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連城的交易之道,這才是大道至簡,偷偷干吧!

交易之道:簡-忍-耐-煩

看得透:看準趨勢等大錢。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傑西·利佛莫爾一生經歷三起三落,作為一名美國交易史上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的他最終還是在憂鬱的困擾下選擇了自殺,自認為一生是失敗的一生。他掙錢其實也是靠的裝死大法,通過睡覺控制自己交易的慾望和衝動,從而避免失敗而放飛利潤,因此而成功,可惜他還是太聰明瞭,聰明得控制不住自己交易的衝動,最後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悲劇。奧妙在哪裡,我們中國有大巧如拙、大智若愚、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天然文化基礎。老子就告訴大家辨別真理的標準:大多數人看了會不屑一顧,哈哈大笑的就是真理。因為笨蛋總是大多數,大小不足以為道。

炒股是很簡單的事,但大家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秘訣是:只有行情上漲才能掙錢。這是一句廢話,但這就是真理。行情上漲才能掙錢,就是說行情處於跌勢的時候就老實空倉,不要去和市場作對,和自己的錢過不去。行情上漲才能掙錢,就是說震盪和盤整時就不要瞎折騰,費力不討好。行情上漲才能掙錢,就是說行情處於漲勢的時候跟進,然後等待,睡覺或者裝死,一直到重大變盤出現的時候。

趨勢一旦形成就是多空雙方的較量勝負已分,一時不容易改變,趨勢會不斷延續,同時需要時間來延續。時間就是空間,願意花時間等才能等到利潤空間的擴大。沒有嚐到過等待的甜頭的人,很難體會到悠閒自在的奧妙的。什麼時候,在股市中糾纏得暈頭轉向了,心力疲敝,苦不堪言的時候,給自己放個假,試想一下,如果自己兩週到一個月盯準一個方向,不在乎中間怎樣波動,那將是何等的自在。為什麼會煎熬,因為每一個波動都決定你的命運,讓你心裡始終壓著一塊石頭,痛苦不已。

其實,行情在漲勢,自然會上漲,其間會有波動是正常現象,不去糾纏於這些細枝末節就解脫了。如果糾纏于波動,那行情的一舉一動都會決定你的心情,你能不迷茫嗎?明明是漲勢,一個向下的小小波動就讓你覺得災難降臨,心靈煎熬不說,一時熬不住在最低位置砍了倉賠了錢就更是心如刀絞了。

如何解脫:不要讓波動影響你的心情。按趨勢做,一波趨勢形成,不到運行到最後,趨勢就不會結束。可以放心大膽的等。只在乎趨勢,忽略掉波動,你就由糾纏的此岸到達悠閒的彼岸了。一單下去,要吃的就是一波趨勢。這種自信是多麼地讓內心踏實。一單下去,看的便是長遠,不在乎小小的波動,也就沒有了內心的糾結和煎熬,內心沒有了沉浮起落,那將是多麼沉穩。一單下去,吃的便是大利潤。操盤大資金也能遊刃有餘,沉穩大氣,雍容華貴,這才是幹大事、掙大錢的風度。一單下去,透過了波動的現象,抓住了趨勢的本質,不再患得患失,超越波動,駕馭趨勢,市場成了自己的好朋友,這才是智慧、福分。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是順風。——塞涅卡《道德書簡》這句話用在股市也合適——如果一個人看不清行情的趨勢,那麼任何波動都是煎熬。一切心態問題的根源都在這裡,一切心態問題的解決之道也在這裡。相反能夠看清趨勢的本質,那麼任何波動都是自己的朋友,上升通道中高拋低吸,在宏觀中順勢,微觀中逆勢,從而將利潤最大化。這樣波動就成了自己的朋友,成了自己快樂的源泉。恪守“簡單”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成就。心理學有句話很能給人啟迪:內心簡單的人總是需要紛繁複雜的點綴和填充,而內心複雜的人卻對簡單有著特殊的偏執般的要求。大道至簡,恪守簡單不是最智慧的人是做不到的。


關於市場

資本市場是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用於指導交易的各種理論時常令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充滿希望,如若獲得葵花寶典,又時常令交易者絕望唾棄,人們花費無數的時間學習有關市場的各種理論,...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星象八卦...,在我看來,這都是捨本求末,我們最應該追隨的就是市場本身。

市場是什麼?市場是一個充滿幻象的地方,也是令人充滿幻想的地方,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資本市場?難道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是,這背後是人類的賭性和人類的貪念。

