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政真英雄,一生为民终不悔,晚年却死于病痛

1840年鸦片战争一身炮响,带来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从此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史。1866年11月12日,一声婴儿的啼哭从广东省香山县翠花村传出,这位孩通被取名为孙文。后来因为革命的需要他还取过其他的别名,最著名的就是“中山”。事实上孙中山自身也无法料想到日后自己的大名将会传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弃医从政真英雄,一生为民终不悔,晚年却死于病痛

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家中比较贫困。直到九岁的时候,他才得以进入村私塾进行学习。然而当时的私塾老师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的起义,经常给孙中山讲述反清复明的故事。在那时,孙中山的心中对反清的洪秀全极其崇拜。青年时期的孙中山,受到了长兄的资助,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广东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当时孙中山主修的是医学,在看到中国的积贫积弱的时候,果断弃医选择了革命的道理。他一面行医救人,一面秘密组织革命团体。

弃医从政真英雄,一生为民终不悔,晚年却死于病痛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以革命救国之外,还有改良主义。毕竟革命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能够改革不流血牺牲自然是一条好的道路。1894年,对于清政府还未完全失去希望的孙中山,给当时的清政府开放派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人能够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流”。然而李鸿章却不以为然,甚至都未看几眼。此时的孙中山已经明白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可救药,于是他成立了兴中会,寓意“振兴中华”。1895年,孙中山准备发动广东起义,无奈消息走漏,起义失败被迫逃亡海外。在往后的十年期间,孙中山一边谋划起义,一边考察西方各国。

弃医从政真英雄,一生为民终不悔,晚年却死于病痛

1905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其后孙中山依然策划了多次起义,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孙中山未参加这些起义,但是却在外为起义经费而奔波。1910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随后孙中山返回国内,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总统。然而孙中山迫于国内各方势力的压力,辞去了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尽管孙中山离开了大总统的位置,依然还在宣传民生主义,在全国大力建设铁路。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却一心想着复辟帝制。复辟帝制失败之后,孙中山为了捍卫共和制度,继续组织革命,却多次以失败而告终。

弃医从政真英雄,一生为民终不悔,晚年却死于病痛

从1866年1925年,中间不过区区几十载。但是孙中山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可谓是“一代国父”。在病逝前夕,孙中山先生心中依然是革命事业,他总结了四十余年的革命经验。并且他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的号召。这句话如今依然激励着为中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的建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