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中国女排近期一传进步明显,但发球、二传等环节出现问题,如何看待?

三巴迷

其实女排的一传不是进步明显,而是女排改变了一传的策略。在之前的比赛中,大家都希望一传能够到位,到了总决赛中,随着朱婷和李盈莹的发挥,女排发现即使一传不到位,女排的调整攻还是可以下球得分,因此女排一传可以不用非常到位,在要求放低之后女排队员的心态也放松了,于是接飞的情况就少了很多,一传的到位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盈莹没有先发之前,当朱婷在后排时,女排非常依赖到位的一传,因为只有一传到位,二传才能组织战术球,女排才能下球得分。但是李盈莹首发之后,由于李盈莹有很强的突破强攻实力,所以对女排的一传降低了要求,以职业运动员的技术,只要放松心态,一传接飞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于是在宽要求的情况下,女排的一传逐渐变好。

没有到位的一传,二传的数据肯定变得难看。一传是没有接飞,但是到位率也只有20%,大量半到位的传球给女排二传增加了难度,本来二传的水平就不是世界顶级,现在又增加难度,于是女排的二传表现的就不如人意。

发球确实是女排的薄弱环节。现代女排讲究破坏对方一传,所以大家都力拼发球,但是女排的发球质量好的队员不多,李盈莹的发球算是女排中最好的,她的发球又平又快,让对手很难接,刘晓彤的大力跳发有时候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朱婷的发球与她的进攻能力相比显得差了一些,其它队员的发球都不是得分的常规武器,所以女排的发球需要在后面加强。

每个女排队伍都有缺点,女排的优缺点也相当明显,女排的优点就是进攻实力顶尖,网口高度一流,女排的缺点就是一传不稳,速度不快,二传调整能力有待提高,当然作为最主要的发球更是需要提高。比赛的目的就是发现球队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就可以制定策略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女排会在世锦赛上表现出更好的状态,期待女排的下一场比赛。


青蛙侃球

我在以前反复强调过排球是一项技战术要求相对简单但却要求精细配合的隔网运动项目。而其中,作为球队大脑的二传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并不认为中国女排的一传进步明显,在当今平均身高数一数二特别是边攻身高绝对世界第一的中国女排,无论是双主加自由人的一传保障还是接应参与进接发体系,都不可能在一传方面有质的提高,现今中国女排的优势就是世界最强的边攻实力,朱婷、张常宁、李盈莹、龚翔宇无论怎样的配置在进攻实力上都是世界第一,而除李盈莹外,另外三人的边拦网能力也是世界一流,况且中国女排队员在发球方面的能力绝对不弱,对对手的接发也能造成巨大压迫,除日本外,塞尔维亚、意大利甚至美国、巴西的一传并没有黄子忠、李颖宣扬的那么好,中国女排之所以打塞、意、美、巴场面困难,一攻下球率低是主要原因,另外副攻的拦网判断与手上技术确有问题,特别是在二传前排时的二号位高差特别容易造成破坏性拦网。

而在边攻手实力超群,一攻成功率低的原因并不全都是一传到位率差造成的,二传的组织思路是决定性因素。即使一传到位时的平拉开丁霞也极少使用,而更喜欢给二、三号位的战术球。需要说明一个观点,正常情况下,主攻、接应的进攻力量与下球角度的选择是肯定强于副攻的,而副攻的进攻优势是速度快,而因为快所以线路相对变化少。使用副攻进攻的原则是尽量形成空网攻,而丁霞的传球是为快而快,造成副攻的下球成功率低而常被对手打防反。

现在就是日本、泰国这样一传出色、身高不足的球队也极少使用副攻战术,而多是利用速度、网长两边拉开,避开副攻拦网形成一对一突破,而中国女排的边攻主要就是打调整攻,造成除朱婷外的其他边攻进攻成功率甚至不如日本队黑厚爱这样的球员,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在中国队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婷的进攻出手比例不正常的高,而两边中的右路一边接应的进攻屈指可数,这虽然与丁霞背传技术差有关,也与作为队长的朱婷喜欢指挥二传分配球有关。

郎平13年重新带队后,改变了之前中国女排一贯的二传是球队绝对核心的原则,攻手成了核心、大脑,二传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甚至出现了场上朱婷指责姚迪的现象,这在以前的中国女排是绝不可能出现的,即使张蓉芳、郎平担任队长的84奥运会和85世界杯,杨锡兰也是场上的核心、指挥者。一味强调朱婷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二传对一支球队的重要性,限制二传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二传场上容易紧张,越怕失误越容易犯错,是郎平执教中国女排的一大错误,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郎平更喜欢技术能力差但听话的丁霞,而放弃在场上更有自己组织思路,技术更出色的姚迪。


工大三宝

数据是真的,但是别被数据蒙住了眼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女排的一传远远不是分站赛满天飞那么糟糕,也不是总决赛这么稳,要客观的看这个问题。

分站赛15场比赛,中国队接一传1039次,完美到位112次,直接失误丢分88次,效率排名垫底。一传问题导致了中国队无法组织有效进攻,因此分站赛成绩很差。

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很简单,郎平延续一贯思路,坚决用朱婷做得分点,其他人为朱婷做保障,而其他人一传并不好,没有起到保障作用,所以看起来就是一传满天飞。

而总决赛四场比赛,中国队接一传291次,完美到位80次,失误丢分19次,效率仅次于巴西和美国。为何短时间内有了这么巨大的变化?