如果想追求刺激,可以去打家劫舍,如果懼怕無聊,可以去飲酒把妹,只有人類的貪念和賭性才會讓一個人捨不得離開市場,只有人類的貪念才會令自己相信時時刻刻存在的波動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贏利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和貪念,市場中的芸芸眾生將自己大量寶貴的精力放在尋找希望能夠迅速致富的聖盃上,對於如何建立穩定贏利的投資策略卻不聞不問。

在此,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無論是百年前的Livermore還是當今的掃地神僧,他們做的事情都不是對市場的隨機波動進行賭博,而是對市場高概率的升跌進行交易。他們能活下來,是因為那些嗜賭如命的人早已經死掉了,那些死掉的交易者用自己的生命和金錢為勝利者慶祝。

但是,什麼才是“高概率的升跌”呢?這是所有人苦苦探求的問題。市場的未來到底會怎樣?還會繼續漲嗎?能漲到多遠?其實,誰也不知道,作為一個職業交易員,我們也不應當把精力放在猜測市場的隨機波動上面,我們能做到的是從市場本身尋求答案,並且使用這個未必是正確的答案加上自己的交易策略尋求一個穩定盈利的方法。

說到這裡,認真學習過的人肯能會想到“交易系統”這個詞。這很好,做交易是應當有系統,但是大多數人只用一個破陋的系統就想著可以一統天下,不分趨勢不分震盪,不分市場不分品種,殊不知,這系統也只是表象。如果沒有深刻的邏輯歸納和總結,大多數人走到交易系統這裡也就止步了。還有一些人會想到風險控制,這也很好,但是大多數人也只是想到止損,殊不知,止損的依據才是系統的核心。

各位從書本中看到的知識,如果沒有深刻的思考,也就只是知道了而已,我想提醒各位的是,用“知道的知識”而非“理解的知識去交易”只是賭博,並且是吃了毒品之後的賭博。運氣好的,可以在賭博的過程中發現危險及時退出,運氣更好的,可以修改交易策略減少損失,只有那非常少的一部分,可以盈利。大多數人運氣沒有那麼好,於是就成了市場勝利者的祭品。

如果你只是看了幾本書,淺薄的知道了大致的內容,然後充滿了信心,那請聽我的奉勸,離開這個市場吧。除了市場,還有詩和遠方。

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還有心學習,這裡或許是你的修道場。

價值連城的交易之道,這才是大道至簡,偷偷幹吧!


為什麼說絕大數散戶應該退出市場?

其實,股票市場也好不到哪裡去。可以說,股市是虧錢容易、賺錢難的地方。而且,在實業中,你虧錢了還知道虧給了誰,可是在股市上,你虧錢了還不知道虧給了誰。

這是個毫不講理的市場。

基督教的教義是說,人生而有罪,必須洗涮原罪,方可進入天堂。股市也有“原罪”,每個炒股的人第一次炒股到最後一次炒股,都面臨這個“原罪”,這“原罪”就是風險。人的罪惡需要洗禮,股市的風險原罪也同樣需要控制。沒有洗禮原罪的人,無法贖身,無法進入天堂;沒有洗禮股市風險“原罪”的人,無法長久贏利,無法在股市立足。在股市裡,沒有混跡六七年、不經歷至少一個牛熊輪迴,不目睹數以千計的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難以總結出一套穩定的贏利體系,更無從跟上甚至戰勝市場。經歷股市牛熊,我深深地明白,股市第一特性是風險而不是財富。當我身邊的人讓我教他炒股的時候,我總是勸他們不要炒股,因為,我確實沒有見過幾個散戶能在股市中真正賺錢。我身邊的人大多數是虧的,這是血淋淋的現實。這麼多年來,我見過真正從股市中賺錢的只有三類人:1老鼠倉,就是證券從業人員的親人,這是違法的;2歷經牛熊更替百鍊成精,通過自己的反覆總結和學習,大徹大悟的人;3形形色色的股票培訓老師和賣書的人,這類人可以稱之為賣“鏟”的人。除了這三種人,再沒有其他人。但是,這三種人,特別是前兩種人都是鳳毛麟角。如果你不是這其中的任何一種,請離開股市。我有個朋友說得好:對散戶的最佳投資建議就是退出股市,永遠地退出。股市是零和遊戲,不,是負和遊戲,國家還抽走印花稅,證券公司還抽走交易費用,實業資本還抽走原始股。

這是一個絕大多數人虧損的市場。但是,總有很多人心存僥倖,認為自己高人一籌不會。,這種心理,造成股民像韭菜一樣層出不窮,割完一茬又一茬。

風險是股市的“原罪”,股市的設計方式本身就是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虧損。股市的風險如同一個咒語,誰敢無視它,誰就被咒語擊中。


