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苻堅:本是一代明君,卻因淝水之戰被誤解多年

苻堅,前秦天王,氐人。

說起此人,大多數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淝水之戰與多個成語故事,如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他的基本印象也源於這場戰爭,傲慢,自大卻又膽小,儼然一副昏君樣貌,但僅憑一場戰爭就對一個人蓋棺定論,怕是有些武斷,實際上,在歷史中的苻堅,不僅不是昏君,反而可以稱為一代名君,雖說比不上秦皇漢武,但與魏武帝,周武帝還算可以一較高下。

正史中的苻堅:本是一代明君,卻因淝水之戰被誤解多年

苻堅

很早說過,獨眼苻生接手了前秦帝國之後,國家被他搞的烏煙瘴氣,他本人卻恬不知恥,洋洋自得,自比於賢君明主,甚至還發了一道詔書:

我受天命以來,那是承祖宗之業,育四方之民,沒做過什麼壞事,更別說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了。有些人天天在暗處汙衊,誹謗我,用心著實險惡!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我殺的人,全都是窮兇極惡且證據確鑿的叛徒,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更何況我這個明君呢?還有人說我殘暴,我殺人還不到一千,這算哪門子的殘暴啊,你們出門看看,這長安城有人逃跑麼?逛街購物的人,還不是摩肩接踵,如今能夠執法嚴明、秉公辦事的人已經不多了,你們算一算,這天下除了我,怕是沒有第二個了!

人貴有自知之明啊!

苻生退位

苻生在位第二年時,長安城突然出現了一句歌謠,流傳甚廣:“東海有魚化為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這歌謠本來應該是為東海王苻堅造勢的,當時苻堅為龍驤將軍,住在洛門東,不過苻生並沒有這麼想,因為他還做了一夢,夢中有大魚食蒲。我們都知道苻家本來是姓蒲的,苻生心中很是不安,他把群臣看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把眼光定在了廣寧公魚遵的身上,不久,將其及七子十孫全部處死。

正史中的苻堅:本是一代明君,卻因淝水之戰被誤解多年

苻生

也許是在苻生底下實在活夠了,有些不怕事的長安人開始挑逗苻生,於是又編造了一首歌謠或者說讖語:“百里望空城,鬱郁何青青?瞎兒不知法,仰不見天星。”

古代人對這些莫名其妙的讖語那是十分相信的,即便現在,還有人對所謂的燒餅歌啊,馬前課啊深信不疑,更遑論千年以前,要說看雲識天氣,這我信,要說看相知吉凶,那還是免了吧。

苻生聽了,命人將境內的空城全部毀去。心說:“空城都沒有了,還鬱郁何青青?”

不過,這時候苻堅慌了,為何,原來他有個哥哥,叫苻法,那“瞎兒不知法,仰不見天星”怕是另有深意了。苻堅趕緊派人去宮中打探,結果被人告知苻生臨睡前說了一句話:“阿法兄弟不可信,明天當除之。”

苻堅趕忙找到苻法,商量對策,苻法也不含糊,領著幾百人直接往皇宮裡闖去,苻生尚在睡覺,見了苻堅等人之後,很是驚訝,就問左右:“這些都是什麼人?”

左右回道:“反賊!”

苻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既是反賊,為何不來參拜?”

。。。。。。

就這樣,苻生被囚禁,“仰不見天星”。

苻堅的過去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苻生下了大獄,立新君就提上了日程。

這苻法,苻堅兩兄弟,一為長,一為嫡,相互謙讓,誰也不肯繼大統,眾大臣也沒啥辦法,只好請出了苻雄的正妻苟氏,這苟氏乃苻堅生母,自然是希望苻堅上位了。

就這樣,苻堅成了前秦的老大。

跟許多皇帝一樣,苻堅出生時便有異象。其背脊有赤色紋理,依稀是“草付臣又土王咸陽”八字。“草付”合起來是個“苻”,“臣又土”即是“堅”,繁體的“堅”,故此,其祖父蒲洪改姓為苻,並且給他起名苻堅。

這苻堅與尋常氐人不同,從小便聰慧過人,七歲便知接濟眾人,八九歲時,舉止得體,談吐彬彬有禮。也許是隔輩親,其祖父苻洪,對他是寵愛有加,某天,苻堅突然說想請個老師,教習儒學經典。

老爺子苻洪,聽了直接驚呆了,連連大呼,“我們戎狄異類,從來只會喝酒吃肉,你竟然知道求學?想不到,想不到,這實在是太好了!”當即決定請名師來教小苻堅。

有一次,苻堅在路上玩耍,大名士徐統閒的無聊,就決定逗逗這個小孩,“堅頭啊,這是官道,你在此玩耍,不怕廷尉把你逮了去麼?”

