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在乾隆没死之前拥立太子找到靠山呢?

用户63018535325

和珅这个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名,足见其不简单了。我们都能够瞬间想到,在乾隆死之前就找到一个靠山,和珅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和珅到底有多聪明,我想不用过多的描述了,如果不聪明他也混不到这么厉害,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和珅的靠山是谁呢?当然是乾隆了,他做的这些事情皇帝都看在眼里,只是不说罢了。乾隆死之前曾经给和珅留下一道密信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和珅在死之前打开信后上面写了三个大字,留全尸。所以说乾隆不糊涂,啥都知道,他也知道自己驾崩之后和珅也得跟着去,新皇帝登基也需要杀一个和珅这样的人来立威,同时和珅那么多的钱,全部抄了,对新皇帝来说可是一件喜事。

和珅也知道乾隆死后自己很危险,他当然知道给自己找靠山,他先给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留了一条退路,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女儿,瞬间就成了皇亲国戚,事实也证明,后来他的儿子因此活了下来。和珅自己的退路也只能是找靠山,在他这个级别找靠山能找谁呢?只能是皇帝了。

有趣的是,清朝的时候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顾名思义储君身份是保密的,没有人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这也是杜绝了大臣们和储君私下勾结,同时也避免了儿子们互相残杀,雍正本人也是踏着兄弟们的鲜血坐上皇位。雍正这个发明真的非常聪明,这样实现了政权的平稳交接,而且储君是谁只有他知道,他也随时可以换,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乾隆也是实行的秘密立储,有专家猜测他还换了两次储君,很明显和珅并没有猜中谁是下一任皇帝,而且当时的嘉庆的确是不显眼,和珅没想到是他,嘉庆登基之后,他只有死路一条,其实换了其他人做皇帝,和珅下场也不会太好,毕竟乾隆都预测到他的死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这个问题有点too羊too森破了。

毕竟这么简单的答案您都知道,何况精明过人的和珅乎?

今天老猪坐在和珅家里讲讲这段故事的来回过往吧。

和珅,到底多精明多强干,咱从他在乾隆朝担任的领导职务就能看出来,我这里大概罗列一下和珅头上的名头:首先头上闪烁着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的称号,其次政府的领导职务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军委副主席),吏部尚书(人事部长)、户部尚书(内政部长兼财政部长)、刑部尚书(公安部部长)、理藩院尚书(外交部长),还兼任内务府总管(清朝管理皇家大小事务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中国社科院院长)、《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皇帝贴身警卫的指挥、调度人)、步军统领(京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安防总督)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你说,这样一个人精,能不明白找靠山,给自己家族续命这么重要的事儿么。

历史上的史实是,和珅不但找了靠山,而且还积极的发展下一代靠山,但是失败而已。

乾隆朝,众所周知,和珅的大靠山就是乾隆皇帝,这个大靠山已经是稳稳的矗立了整个乾隆朝,其中,和珅还给自己儿子丰绅殷德找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就是乾隆之女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直接让儿子娶了乾隆的宝贝闺女,自己成为了皇亲国戚,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和珅本人你们也看到了,长的非常英俊,所以儿子自然也遗传了老爹的长相,也一样的英俊美貌小鲜肉,乾隆某日看到了和珅的儿子,你们也知道乾隆是外貌协会的就喜欢漂亮长相,自然爱屋及乌也喜欢这丰绅殷德,当即就恩赐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名字,乖乖,这名字可是御赐啊,丰绅在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乾隆真是好丈人,同时也把自己最为宠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和珅之子。这是天大的恩赐。事后证明正是由于这个举动,才没让和珅断种,才没有让祸事株连到自己儿子身上,不然没有这个儿媳妇靠山,和珅应该是被一锅端了。

第二个问题来了,下一个给自己续命的靠山怎么失败了?

