪玛好吃的话一样,当时绝对不是康熙想吃沙琪玛了,放到眼下一样,康熙绝不仅是如此简单的关心张廷玉儿子的病情。那么康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不排除康熙确实对张廷玉儿子的关心,毕竟张廷玉儿子的身体一直不好,康熙在询问后,嘱托张廷玉若需要药时,可随时开口。在说完张廷玉的儿子后,康熙也说道了自己的儿子。

康熙感叹道:你儿子是身体不行,可我的儿子们却思想不行啊,你儿子身体不行,我可以给你们赏赐药材,可我的儿子们怎么办呢?你看,这八儿子如今递上的奏折,话里话外都直指二儿子胤礽,这明显是想借此机会拔掉胤礽啊。

张廷玉在听完康熙的话后,怎么做的呢?张廷玉在听完康熙的一席话后,心中立马知道康熙的言外之意:我作为君主,又是关心你和你家儿子,又是给你家赏赐药材,你张廷玉应该怎么谢恩呢?面对如今摆在康熙面前的这趟子事情,张廷玉不能视而不见啊,但这件事很棘手,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而就在这短短的瞬间,张廷玉立马做出了他一个大臣,一个为皇帝排忧解难的大臣应该做的:立马将胤禩的奏折放在蜡烛上点燃了。也就是说“张廷玉违反大清的规定,将奏折给销毁了”。康熙在看到张廷玉的举动后,大声质问:张廷玉,你好大的胆子啊。但张廷玉却非常平静的回道:臣不知道有什么奏折。言外之意:我烧奏折了吗?没有啊,我都不知道有奏折这件事啊。


当康熙拿着胤禩的奏折给张廷玉看时,无论是康熙还是张廷玉都深知此奏折背后的危险有多大,这牵扯到对太子的威胁,对康熙的威胁,对整个大清的威胁,现胤禩以奏折的方式提出来,倘若不销毁奏折,日后若是有一天,这封奏折的内容流露出去,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在张廷玉烧完奏折的当下,康熙也立马安排图里琛将肖国兴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与外人相见。这也算是为张廷玉烧奏折之事锦上添花。


《雍正王朝》电视剧里的这一幕,非常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康熙与张廷玉,君主与大臣们之间的精彩表现,康熙以关心大臣的儿子为支点,成功撬开了张廷玉对自己的感恩之心,而张廷玉为了感恩康熙的关爱之心,当即选择点燃奏折来为康熙排忧解难。这最后的结局刚好是康熙和张廷玉都想看到的。只是这结局不是胤禩想看到的。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康熙遇到了既难办又伤心又寒心的事儿了!

康熙朝出现了一桩买卖人命的大案,江夏镇刘八女买通朝廷上下,用一个佃户顶替自己“杀头之罪”,但是事情败露,康熙震怒,他指派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三子胤祥查办此案。

但皇八子胤禩却背着胤祥夜审刑部肖国兴,肖国兴交代了幕后的受益人,就是太子胤礽。

胤禩连夜进宫面见康熙,呈上了肖国兴的口供,康熙很震惊。

让康熙震惊的事情有两个:第一是太子收受贿赂买卖人命,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大白于天下,不但太子胤礽面临被废,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波及康熙的“圣明”,动摇朝廷的朝局。

另一方面,他对胤禩背着胤祥私审肖国兴,连夜进宫通报此事,心生怀疑,并且当他听到“只有他一人知道此事”的时候,康熙深感这个胤禩“其心可诛”。他知道,这是胤禩背着胤祥干的,他可以随时用这个把柄要挟太子甚至自己。

对于皇八子胤禩,康熙本来还是颇有好感的,他的这个儿子,有城府,也有能力,还有“贤良”的名声,但是从查处买卖人命的案子当中,康熙还是看到了胤禩“仁贤”背后的恶毒和阴暗。这一点让康熙很寒心,很失望。

这个事情很难办,在康熙看来,如果他的皇八子胤禩的确是仁义贤德之人的话,断不应该私下审问,私藏证据,把断案变成针对太子的讨伐,胤禩这样做,说明胤禩也没有做太子的资格。

太子胤礽几乎已经烂泥扶不上墙,有能力的胤禩又心术不正,康熙的伤心和寒心可想而知。

他知道,他的这两个孩子都病的不轻。

在这个背景下,康熙选择了稳定,他不想因为这个事情就废了太子,不是这个太子不能废,而是新的人选没想好,加上看清胤禩咄咄逼人的态度,康熙心里一阵阵发紧。

在这个背景下,康熙来到了张廷玉的书房,他想听听张廷玉的意见。

康熙通过问候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并指示让太医给张廷玉的儿子治病,向张廷玉暗示了自己的观点:你我的孩子都有病,但是不能放弃,要治!