只因为郎平改变了打法,首场对荷兰,仍然是朱婷负责拿分,小组赛对巴西、半决赛打美国、季军战再碰巴西,郎平让朱婷做保障型主攻,负责得分的任务安排给了刘晓彤和李盈莹。



对荷兰,刘晓彤接了42个一传,对巴西,朱婷接了34个,对美国接了21个,再战巴西朱婷接了24个,也就是说总决赛291个一传,朱婷和刘晓彤接了121个一传(未包括刘晓彤后三场一传数据),占了41.5%。

也就是说,所谓的总决赛一传有进步,是因为有朱婷接了大量的一传才得出的数据!根本不是什么中国队一传有进步。


郎平变阵虽然不得已,但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朱婷是主要得分点没错,但是球队的胜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办法行得通,世锦赛上中国队就又多了一套打法,这是好事。

可以想象的是,世锦赛如果朱婷与张常宁搭档,仍然是朱婷得分,张常宁做保障,一旦朱婷与李盈莹搭档,那么就是李盈莹得分,朱婷做保障,中国队可以随时在这两种打法上切换战术。更灵活。

至于二传问题,这个也简单,分站赛由于一传满天飞,二传问题还看不出来,但是总决赛一传稳定的情况下,二传的问题就被放大了。

至于发球,我觉得还可以,季军战击败巴西,李盈莹发球非常不错,多次冲击巴西一传,造成巴西无攻过网被中国队反击得分。


逸飞岭伯爵

数据只能体现一方面,看了近期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的比赛,我认为制约中国女排成为世界强队的短板就是一传,一传不稳造成了后续防守和进攻十分艰难,这一弱势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女排其他环节,就如同央视评论员李颖说的那样"越到比赛后面中国队一传越撑不住。"


我们的一传到位率太低了,比赛看尤其明显,我们的优势其实是朱婷打进攻,但是防和传不佳,导致朱婷很难接到到位的传球,很多球传的位置不好,高度低,朱婷都是原地起跳免扣,有力使不出,这样的球威胁就会小很多。

所以我们老问题一传没有解决,通过比赛也发现了发球和二传也存在问题,中国女排急需改进的地方很多,世锦赛即将开始,这段时间女排的姑娘们必须要改进自身技术。2018年国际排联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将于2018年9月29日-10月20日在日本举行。共24支球队获得参赛资格,这是近期女排大赛,中国女排整年的比赛我们都是在为世锦赛做准备,这是考验我们的大考,据报道张常宁已经归队,这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件多少消息,全员齐整离大赛还有一段时间,中国女排一定会所改变,我相信在世锦赛的比赛,中国女排一定会为国争光,取得好成绩。


金家小二陪你看体育

数据显示中国的一传有进步,发球和二传等出现问题。

我觉得数据还是没有真实的体现出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联赛上暴露的问题。


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女排的一传和二传都有一定的问题。

甚至我认为这是惠若琪和魏秋月两名球员退役之后,让中国女排的一传和二传问题更加暴露在球迷面前。

不得不说,惠若琪和魏秋月两个人对于中国的一传和二传是非常重要的,她们的水平和比赛能力是很强的。

难道以前中国女排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吗?有,但不明显。

当缺少了这两名运动员,新人又成长缓慢,并没有顶上来。

还需要大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


第二:中国女排的发球问题倒不是特别明显。

只要大家看了女排联赛,就会有一种直观的感觉,李盈莹发球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样的基本功,对于中国女排来说问题不大。

只是心理应该有所调整。

比如朱婷在决定比赛胜负的时刻,出现了发球失误,是不应该的。

第三:中国女排一传的大问题。

当对方球队对朱婷进行追发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

实际上朱婷和李盈莹的接一传能力都有待提高。

在和巴西的季军争夺战中,李盈莹主动承担起接一传的任务,而且完成的非常不错。

总之,数据并不能体现出中国女排的所有问题,既然出现了问题,有郎平大家不用担心。


大家如何看待中国女排暴露出来的问题?哪一方面比较明显呢?