先看看乾隆的孩子嬉戏图

为什么和珅最后没压对宝。他不是没压,是人算不如天算。

下一任皇帝这个谜底没解开之前,谁也不知道谜底,因为嘉庆当皇帝实属意料之外。因为乾隆最开始是按照惯例立过太子的,而且还不止一位,第一个太子是乾隆嫡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二皇子永链,乾隆对这个孩子那是相当的喜爱,非常重视并加以培养希望他以后做一个好的接班人,结果永链在九岁的时候就死掉了,乾隆的心境可谓悲凉至极。但幸好儿子多,乾隆又立了皇后的二子永琮为太子,准备静下心来好好培养他,但晴天霹雳,永琮在两岁的时候被天花夺取了生命,其实和珅在这些儿子身上都做了不小的政治投资。当这两个太子死后,祸不单行,乾隆的爱妻孝贤纯皇后也在某次的东巡中病死了,乾隆伤心欲绝,把这事迁怒到了大皇子永璜身上,竟然直接把这个最有希望继位的大皇子永璜给吓死了,所以在立太子的这个事儿上让乾隆急白了头,在乾隆38年的时候,没有办法只能在接着选,但这个时候,乾隆的众多的儿子们只剩下6个还活着了,但都很平庸无才,最后只能是矬子里找大个,秘密立储了今后的嘉庆皇帝。但这个事儿和珅并不知道,清代的这个立储制度是十分保密的,和珅最后猜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在嘉庆给和珅的二十大罪里面第一条就是关于和珅讨好的大罪:“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所以这个时候和珅已经无力回天了,因为嘉庆府上的智囊团们,已经把和珅作为嘉庆皇帝上台杀鸡儆猴的牺牲品了!

所以在会算计,也躲不过天算,老天爷说治你,你跑不掉的。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和珅死时年仅49岁。


老猪的碎碎念

和珅是一位在做人处事上面都非常精明的一位人物,一生中贪污几亿两白银,而且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生前曾经任职文华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职,除此之外还有军机大臣,内务府的总管,甚至还涉及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职位,可以说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如此一个精明的人,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没有去巴结好下一位皇帝哪?


如此精明能干的和珅,怎么可能没有为自己留下后路,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的准备都斗不过帝王之道。

传宗接代

和珅总共犯了二十条罪,可以说每条罪过拉出来,都可以到了满门抄斩的地步,但是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却还好好的活着,而且在朝中一直任职。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是和珅唯一成功的一条后手。


整个乾隆年间,和珅凭借乾隆的喜爱,大肆敛财并且官运亨通。和珅生的是相貌堂堂,自己儿子也不能落了下风。和珅在一次宴会之中,将儿子丰绅殷德引荐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到丰绅殷德生的一副好面孔,而且有着一身好本领。乾隆大喜,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丰绅殷德。

一直到了后来和珅事发,丰绅殷德虽然罪不至死,但是也受到了牵连,贬为了贫民,但是保留体制上的爵位,也就是拿空响。一直到了嘉庆十年左右,又重新启用丰绅殷德,因为有的贵族对于丰绅殷德拿空响的事情不满。不幸的是,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并没有育有子嗣,后来将和琳的一个孙子过继给了丰绅殷德。虽然树倒猢狲散,除了经常受到别人下井石外,家族没有垮掉已经很好了。

宝压多了

乾隆皇帝在确认嘉庆皇帝为太子之前,曾经选了好几位太子。第一位太子是孝贤纯皇后富蔡士的二皇子永琏,乾隆对这位皇子甚是喜爱,准备花大力气培养他为接班人,但是到了九岁就去世了。后来又立皇后的二皇子永琮为太子,但是才两岁的时候就患天花去世。


自己的最喜爱的妃子富蔡氏在东巡中病死,乾隆伤心欲绝,将这件事情怪罪到大皇子永璜身上,这位弱不经风的大皇子很快就吓死了。乾隆38年,年事已高的乾隆皇帝只好从剩下的皇子里面挑选嘉庆为下一任皇帝,但是这件事情非常保密。

和珅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广撒网捞大鱼,无论是哪位皇子都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反正有的是钱嘛。也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和珅的二十项大罪里面就多了一条: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太子,尚未宣布御纸。而和珅于初二先朕前递如意,泄露机密,竟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乾隆本来是想在九月初三宣布这个消息,但是和珅竟然在九月初二就把这个消息透漏给了嘉庆,这是罪状之一。