接着,康熙给张廷玉看了胤禩给康熙的肖国兴的口供。张廷玉也明白了康熙的儿子们得了“什么病”,当然,他知道,此时,他就是能给康熙的儿子治病的“太医”。

于是,张廷玉二话没说,当即就把奏折给烧了,并且是当着康熙的面烧掉的。

康熙大怒,质问张廷玉:你怎么把它给烧了!

张廷玉的回答很干脆:臣不知道有什么奏折!

这个时候,康熙心里基本安稳了,张廷玉烧了奏折,相当于销毁了八皇子胤禩的证据,当然,康熙也没闲着,他密令图里深把肖国兴发配到宁古将军那里,并且不许任何人和他接触,图里深去办了,估计办的结果和张廷玉一样,最终就是从来没见过肖国兴。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康熙对张廷玉是很满意的。

但是,他还是通过孩子的病,向张廷玉传达了他这么做的目的:

康熙的意思说:你说你的儿子的病恐怕治不好了,我的儿子何尝不是这样?但是治不好也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量去治,至于说最终能不能治好,要看他自己,作为父亲,尽心而已。做一个父亲很难啊!

如果说追缴国库欠款和买卖人命这两件事让康熙对胤礽这个太子基本死心了的话,他对那个“贤明”的老八胤禩,就是越来越寒心。

自以为聪敏的老八,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远。


步武堂

拿儿子的病说事,电视剧跟原著有很大不同,原著更有深意。

电视剧剧情

八阿哥连夜“独奏密报”给康熙,里面是太子的罪证,而之前康熙刚刚因太子卖官鬻爵的事耿耿于怀,这个时候的康熙知道“太子病了,近乎病入膏肓”。

而张廷玉的儿子已经病入膏肓,就好像现在的父母看着沉迷玩乐不思进取的儿子一样,两个人凑到一块,肯定要从“儿子的病”谈起。

康熙手中拿着“老八的密折”心中是很纠结的,里面写的东西绝对是真的,但是应该怎么办?心中有了计较却又不知如何下手,只能找“衡臣”商量

先是问了他儿子的病,然后康熙说了一番到大内药房拿药,尽量调养吧,意思就是:

你儿子肯定是好不了了,但还是好好调养一下,尽了做父亲的责任吧。

然后呢,你儿子的病谈完了,接下来谈谈我儿子的病吧,然后拿出了老八整太子的密奏。

张廷玉跟康熙的做法一样,直接烧了密折,就当是替康熙尽了“做父亲”的责任了。

张廷玉的这个做法,每每看到都很有感触,按平常人的想法,肯定是先喊出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而张廷玉想也不想就直接烧了,算是“

臣为君隐”,替康熙做了想做又不能做的事。

议举新太子的朝会上,张廷玉的折子依然如此,拿太子的病做文章,直言了康熙的心中所想。这一点在原著中有体现到。

原著:康熙对李光地,邬思道一言惊醒

原著中有这段描写:

胤禛道:“皇上没说什么,只问李光地‘太子的病如何才能痊好’?李光地答称‘徐徐调治,一旦痊好,为皇家天下之福’,这话跟没说一样。”

邬思道闻言说到“四爷,你太老实了。这还能叫‘什么都没说’?.....二爷害的是什么病?废太子病!如何才能痊好,唯有对症下药,复立太子。”

原著中,康熙问李光地“太子的病”,就是想李光地把“康熙询问太子病”这件事传给八阿哥听,让他们省了“夺太子”的心思,结果李光地想是有意放纵,没有传出去。

随后康熙因此质问李光地,不过李是个老油条,随便几句话“打哈哈”就化险为夷了。

因此剧中康熙和张廷玉的这段“儿子的病”之论,实则是康熙想让大臣行自己不能行之事,张廷玉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且这段话中用到了两个成语,非常经典,也体现了编剧的深厚功力:

1、推干就湿:小孩子尿床了,父母把小孩子推到干的地方,自己就着湿的地方睡觉,形容抚育孩子的艰辛;

2、克绍箕裘:《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小屏窥人生

推开正史不谈我们来聊聊《雍正王朝》烧奏折这个经典桥段。

张廷玉烧的奏折是八阿哥胤禩连夜给康熙的奏折上面是揭露太子贪污受贿案。八阿哥这是在太子心腹肖国兴被关押刑部受审,在废太子事上推波助澜。康熙连夜叫太子问话,太子一番陈述康熙失望至极。八阿哥的奏折明显将太子置于死地。八阿哥负责审理此案,却直接针对到自己的太子二哥身上。康熙如何能够看不出儿子们的野心呢。康熙最后说“你儿子的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的病怕是也很难好了,咱们只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就好。”康熙对太子很失望,或许包含着对儿子们夺嫡苗头愈演愈烈,也很难好的一种暗示吧。


所以康熙感慨孩子们,“培养他们耗尽心血,培养他们平平安安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要他们光大祖业更难了”。一番感慨之后,将八阿哥的奏折给张廷玉看。张廷玉看后大惊,思量片刻,他烧了奏折,保全了太子。康熙佯怒“大胆,你怎么烧了奏折”。张廷玉说“微臣并没有看到有这个奏折”。康熙当然知道张廷玉行为是为了帮自己解决了麻烦,给太子有个保全的机会。毕竟废太子事可不是随便一句话的事儿。


康熙也赶忙让图理琛把肖国兴送到宁古塔严加看管,以防不测,并连夜拟旨将刑部尚书司马尚,刑部侍郎黄体仁革职,贪污案涉及府,道,台官员全部官降一级。八阿哥也因审案有功升为廉亲王。但是他在康熙眼中慢慢开始有了“结党营私”的印象。接着八大山庄废太子事,八阿哥设计让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笔迹,手谕调兵谋反,开始远离了储君位置。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昨天炒米侧重讲了张廷玉烧折子的原因。今天炒米从康熙内心的角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这事情要从张廷玉儿子的病作为切入口?


康熙心里苦啊!胤礽作为储君30余年,竟然失德至此,勾结刑部,买卖人命;胤禩不顾大局,竟然违背自己意愿,避开胤祥,偷偷审理肖国兴,意欲何为;肖国兴乃自己曾经夸之清廉勤政之臣属,如今卷入党争,尽如此受人摆布。所有的事情就像脱缰的野马,冲着祸起萧墙的方向一路狂奔。

所以当康熙接到胤禩的奏折之后,此夜当是无法入睡了。千头万绪,路径困难,如何解决这棘手的问题?经过一番深思和梳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如何处理奏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譬如如何结案,如何将案件主导权重新抓回,这些都可迎刃而解。而这把钥匙在内阁。

不经意就走到了张廷玉值班的地方。张廷玉的儿子也生病了,张廷玉曾经说过自己的儿子的病是没得救了。可是朕的儿子也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啊!


该死的胤礽,即便此事不是你指使,你如今身陷囹圄而不知防范,又有何资格继位为君?该死的胤禩,即便此事是真,涉及国本,作为臣子,你也不应该将此事坐实,这教康熙和胤礽如何自处?早被敲打过,仍不自知,简直居心叵测。病得连做一个好人都不能了,如何希望自己的儿子还能继承大统,励志改革,匡扶社稷呢?


关心一下张廷玉的儿子,赐药问诊。这是从关心”朋友”儿子的层面去考虑问题路径的定位!你的儿子所需的是汤药是名医,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朕派太医,赐供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替你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那么话题自然引到了自己儿子身上,也希望张廷玉不要紧盯着什么王法章程,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体谅一下朕的苦衷。


便将胤禩呈送的奏折递给了张廷玉,而张廷玉不愧为“国器”,烧了奏折。臣没见过这个奏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稳定压倒一切。康熙你就不要有所顾虑了,我张廷玉也是做父亲之人,明白你的苦心。

所以这事情给我们工作中的启示就是: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当我们拟订好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基调和切入口。这三项选择正确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回顾一下康熙解决问题的方向:内阁张廷玉;基调:从父亲考虑儿子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切入口:关心“朋友儿子”的病情。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第78期总680期

日尧居k古史上期回答了太子胤礽与其政敌老八胤禩都举荐四阿哥胤禛作为清理亏空的钦差大臣,各有各的目的罢了。

这期回答的是张廷玉当着康熙皇帝的面把八阿哥审问刑部主事肖国兴口供奏折给烧了,而且这之前康熙帝问到了张廷玉孩子的病情,康熙皇帝是真的关心张廷玉的孩子病情,还是有其他的话外音?

