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回應大熊貓溺亡質疑:最好的保護是讓它適應自然

专家回应大熊猫溺亡质疑:最好的保护是让它适应自然

新聞回顧:

4日上午,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通報,黑水河自然保護區發現一隻幼年大熊貓死亡,原因疑似為山洪暴發時,該大熊貓幼仔不慎落水溺亡。

一、大熊貓真正的家在野外

“大熊貓真正的家在野外。”相關專家說,野生種群生活在野外,不可避免面臨自然界各種因素威脅,如天敵、自然災害等。但也只有在野外狀態下,大熊貓才能不斷進行繁衍進化,不斷適應自然。

“大熊貓絕不是寵物,也不是隻能圈養的物種,我們所有的科研終極目標之一,就是恢復擴大它的野生棲息地和種群數量。”相關專家表示,絕不能因為野外存在風險,就把野生種群捕回,“那將是大熊貓保護的倒退。”

前述專家說,野生大熊貓必須在自然狀態下生存,“保護棲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目的就是這個。”

二、四川每個保護區都有專業的保護力量

此前調查表明,四川現有野生大熊貓1387只,主要分佈在46個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目前,前述每個保護區均設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並組建了專門的保護力量。

“但是,野生大熊貓活動範圍大而且隱蔽,不可能對每一隻大熊貓都進行監控保護。”前述專家舉例,每年發情期,野生大熊貓動輒活動幾十公里去“求偶”,“如果人都跟著,它們怎麼繁衍後代?”

前述專家說,現有的保護思路與國際通行做法幾乎一致:巡護力量主要負責巡山護林,打擊盜獵盜伐,“減少人類對棲息地的破壞和干擾。”進而,保護大熊貓的家園。

四川省林業廳介紹,目前四川正在推動建立橫跨各保護區的野生大熊貓DNA數據庫,以其儘可能實現野生大熊貓的精細化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