除此之外,类似的罪状还有很多,大多都是莫须有的罪状。但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和珅所作所为,都没有多大的问题,每个朝代都有贪官,和珅贪得再多都是乾隆默许的。

Δ和珅二十条罪状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是害怕嘉庆制服不了和珅,二是自己在位喜爱折腾,国库里面还有多少钱,乾隆很清楚。乾隆实际是为了嘉庆国力着想,可能很早之前就养着和珅了,要不然和珅自己贪污不了几亿两白银。民间不是就流传着:“和珅倒,嘉庆饱”的说法嘛?帝王之道,也只有帝王知道。


和珅死的倒底冤不冤?究竟是不是嘉庆杀鸡儆猴?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史之策



和珅确实聪明,是不可能不找新的靠山,不找一张新的长期饭票的。

问题在于找了就有用吗?

中国历史上人们最讲忠诚,最恨的是背叛,离开乾隆另找一个靠山,让别人怎么看,怎么信任你呢?

关键的关键在于和珅的利益和乾隆深度绑定了,乾隆这个船太大了,和珅就算想调头,不好意思,上船不容易,下船就更难。


利益面前无父子,皇权面前无亲情。皇帝就是一个人,国家就是皇帝一个人的。皇权作为超级无敌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本身就是最好春药,会让人迷恋和产生迫害欲望的。

迷恋权力的人,才最容易产生迫害感,总担心权力会被别人抢走,这是第一个皇帝必然会产生的心态。

和珅是乾隆的人,就不会成为嘉庆的人,这就是嘉庆的亲信的第一判断。两个集团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并且是很难调和的。



和珅是当时满族大臣中智商情商和能力最强的一个,所以才得到乾隆的重用。围绕和珅周围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成就了和珅的权势,但也绑架了和珅,让他没有办法投靠其它集团。

嘉庆在乾隆没有死的时候就当了皇帝,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并且是直接把和珅排除在外的政治班底。

就算嘉庆想把和珅拉进来,他的利益集团的其它人也是不愿意的。因为和珅利益集团太庞大了,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让他们自己人无利可图。

有且只有打倒和珅集团,才能实现嘉庆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珅这样卖身投靠的人,今天投靠过来,明天会不会投靠别人呢?会不会成为不稳定因素,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呢?

象这么危险的人,只有除去才能让人放心。



聪明有时是一件好事,有时又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和珅也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代接班人,因此他为了安全起见,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和珅一方面进行分散投资,乾隆的儿子虽然多,活着的却不多,有才能的更少,这些个主子都有可能接班,因此每个人都要巴结。

另一方面,和珅进行了重点压宝,永琏和永琮,甚至还珠格格中的永琪,传说都一度都为和珅的重点压宝对象。但这些人都非常不幸,早早就挂掉了,死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自然就直接出局了。

嘉庆帝原名永琰,才能中上,但并不算出众。和珅对他并不是非常上心,虽然也观察很久,也不敢轻易得罪。

但和珅对一点没看透,就是永琰的坚韧之心,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乾隆,才最终立他为太子,最终成为清帝国的接班人。

永琰冷眼看着和珅左右逢缘,到处投机,认定这不是一个靠谱的人。早就动了杀死,只是因为太上皇乾隆还在世,乾隆手上还有大权。因此在乾隆死第二天,就夺去和珅的权力,让他专门担任乾隆治丧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再过没多久,就直接对他进行抄家,赐死了。


新知传习阁

清代立储与其他朝代不同,康熙朝因为储君问题引发诸多问题。雍正帝鉴于立储的弊端,创造性的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一是杜绝了大臣站队储君,二是防止了诸子争储。实在高明。
而且拥立太子是皇帝的大忌讳,和珅不会不知。

实际上乾隆帝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永琏九岁时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两岁时又因痘症早殇。

和珅进入乾隆视线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时年仅23岁的和珅在乾隆面前偶尔机缘巧合的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被乾隆帝看中。此后二十年间恩宠无比,跻身高位,可以说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年乾隆帝从成年皇子中选了颙琰作为皇位继承人。