八阿哥胤禩深夜进宫,为的就是刑部大案而来,康熙帝看了八阿哥胤禩的奏折不禁吃了一惊,但是康熙皇帝的忍耐之术是高明的,冷静下来问八阿哥胤禩:都谁知道“这件事”,胤禩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只有儿臣一个人知道。

实际上康熙皇帝问的这话听着简单,细细回味文章大了去了,是要命的一句话。



【图里琛回奏老八审肖国兴内幕】

审理刑部买卖人命大案是八阿哥胤禩与十三阿哥胤祥一起办的,为什么就你一个人知道,这是康熙皇帝内心深处的疑问,表面看不出。

这是康熙皇帝的前奏铺垫:

一、康熙见张廷玉,先问其儿子的事,感叹当父亲不易,然后派医赠药(朕在尽力救你儿子,你作为上书房大臣是否也帮朕救一下儿子)之后示意了自己儿子的病情严重了。

二、让张廷玉看奏折是在暗示张廷玉(朕的儿子出事了,我不能做太出格的事去保儿子,而且真处理这小子,对稳住大局不利,你帮朕背锅)当然,这个奏折一旦存档,不但对太子胤礽不利,史笔如铁,定会记录下我康熙皇帝的立太子失误。

三、张廷玉烧奏折,正是理疗康熙帝太子大病一事,康熙只喝了句:大胆,怎么烧了?康熙帝的这一句喊话让观众一惊,是张廷玉私自焚烧八阿哥胤禩的奏折获罪了?

康熙皇帝来了一个软着陆,瞪大眼睛细看、细听,原来是张廷玉烧奏折烧对了,康熙帝要为张廷玉烧奏折的事打扫干净,这就是叫来贴身侍卫图里深的含义,清理干净!

【张廷玉想都没想烧了奏折】


【老奸巨猾的康熙在演戏】

康熙皇帝瞬间安排:

图里琛火速带肖国兴去宁古塔,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与他说话、接近,(让八爷党无法二次取证,保太子之位以稳大局)这就保证了张廷玉“烧奏折”的合法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八阿哥胤禩再提此事,必然属于造谣生事,惹火烧身。

估计那边的肖国兴当然可以幻想凶多吉少,就此,太子胤礽的指使刑部买卖人命案子可以草草收场。

此刻的康熙皇帝平静如水,又与张廷玉谈起来相互儿子们的命运。


【你儿子很难好,我儿子怎么办】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康熙皇帝似乎在与张廷玉聊家常,在聊他们各自的儿子的病,可是各自儿子的病情又不同,怎么办,康熙帝说:我们作为父亲的只能尽人事罢了!

作为臣子的张廷玉不能不领情了,最重要的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一个宰辅的责任在哪里,就是如何领会皇帝的帝王心术?

张廷玉马上跪下说:臣张廷玉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这就是张廷玉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能够立足三朝必有过人之处!


【张廷玉在装傻充愣】

张廷玉也不傻,迎合了康熙皇帝的需求,即销毁了证据,又稳定了一锅粥似的朝局,沟通了君臣之间的感情,以此看出君臣的大格局。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先说第一个问题,张廷玉为什么要烧奏折?

很简单,张廷玉做了康熙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奏折必须烧,也必须由张廷玉来烧。

这份奏折是八阿哥威逼利诱提审肖国兴后得到的案件证词,里面包括太子卖官鬻爵等一堆丑事。

在九龙夺嫡愈演愈烈的背景下,

奏折一旦公开,太子的名声会完全败坏,其他皇子势必抓住机会对太子大肆攻击,大清朝将面临国本动摇的危险。

因此,无论是作为皇帝还是作为一个父亲,康熙要保太子,这份奏折就不能走正常程序处理,必须烧掉。

但康熙自己不能烧奏折。

因为烧奏折是一件违反既定程序的事情,奏折是大臣向皇帝的书面行文,将奏折烧掉损害的是皇帝的公信和威严,特别是康熙以勤政著称,君不见明朝皇帝不就是因为经常不理会大臣奏折而被骂的狗血喷头吗。

这个锅就只能由张廷玉来背了。

张廷玉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他看到奏折后思量片刻就果断选择替皇帝背黑锅。

再说第二个问题,康熙先问张廷玉儿子病情的用意是什么。

表面上康熙这是以恩宠笼络属下,但当康熙拿出奏折给张廷玉看,张廷玉立刻就明白,康熙这不是笼络人心,而是在以心换心!

