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碎片化的互聯網時代,網民的記憶只有8秒鐘。

往往一個熱點來的很快就像龍捲風,網絡上永遠有新鮮的人和事在唱在演,但總是來不及唏噓感嘆,就又被新的熱點事件匆忙輪換。

那麼,營銷人是否認真瞭解過人們對於一個熱點熱詞的審美疲勞需要多久?我們又將如何對待熱點,把握熱點,進而打好一次低成本高效率的營銷戰役?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來去如風的熱點,一般能活多久?

悉數行業中眾多的熱點事件,諸如全民養蛙、pick土偶、菊風運動等等,這些幾乎引發了全民參與的熱點事件及行為,其生命週期都有多長呢?

1、全民養蛙的誕生與消逝

2017年末,手機遊戲《旅行青蛙》橫空出世,意想不到地引爆了年末的平靜。該款佛系的遊戲依靠別出心裁的溫暖主題,以簡單的遊戲模式擊中了無數人心中最柔軟之處,讓他們紛紛化身為憂心兒女的老父老母。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2、Pick偶練從興致勃勃到心累不約

今年上半年以來,團偶節目《偶像練習生》無疑是一檔非常火爆的綜藝節目,節目中的各位花樣小哥哥引發了全網少女們的pick大潮。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在後期,隨著眾多品牌對節目中偶像的嚴重消費,逐漸造成了粉絲追偶像成為了品牌獲利圈錢的一種方式,讓粉絲在追星的過程中感到心累,繼而不約退場。

3、選菊運動的熱鬧與散場

在前期不被看好的另外一檔團偶節目《創造101》,卻依靠王菊在全網颳起了颶風。

王菊從最初被眾人吐槽diss“黑土壯”,到全民“選菊”,被群嘲的王菊人氣不斷飆升,其粉絲群體自稱為“陶淵明”,還發動洪荒之力,短時間內就在節目下的相關活動中把她送上了第一的寶座。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但是,颶風來的快取得也快,網友們看熱鬧式的行動迅速打造了一個社會爆點,但永不沉寂的心也不願一直停留。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甚至在最後總決賽期間,王菊未能成功出道,也只是在小範圍內引發了鐵桿粉絲的不滿,並未引起較大的波瀾。可見網民對待這一熱點早已從參與者成為了圍觀路人。

熱點營銷思維下,如何巧抓熱點?

品牌營銷人平時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品牌的聲音持續不斷地最大、最準確的傳達給目標用戶,藉助有效的傳播時機,增加品牌在各個渠道與用戶的接觸點。

有效的傳播時機一般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及事件,因此,藉助熱點來進行傳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抓熱點蹭熱點,又該怎麼抓?如何蹭?

最主要的,熱點傳播要把握好四個方面:快、準、慎、新。

1、具備媒體算法思維,快速把握熱點。

速度是最重要的,畢竟很多熱點的壽命並不長,如果準備的時間太長,很容易導致錯失熱點。例如很多有預見性的熱點,如固定的節日熱點都是提前準備的。

另外,如今的互聯網流量馬太效應非常顯著,同一個主題熱點話題出現得早,就更容易被各家平臺推送,進而匯聚更多的流量,提升傳播效果。

因此,營銷人也需要具備媒體思維和算法思維,知道媒體在想什麼,會做什麼,瞭解算法推薦什麼。然後基於算法特性,來進行關鍵詞和內容的匹配,增加媒體平臺的推薦概率。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2、自己的品牌信息一定要準確切合熱點主題與平臺。

追逐熱點的原理就是獲取熱點帶來的流量,那麼自然和熱點的切合度越高,越容易得到認同。

在熱點傳播中,除了具備敏銳的熱點判斷和執行力之外,我們一定不要讓精心策劃的內容只發布在一個渠道,無論是social的語言,還是新聞的語言,讓內容適應不同的平臺特性,進行廣度傳播。以穩定的頻率,掌握好傳播節奏。

3、選擇借勢的角度一定要慎重。

追熱點一定要注意角度,尤其是一些負面的熱點,如果追逐的角度出現了問題,不僅形象大大下降,還可能導致受到網友們的吐槽反感。

同一個熱點,不同的品牌,結合自己的品牌特點,從獨特的角度切入,才會與眾不同,單純站隊跟風是沒有意義的。相同的熱點話題,相同的切入角度,媒體平臺也不會重複推薦。

根據品牌定位和市場計劃,有差異性的表達品牌的延展價值,與熱點真正產生關聯。只有做到最大程度不一樣,才可能最大程度被需要。

4、借勢內容及方式要有創新,撩動用戶情緒。

追逐熱點的人會很多,平淡無奇的方式會導致用戶難以注意到,因此在滿足上面三點的情況下儘量讓自己追逐熱點的方式更加獨特,有利於吸引用戶的眼球。

此外,內容要想取得最好的傳播效果,一定要能打動讀者的情感,站在用戶感興趣的角度,與目標讀者產生“利益”與“情感”的關聯。如王菊大火的時候,英樹品牌老總下場為王菊打call,成為眾多“菊內人”中的一員意見領袖式人物,為其包下地鐵做個人宣傳,就非常貼切的在熱點基礎上,獲得了極大的正面關注,還收穫了眾多“菊內人”的好感與認同。

僅8秒記憶的網民對王菊、土偶、楊超越、蛙兒子審美疲勞要多久?

寫在最後:雖然追熱點做營銷被行業中眾多“有信仰”的營銷人看不起,認為這是一種偷懶行為,但熱點的存在是客觀事實,營銷人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它,讓其成為有利於自己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