和珅也不是不想笼络新君,嘉庆帝后来给和珅的二十大罪里面第一条就是关于和珅向他讨好:“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和珅在前任皇帝这边等于二皇帝。和珅权大欺主之程度,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在回忆录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乾隆晚年上朝,两边一个是嘉庆帝,一个就是和珅。而且晚年的乾隆帝说话大多听不清,唯有和珅能知其意,基本成了皇帝代言人。而嘉庆帝基本就是个摆设,他内心深恨和珅可想而知。

嘉庆帝只能与之虚与委蛇。为迷惑和珅,嘉庆帝借和珅赠玉如意一事,特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道:“此儿不足以与我斗智!”不仅如此,嘉庆还下令和珅除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对和珅加以笼络,以至于和珅自觉门生故吏满朝,儿子又娶了公主,并没发觉死亡危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不顾朝议,立即对和珅动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但由于和珅儿媳固伦和孝公主求情和大臣刘墉等人建议,改赐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因系驸马,有公主这个靠山,得免连坐,不然下场也很不妙。

这些发生在乾隆帝死后仅半个月时间内,和珅死时年仅49岁。


赵燕云

和珅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做了一件自认为聪明的事,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他一直在找靠山,四处讨好,孰不知乾隆皇帝的专宠,早就把他逼上了绝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最怕的就是乾隆死了,自己失去靠山,于是他很早就在四处寻找靠山,作为乾隆的儿子们自然是重点对象,自古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乾隆晚年准备册立太子的时候,当和珅知道嘉靖将立为太子后,他提前告知并讨好嘉庆皇帝,此举他自认为是拥立之功,孰不知此举加速了和珅的灭亡,成为和珅被嘉庆处死的重要罪状之一。

1799年,乾隆病逝,嘉庆迅速收拾了和珅,给他列了二十条罪状,当我们回头看这些罪状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罪状都是一些大不敬和贪污等不痛不痒的罪名,为何嘉庆在和珅讨好和乾隆尸骨未寒的时候,要凌迟处死和珅呢?

归根到底是因为乾隆的专宠,将和珅逼上了绝路,嘉庆皇帝不得不杀和珅。乾隆专宠和珅,特别是在乾隆成为太上皇后,依然不放权,但毕竟年纪大了,他只管大事,而外面的事都交给了和珅,和珅权倾一时,达到顶峰,而嘉庆虽为皇帝,但没有实权,就是一个小根本,并且导致天下只知道和珅,而不知道嘉庆,这让一个皇帝怎么能忍呢?在乾隆在的时候,嘉不敢动手,当乾隆已死,立马动手,下手为强,逮捕和珅及其党羽。

总之,和珅不是没有找靠山,而是他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威胁了嘉庆皇帝的权力和统治,他不得不死。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其实,和珅并没有不巴结嘉庆。但是,他巴结嘉庆成为嘉庆处死他的第一大罪证。嘉庆给和珅列了“二十大罪证”,其中第一条是这样写的:“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就是说,在乾隆准备宣布的头一天,和珅就去告诉嘉庆。难道这还不算想方设法巴结吗?

(和珅)

而和珅除了有这一点巴结外,其它他没有任何机会。

首先,这是清朝立储制度给和珅出了难题。

清朝的立储制度,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没怎么理顺过。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突然死亡,没来得及选定接班人,因此,这两次的接班,都是采用大家推举的办法。到了康熙的时候,康熙似乎想学习汉人的嫡长子制,但是,最终却搞出一个“九子夺嫡”,让皇位继承更混乱。所以到了雍正的时候,为了防备“九子夺嫡”这样的悲剧发生,搞了一个“秘密立储制度”。就是皇帝把立储人选放在“光明正大”匾额后面,直到老皇帝去世后,才从匾额后面把人选名单拿下来。同时,严禁大臣交通皇子,一旦发现,将予以重处。

正因为如此,和珅既不知道乾隆想立谁,也不敢去和哪个皇子交往。再说了,他整天都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和珅想要交通哪个皇子,乾隆还有看不出来的吗?乾隆要是看见了,也等不到嘉庆上台,他就倒了。

(乾隆)

