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翰:青年,如何「輕鬆」過年?

郭翰:青年,如何“輕鬆”過年?

新年的腳步將近,鐘聲也緩緩敲響,回家過春節的大軍,也掀開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大遷徙運動。

可以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年的情感,有喜有憂,有笑有淚,一年的努力拼搏,也是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沒有任何節日,有春節這樣浩浩蕩蕩的場面。這是一年的結束,更是一個新年的開始,心中蘊含的情節,唯有真正的國人能夠理解和知道。

於是媒體助陣,國力保駕護航,成為了春節全民行動的一個個縮影。然而,想到團聚的春節,不免也會看到無數青年對一年的感嘆,春節雖美好,怎樣才能把春節過得愉快而有意義?真的也是幹概萬千。

新華網推出一個網絡調查:《改變進行時:2018年春節,你打算怎麼過?》不覺也讓筆者有些思考,打算怎麼過?或許每個人心裡預想是不一樣的,可回到家裡,沒有一定的物質支撐的新年,真有那麼“體面”嗎?打算還是那麼“充實”?

如今網絡發達,朋友群、同學群、同事群裡,每天都在有不同的聲音傳出。還是那句老話:“有錢無錢,回家過年”,事實雖然如此,那多少錢回家過年,也才算有錢。答案當然是各不相同,也沒有一定的界限。想必,許多年輕人,更有發言的機會,特別是剛剛畢業,或者剛剛走入社會,心裡的思忖,應該更多一些。

雖然國家提倡節儉,單位提倡“輕鬆”過年,然而,幾千里路,也不可能遙相望,遇到至親老人、孩子,幾年不見,也不可能微微一笑就過去。禮節至上的今天,消費“爆炸”的現代,工資跟不上物價漲幅的人群,或許還是大有人在。

儘管青年群體從20到35歲開始算,很多人畢業進入社會,正是車貸、房貸的“鼎盛時期”,消費旺盛,如果春節回家不帶足最低10000消費,那這個春節,估計並非能夠輕鬆起來。

有朋友圈這幾天開始算賬:車旅費、長輩送禮、親戚拜年、晚輩紅包、朋友聚餐、生活改善、添置新衣和年貨……這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一個項目平均花銷1000元,也是基本接近一萬的消費了。

至於有錢和無錢的區別,那就要看一年的努力,年終收入,小夥伴們,真的無不叫出一聲“壓力山大”。

很多媒體似乎“輕鬆”描繪著春節的美好,算起賬來也覺得理所應當,可事實上,工作不努力,掙錢不賣力,春節這道“門檻”,還真不好輕鬆“邁”過去。

不過,作為年輕人,更多的是多回家探親,找一找回家的感覺,真真實實的不忘初心,認真陪著家人,儘量避開一些與經濟掛鉤的聚會、往來。如果有餘錢,那就盡情的玩,盡情的享受屬於這種美好生活的體驗,多花錢,也會有更多的收穫,如果沒有餘錢,那就真真實實的做好自己,相信未來一定會彌補這種“欠缺”。

現在政府高層也提倡節儉,廉潔自律,那就更多的思考一些如何彌補這種“尷尬”,更多地融洽到未來自己奮鬥生活之中,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春節不會有壓力的人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