我在全力救你的儿子,你能不能全力救救我的儿子?

张廷玉的儿子已经病入膏肓,康熙拿出了皇室最好的医疗待遇救治。

但太子同样病的不轻(心理和行为上),此刻只有张廷玉能救了。

张廷玉也确实如康熙的期望,担起了这个责任,烧掉奏折,太子命悬一线的处境得以缓解了。

在安排图里琛连夜押解肖国兴赴宁古塔后,康熙沉痛地说道“朕这个儿子也病的不轻,但我们都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就好”。

说到底,太子无德,康熙作为皇帝应该废黜太子,但他作为父亲又不忍心这样做,这是康熙后期最大的心病。


独孤豹

康熙问张廷玉孩子病情是一语双关!

第一层意思,张廷玉的儿子的确是病了,上级过问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手段,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有时候一句问候比黄金万两的赏赐更能拉近距离,让属下死心效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康熙是玩弄权力的老手,当然驾轻就熟。

第二层意思更像是一种自嘲,张廷玉的儿子是身体病了,而康熙的儿子是精神病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太子烂泥扶不上墙,屡屡犯错,屡屡被人抓住把柄,做父亲的想救他却救不了他,康熙自觉有些讽刺。

《雍正王朝》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个个精彩,康熙一直徘徊在帝王与父亲之间,既想做个老皇帝,又想做个好父亲,但当两者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不得不做出选择,这种矛盾又痛苦的情绪贯穿康熙晚年,焦晃老师的表演十分精彩,把康熙的情绪诠释的非常到位。

而张廷玉却是汉人官员谨小慎微的典型,他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头脑清醒,谁都不得罪,哪边都不站队,做事讲原则,纵然家庭遭遇不幸依旧恪尽职守,也正因为如此,他一个汉人官员可以在满人把持的朝廷中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

张廷玉烧奏折,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做臣子如果只是唯唯诺诺,那不过是个奴才,做皇帝的最不缺奴才,如果能在皇帝失察冲动前未雨绸缪,甚至直言犯上,为君父分忧解难,这才是皇帝需要的大臣,康熙是一代圣主,自然不稀罕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奴才,张廷玉想皇帝所想,急皇帝所急,可以说是《雍正王朝》最有智慧的人之一。



日慕乡关

雍正王朝-张廷玉和康熙:大胆!你怎么把它烧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558448702521505823,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300785464996276367bb7\

余日力

于皇帝而言,儿子身体上的病是无关大局的,心里的病才是致命且不可医的,作为皇家,拥有当时最高的医疗水平,生个病啥的不作事;而心里的病是对皇上至高无上权力的痴迷,在此情况下,任何出格的事都做的出来,康熙征葛尔旦时太子搞过颠覆,老大一直找机会干掉太子,老八为了掌握兵权致使十万人惨败,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太子卖官,买卖人命,视国家基本纲纪为无物;老四呢,电视剧中作了美化,但也可猜一下,王府大量开支从何而来,没有借户部的银子,那必然是额外的生财有道。这些因继承而起的争执那都是心魔所致,是无药可医的,已影响皇权的稳固性,这正是皇帝所担心的。

而大臣呢,无非就是站队,成者王败者寇,只要分寸得当,站错了队也就失去权力,性命是能够保住的。皇子呢,一旦失败那是很致命的。

皇帝作为父亲是要保自己儿子的,然都做了那么多丢命的事,那就得让亲信给自己把台阶修好了,在此事上,张廷玉就是这么个任务,让太医给张廷玉儿子看病,就是告诉张,你心疼儿子,我安排人给看了病,现在我儿子也病了,并且是致命的心病,要保住他,伱张廷玉知道怎么办了吧,我的态度看诉你了。于是张心领神会,烧了奏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