其次,乾隆在立储的时候大费周章。

乾隆最早确立的是他的嫡次子永琏,在永琏7岁的时候,他就把他的名字写好,放在“光明正大”匾额后面。可惜永琏9岁就夭折了。永琏夭折以后,乾隆立改为培养皇长子永瑛。可是永瑛怎么做都不让他满意,乾隆多次责罚他,说他不能继承大统。结果永瑛精神压力太大,23岁的时候,承受不起,死了。接着,乾隆想立他的另一个嫡子永琮为太子,可是永琮2岁又夭折了。可以说,乾隆立储,一直不顺。最后确立皇十五子永琰,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永琰并不突出,大家都不怎么猜得到乾隆会立他。所以和珅想要提早巴结,也没办法。

第三,嘉庆想要处死和珅,获得和珅的巨额不明财产,填补国库亏空,这是蓄谋已久的,不管和珅巴不巴结他,他都要把和珅给处死。所以,和珅巴结也没用。

(嘉庆)

为什么嘉庆一定要和珅死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这里只说两点:其一,嘉庆给和珅列的罪证,虽然有二十条之多,但都明显可以看出,是小题大做,实在只有他的巨额不明财产太多,是实打实的。其它明显是编排的理由。(比如说他骑马过“光明正大”殿,如果是大罪,为何早不说,过了一两年才说)。其二,嘉庆只是处理了和珅一个人,没有对和珅的党羽进行大清洗(当然和珅的党羽本身也不多),连他的儿子都没处理,让他继续当大官。给人的感觉,就是找一个理由让和珅把财产拿出来而已。

总之,和珅非死不可,这就是结局。


张生全精彩历史

和珅宦海沉浮几十载,对官场的那一套可谓是烂熟于心,他从一个普通的侍卫起家,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当朝宰辅。在和珅巅峰时期,他被封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常委),又任内阁首席大学士(总理)、领班军机大臣(国防部部长)、吏部尚书(组织部部长)、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刑部尚书(最高检与最高法负责人)、理藩院尚书(外交部部长),还兼任内务府总管(办公厅主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科学院院长)、《四库全书》总纂官(社科院院长)、领侍卫内大臣(8341部队首长)、步军统领(北京军区司令)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和珅内政外交大权集于一身,可谓是乾隆朝的“二皇帝”,而且其与乾隆关系非常亲密,是乾隆最宠爱的大臣。他难道就不知道一定要在乾隆百年之后再找一个新靠山吗,他当然知道。因为“高处不胜寒”,和珅后半生的荣辱将全系于新的皇帝。

可是乾隆帝陷入了一个挑选继位人的怪圈,他对自己父亲那套密诏立储君的方法非常不屑,于是早早就立了嫡长子永琏为皇太子,可是永琏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乾隆仍不死心,又立了嫡次子永琮为太子,无奈其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一些有才能的阿哥有的被乾隆过继了出去,有的则被乾隆吓死了,最后能供乾隆选择的儿子只剩下几个无能之辈了。

所以和珅虽然想立下这拥戴之功,可无奈乾隆一直没有透露自己选的继位人是谁,这让和珅非常心急。转眼就到了乾隆六十年,因乾隆曾经发过誓,说自己在位时间一定不会超过圣祖六十一年的记录。自己如果能做六十年的皇帝,到时候就一定退位为太上皇,传位于自己的儿子。

皇帝的话一言九鼎,乾隆只得定于某一日在乾清宫宣布继位人,并在前一日把继位人是谁告诉了和珅。和珅不听说还好,一听说之后顿觉自己拥戴的时机到了,于是巴巴的找到嘉庆,递给其如意,以示忠诚。

按理说,和珅让嘉庆早一日就知道了自己是钦点的皇太子,且和珅又进如意,以为拥戴,那么为何嘉庆在乾隆刚死的时候就杀了和珅呢?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康熙在晏驾之前,将张廷玉、马齐等一干大员纷纷黜落,并将胤禛、胤祀等阿哥纷纷罢了差事。胤禛大为不解,以为康熙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惟有邬思道洞若观火,将康熙的帝王心术剖析的井井有条:

凡黜落的都是能员干吏,这些人囿陷于党争,于将来的朝局不利。这辅错了人,新主登基,难免大开杀戒,辅对了人呢,又容易恃功骄主,难以驾驭。所以现在,统统将他们监押保护了,新主登基,一纸赦书,他们就成了新皇帝得用的臣子。哎,皇上这一计,虽苦,也算是菩萨心肠了。

可是乾隆帝就没有这样的菩萨心肠,他不仅在自己做太上皇之后继续把握着朝政,而且还继续重用和珅。让嘉庆做儿皇帝,却让和珅做二皇帝,换谁做皇帝,也忍不了这个权臣。更何况这个位高权重的权臣还试图拥戴自己,那么日后和珅将难以驾驭,不如先杀之。所以说,和珅这次搞的拥戴(递如意)不仅没有让他继续风光下去,反而成为了他二十条大罪中的第一款大罪: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一个二皇帝试图拥立新皇帝,新皇帝成功之后拿什么谢二皇帝呢,我想只有一条死路。所以害死和珅的不是嘉庆,而是那个放纵和珅做大的乾隆。最后嘉庆赏赐和珅白绫一条,令他自尽。和珅看到白绫后,愤然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和珅依命自尽,年仅四十九岁。

以上。


逆流时代

1让自己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最疼爱的女儿

这一点事情上乾隆没有阻止和珅。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一点令和珅在被抄家的时候保住了自己这个儿子的性命。也可以说和珅做的完全准备之一。

2曾经多次暗中支持太子

乾隆

在位的时间是极为漫长的,可以说是帝王之中比较长寿的了。而他儿子众多,曾经多次立过太子,但是前面几个太子都死了,至于怎么死、为何死的无从考证。

到了后面乾隆实在是找不到自己中意的继承人,只能找相对优秀的嘉庆。而和珅也没少讨好这个未来的皇帝。

只是可惜乾隆早就下好了套让和珅作为新帝上位的牺牲品。加上嘉庆自己的智囊团也多谋划着上位之后除去和珅。而且和珅被处死的罪名之一就是讨好新帝

3本身的存在威胁到新帝,又不愿意急流勇退

有一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和珅不够讨好皇帝,而是他的存在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新帝的地位。乾隆在的时候和珅不敢有什么动作。但是乾隆死了之后和珅如果不死,他的地位将会威胁到帝王,到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是不可能。

和珅只是一味想着讨好新帝王,没有想过急流勇退,或者是像乾隆表达自己愿意交出权利的意向,依旧想着圣眷不衰,自然的要死。


玄幻小子

这个就不得不说到清代的一个伟大制度发明——秘密立储制度。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一直没有解决好继承人传位的问题。如果早早确立了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就会有许多的皇子、大臣觊觎太子的地位,想办法搞垮太子,带来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掀起血雨腥风。

英明一世如康熙皇帝就没有很好解决继承人传位的问题,以致引发了所谓的“九子夺嫡”。雍正皇帝夺得皇位的过程异常艰苦,其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也颇受人非议。

所以,雍正皇帝在世的时候就发明了一个堪称伟大的制度秘密立储。从乾隆之后,清朝的皇位传递都是按照秘密立储的方式来继承的。皇帝在世的时候,并不明确指定皇位的继承人,而是把皇位继承人的人选用纸写下来,放在正大光明匾之后。等皇帝死了之后,再由大臣们打开正大光明匾之后的密匣,宣读皇位继承人。这样,就能够保证皇帝在世的时候诸位皇子形成暗中竞争的关系,没有树立太子,也就没有明确的靶子,让皇子们勾结外臣进行斗争。

对于和珅就是如此。因为乾隆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指认谁是太子,他想巴结也不知道该巴结谁。乾隆皇帝的儿子并非一个,和珅也不好随便押宝,只能说跟在世的皇子们都维持比较好的关系。但至始至终,他还是要把跟皇帝的关系放在首位。

当嘉庆上台后要罗织和珅的20条大罪状,其中有一条就是,在乾隆六十年,嘉庆被秘密为皇太子的消息尚未宣旨公布,和珅就先向嘉庆走漏消息,想博取个拥戴之功。

无奈,和珅的马屁拍晚了。嘉庆视之为欺君之罪,和珅根本没办法进行政治投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