苻堅倒也不害怕,鎮定自若地回答說:“司隸校尉只抓罪人,不會抓玩耍的小孩。”

徐統聽了立刻對身邊的人說:“這小孩有霸王之相。”

那些人都感到奇怪,徐統對他們說:“你們是無法和他相比的。”

後來徐統又悄悄對苻堅說:“你的骨相非比尋常,日後必定大貴”

苻堅一本正經地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這樣,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大德。”

公元354年,苻健入關,某天突然夢見有天神命他封苻堅為龍驤將軍。於是苻健就在曲沃縣設祭壇,拜天神,同時封年僅十三歲的苻堅為龍驤將軍,而且鼓勵他:“這個封號是當初你爺爺受過的,那時候還是石趙,如今我再把這個封號授給你,望你好好努力,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苻堅當即揮劍策馬,令行禁止,士卒沒有不懾服的。

在苻生統治的時期,眾人不堪其苦,把拯救帝國的希望寄託在苻堅和他的哥哥苻法身上,於是才有了“東海有魚化為龍,男便為王女為公,問在何所洛門東”的歌謠。

勵精圖治

苻堅上位時,前燕已然千瘡百孔,天下雖說三分,但秦最弱,地盤也小的可憐。

正史中的苻堅:本是一代明君,卻因淝水之戰被誤解多年

天下三分時期的前燕,版圖確實不大

某天,苻堅從臨晉縣登龍門山,不禁感慨:“美哉山河之固!有人說‘關中四塞之國’,此言真不虛啊。”

權翼就勸苻堅:“臣聞夏、殷二朝國並非不險要,周、秦二朝的臣民並非不多,可夏桀不免身死於南巢;商紂難逃亡國被殺;周朝亡,周天子身死戎夷之地;秦朝亡,秦朝的疆土也被項羽等人所分割,這是什麼緣故?都是不修道德造成的。吳起曾說過:‘國家的鞏固在於德治,不在於地勢險要。’願陛下您遠效唐、虞時期,用德治使遠方的人歸順,山河險要的地形不足為恃。”

苻堅聽了之後,意識到自己的任務十分艱鉅,立刻開始治理國家:

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以人為本,廣招賢才,同時處決了一大批與苻生狼狽為奸的奸臣;啟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尤其是重用王猛;與正在擴張的前燕修好等。

另外苻堅自小學習漢家文化,仰慕儒家經典,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廣建學校,同時強令公卿以下子孫必須入學讀書,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如果不成,那就只能脫了官衣。

苻堅即位後,前秦的經濟形勢也很困難,由於戰亂不止,天災不斷,人口銳減,為了改變全國百業蕭條的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發展生產。

開山澤之利,公私共同開發;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休養生息,扶持鰥寡孤獨和年老無依者;鼓勵農業,修建水利,鑿山起堤,疏通溝渠,數次減免稅租等等。

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前秦國力蒸蒸日上,不幾年前秦便有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當時甚至有歌謠:“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後在王猛的輔佐下,苻堅先後消滅了前燕,仇池,前涼,並且佔據了蜀地,打服了吐谷渾,不久又滅了北方拓跋氏的代國,至此,前秦成功的統一北方,對於龜縮江左的東晉而言,天下局勢由三足鼎立變成了半包圍。

正史中的苻堅:本是一代明君,卻因淝水之戰被誤解多年

統一北方後的前秦版圖,大不大呢?

而苻堅這位氐人首領,雖說是胡人,但勤政愛民,素有仁愛之心,而且其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稱其為賢明,應該不為過吧。

下一篇王猛與苻堅的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