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伏蚜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棉花伏蚜,是指在伏天高溫條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蚜蟲群體。與其它時期的蚜蟲相比,伏蚜具有繁殖速度快、暴發危害性大的特點,特別是在高溫乾旱條件下更為明顯。

一、發生條件

伏蚜對溫、溼度的適應範圍較寬。日平均氣溫在23~27℃,相對溼度在40%~60%時,有利於伏蚜的繁殖和為害。時晴時雨、陰天、細雨對其發生有利而大雨(大於10毫升)對蚜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地形地貌對蚜蟲遷飛影響很大、如遇障礙物易形成發生中心。棉株的營養條件對蚜蟲的發生亦有影響,含氮量高則為害嚴重。

棉花伏蚜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二、為害症狀

棉花伏蚜在棉株上呈整株分佈,每個葉片甚至莖稈、葉柄上都有,全株密度較大區域是中上部,尤其是棉蚜的擴散蔓延期,倒三葉的蚜量可佔全株80%以上。蚜蟲群體密佈,在葉背及嫩莖嫩稍刺吸為害並分泌粘液,造成葉片發黃、變黑,嚴重時造成大量落葉,甚至枯死。

棉花伏蚜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三、生物防治

瓢蟲(七星、多異、方斑等)、草蛉、蝽類(花蝽、獵蝽)、蚜繭蜂、食蚜蠅等都是蚜蟲的天敵。當天敵總數與棉蚜數為1∶500時,基本可以控制其為害;天敵較少,蚜蟲數量較大時應及時開展化學防治。

四、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應掌握高效、低毒、交替用藥的原則。“啶蟲眯”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對植物葉面有較強的滲透作用,殺蟲速度快,持效期較長;“吡蟲啉”是硝基亞甲基內吸殺蟲劑,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阿維菌素”是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作用。這裡推薦的伏蚜防治的農藥為啶蟲脒、吡蟲啉、噻蟲嗪、阿維菌素、藜蘆鹼、苦參鹼、印楝素、烯啶蟲胺、氟啶蟲胺腈等,不推薦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克百威、滅多威、硫丹、敵敵畏、氧樂果、馬拉硫磷、辛硫磷等有機磷和菊酯類等廣譜大量殺傷天敵農藥

棉花伏蚜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防治伏蚜一定要做到足水量足藥量,噴勻打透,不漏棵、不漏葉,一般畝用藥液量30~45公斤,嚴禁大水量噴霧根據蟲情7~10天防治一次,連續噴藥2~3次。為提高防治效果,延長藥效,可加入適量展透或無磷洗衣粉等助劑施藥時間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7時後為宜

一家之言,內容綜合網絡修訂,請酌情參閱,如有異議和建議請文後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