懂篮球的赫本

二传问题。我感觉前阶段国家女排走马灯似的考验新人,队伍人员不固定,也间接造成二传应接不暇的局面。要求二传手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每个主副攻以及接应的最佳进攻特点也不现实。好在最近女排主力队员越来越浮出水面,人员轮廓清晰了,几位二传只要下下功夫,与大家场内场外多交流沟通,相信配合会越来越好。只要路子不练偏,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完全有希望拿一块奖牌回来。


屹立东方18

一传在排球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接不好一传,就是乒乓球中的“吃发球”,“吃发球”就要丢分。或者让你接住了,球却不能让二传接好,导致二传失配,主攻丢分。

看了这次国家排球联赛中国队的表现,最让人诟病的其一就是一传,为何中国队一传这样差?难道中国球员在地方队都不进行一传训练?答案是否定的。其实看看国外强队的大力发球就知道了,动则80公里以上的球速,再加上旋转、刁钻的线路,都是国内比赛中罕能见到的。而且定人发球,让你的主攻队员疲于奔命,自顾不暇,无力进攻。因此,像刘晓彤那样的奥运冠军,久经沙场也难以应付,甚至有人叫她“刘一飞”,其实真是冤枉了刘晓彤。那是人家的战术!

那么,国外强队一传就真的好?未必,因为我们的发球太菜,普遍攻击力不强、速度低、找人不准,对手好接。从总决赛对阵巴西队就可以看出,我们0:3输的那一场,“一飞”真多,然而我们3:0胜的那一场,李盈莹的发球叫对方吃尽了苦头,她们也成了“一飞”。难道说我们打的是假巴西队?

其实排球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脱扣比赛都会掉链子,只不过一传更引人瞩目罢了。

然而这次比赛,暴露出的的最大不足还有一项,那就是进攻,全部比赛的90%场次,我们扣球得分都低于对手。由于攻击力太弱,你一攻打不死,导致对方反击,人家一扣就中,你能不输球?朱婷再优秀独木难支,一旦被全力看死,中国队就输球,但有了第二个强攻点之后,就大不一样了,那叫“顾此失彼”啊!实践证明,决赛中,李盈莹的爆发,就是最好例子!她和朱婷打对角,对方顾住朱婷就顾不住李盈莹,两个人都得到了发挥得机会。

至于如何加强中国队一传和攻击力,我想, 一传可以让和男队员一起训练,解决中国各省队无强力发球的困境。主攻手扣球力度,就要靠现有队员拼命练了!朱婷就是榜样!李盈莹的一个92公里的扣球也是榜样!至于问答中提到的二传,我觉得主要是二传手要多和主攻手和练,二传要了解主攻手的扣球特点,配合多了就会熟能生巧。








和为贵zz


浪花滾滾

中国女排近期在一传上的进步,已经不仅仅是明显了,而是非常惊人。国际排联的数据可以证明:

中国女排在分站赛中一共打了15场比赛,全队上下累计接一传1039次,完全到位112次,直接失误丢分88次,效率值仅为2.3%,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在所有参赛的16支球队中垫底。


南京总决赛中国女排打了4场比赛,共接一传291次,完全到位80次,失误丢分19次,效率值达到21%。仅次于巴西的25.1%和美国的23.8%,排名第三,土耳其20.7%排名第四,荷兰和塞尔维亚分别以15.6%和15.3%排名五六位。

个人方面,自由人林莉的效率最高,她接了43次一传,效率达到了39.5%;原本一传极差的刘晓彤令人惊喜,接了62次一传,效率值达到26%;朱婷承担了最多的一传,接了93次,效率值19.3%,也算完成了任务。

而在分站赛中,一传最好的龚翔宇,效率值也仅有10.8%,林莉仅为4%,刘晓彤和杨方旭更是负效率。 由此可见,中国女排在北京短集训期间加练一传,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遗憾的是,总决赛期间一传的短板刚刚补上,发球、拦网和二传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所有六只参赛队伍中,中国女排发球仅强于塞尔维亚,拦网仅强于荷兰,都排在倒数第二位,二传更是大幅落后其他五队,排名垫底。

离世锦赛开赛还有接近三个月的时间,看来中国女排必须要在这三个环节上加强练习,把短板补上,否则的话,世锦赛夺冠难度不小。


三巴迷

谢谢,在我看来,从中国女排在世联赛的表现,我有以下看法。首发,一传问题在前几场比赛是个大问题,一传出问题,这是个基本劲的大问题,但磨合时间短,也是个问题,影响了二传的调节,直接引起传球不到位,进攻受阻,从而压力增大,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发球同样受到这种压力的影响,只能保守发球,确保万无一失,正因为这种心态,没有拼劲,才被一而再再而三被追发,有些球员的发球真是菜,发球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直接破坏一传从而没有有效的组织进攻,作为国家排球队员,都应该具有一定威力发球水平,至少不要直接送分,所以,一传,发球都重要,都是基本功,中国女排队员都得好好练习,争取尽快弥补这些短板,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