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課玩手機,你爲什麼一定要「收」?

對學生手機,你為什麼一定要“收”?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村學校的老師上課時收了一個四年級學生的手機,因為這位學生上課時一直在玩並且影響了其他同學。手機被收,學生情緒立刻亢奮,爬到窗戶上站著,說如果不還手機就跳下去,老師只好立刻還了手機。後來老師聯繫家長,但家長卻怒氣衝衝地面對老師,說這位老師不會教。這位老師委屈地給我說:“現在的家長冥頑不靈。”

對於這位老師的委屈我能夠理解。但導致這樣的結果,是家長冥頑不靈還是我們自己的做法不夠專業呢?

首先,對於學生的手機,你為什麼一定要“收”?

想一想,一個農村學校的四年級的學生,手機在他心中是一份多重的財產,獲得一部手機多麼不容易?你不給他說明的“收”在他看來意味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會被你據為己有,他將失去這部手機。你要讓他失去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筆財產,他哪裡會心甘情願?現在,沒有其他辦法,他選擇、一種極端但他認為最有效的方式,你是不是應該多一些理解?再退後一步:

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是要制止的,但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玩一下手機一定要大動肝火嗎?想一想,你自己在中學、大學的課堂上玩手機沒有?就是現在,你在下面聽人做報告、開會時你玩過手機沒有?你自己是成人都做不到,幹嘛對還是孩子的學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能多一些寬容?

當然不是不糾正,不是不教育。但我以為,可以採取溫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對同學說:“你也知道課堂上玩手機會影響你的學習。但手機在你手裡,你自己管不住。我希望你自己把手機放在講臺上,下課以後你再自己拿下去,下次不要帶進教室了。”這樣的處理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手機不會失去,不會被損壞。你這樣理解他,他可能就不抗拒你。如果學生不拿上來你也不要較真自己去“收”,千萬不要搞得自己下不了臺。你還可以換一種方式:“我以為你要把手機放在講桌上才是解決辦法,結果你知道自己想辦法,關閉手機放在桌子下面,這也不錯。”給他指明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會不會更容易理解和改變?

我自己給大學生上課,也會遇到學生課堂上玩手機。我的處理主要有兩種:一是走到他(她)身邊,把激光筆照在他的手機屏幕上,學生玩遊戲突然發現手機屏幕上多了一個光點,尋找光源,他看到的是我的微笑,學生自己就會不好意思,趕緊把手機收起來。有的時候,我會這樣對同學們說:“顧城有一首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我在給你講課,你一會兒看我,一會看手機。我發現你看我的時候少,看手機的時候多。”大家一起笑笑,玩手機的學生也會有所收斂。

現在,再說和家長溝通的問題。如果採取溫和的方式,學生已經改過了,就不必給家長說了。遭遇學生要挾要跳樓,就有必要和家長說了。

遇到怒氣衝衝的家長,首先是怎麼理解的問題。我常和同學們分享:“一個重要的交往原則是:你要多理解別人,不要老要求別人理解你。”站在老師的角度,老師會覺得我該管,你就得配合我教育你的孩子。但站在家長的角度呢?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裡都要跳樓了,你著急不著急?恐怕也會著急,如果對子女死活都不著急,那可能就不是親生的了。這樣你就可以理解和接受這些家長的態度了。

理解以後怎麼溝通?

首先,用道歉來安撫和平息對方衝動的情緒。“很抱歉,遇到這樣的事情把您請來,耽擱您的工作了。”(想一想,如果你孩子的老師不時叫你到學校,你要請假換工作,你煩不煩?所以道歉是應該的,而且又不會帶來什麼損失)

其次,申明自己行動的依據,說明自己管理行為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避免對方無理取鬧:“課堂上學生玩手機,老師應該管,不管是不負責任,是盡到教師的義務。”

第三,說明導致的結果是意外,是孩子的性格和舉動出了問題:“沒有想到你的孩子會這樣衝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第四,說明請家長來的目的:“今天請您來,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平時是不是也出現過這樣任性衝動的舉動。因為孩子這樣衝動今後很危險,我們一起商量一下怎麼辦。”

這樣將心比心的溝通,會不會好一些呢?

當然也可能這樣溝通了,也可能還會遇到蠻不講理的家長。真遇到了,肯定也會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如果我們不知道想辦法,一味蠻幹,那就要問問:“我自己是不是有點冥頑不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