交易之道

交易者的世界是:外部市場。

這是一個外在於交易者的世界,由無數的市場參與者組成,形成一個巨大的、有獨立運行規律的自在之物。

這個巨大的“自在之物”,有獨特的運行規律,你可以感覺到,但你無從準確地捕捉,因為作為交易者,你自身參與其中,你的交易活動,影響到你對市場的感覺。當你把感覺到的規律確定下來,昇華為理論時,市場脈動、市場運行規律已經起了變化。

這就是老子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你不可定出規則、預算它的軌道。你只能根據它已走出的軌跡,跟隨在後面。

對交易者來說,外部市場這個巨大的“自大之物”是不可捉摸的,是不能完全瞭解和把握的。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盲人摸象”。交易者是盲人,大象就是外部市場。你可以感覺到市場的一些跡象,但很難完全瞭解市場。就算是一個明眼人,如果角度不變,你看到的大象也只是一面,你心中的“大象”只是一個片面印象,談不上立體,更談不上全面。

因為市場是外在於你的,它根本不理睬你是誰,不在乎在電腦面前操作的是不是一條狗,所以,你沒有必要跟市場發生感情。你沒有必要說“我喜歡這個市場,我愛死這個市場了,它讓我賺了很多錢”。那是你的一廂情願,市場根本就不在乎你,你賺錢只是因為你運氣好。

你也沒有必要怪罪市場,沒有必要跟它鬥氣,沒有必要想“我在這個市場上虧錢,我一定要從它身上賺回來”,更沒有必要想“我要駕馭市場,我要征服市場”。市場像一頭笨拙而隨意的大象,你只是它身上的蚊子,你怎麼叫怎麼折騰,它都沒有感覺。如果運氣不好,你瞎折騰倒有可能被踩死。

市場不知道你,也不會在乎你,因此,你讀了多少書,參加了多少培訓班、講座,跟多少大神大咖學習交流,只能讓你更有文化,更有知識,更有理論涵養,更加滿腹經綸,說話更有條理、更有吸引力。但是,這些跟市場本身毫不相關,不能讓你更接近市場,也不能讓你更加了解市場。不然,大學裡那麼多教授,他們早就發財了。記得2005年、2006年大牛市的時候,人大有個姓張的經濟學教授,用自己的經濟學知識炒股,最後虧得一塌糊塗。精明的教授都是靠寫文章、出書、辦講座賺錢,鮮有自己親自參加交易的。

市場也不會在乎你用什麼高明的方法、策略來交易。因為所有你認為“高明”的方法,比如基本面分析、供給需求、計量操作、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對沖套利……等等一些“先進”的、“高科技”的方法,對於外在市場來說,都不會發生作用,它還是那麼隨意地走著。事實上,那些複雜的“分析”、“策略”其實就是你在紙上、在電腦上進行的“數據挖掘”,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不信,你可以去採訪一百個交易者,一百個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策略”,而且都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文彩飛揚、高深莫測。而且,很弔詭的是,越是複雜的方法和策略,越是充滿數學公式和方程式的策略,越賺不到錢。因為,交易就是做買賣。做買賣的活兒,幾千年前就有,自古以來一直都在做,“投機像山嶽般古老”,哪個商人是靠“高明的指標”和“複雜的系統”賺錢的?哪個商人是靠公式和方程式賺錢的?那是教授們講課用的。


炒股其實是一門需要長期實踐的藝術。

很多人問筆者,我是新手,有沒有什麼技術方面的書推薦給我?本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要想炒股不虧錢,首先應該養成良好的炒股習慣,然後才去考慮什麼技術,下面這4個習慣或許可以幫助你。

價值連城的交易之道,這才是大道至簡,偷偷幹吧!

有朋友總想買入最低價而賣出最高價,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有這個想法的人不是一個高手。只有莊家才知道股價可能漲跌到何種程度,莊家也不能完全控制走勢,何況你我了。以前我也奢望達到這種境界,但是現在我早轉變觀念了,股票創新低的股我根本不看,新低下面可能還有新低。我只買入大約離底部有10%左右升幅的個股,還要走入上升通道,這樣卻往往吃最有肉的一段。

有些股評人士總把價升量增放在嘴邊,經過多年來的總結,我認為無量創新高的股票尤其應該格外關注,而創新高異常放量的個股反而應該小心了。而做短線的股票回調越跌越有量的股票,應該是做反彈的好機會,當然不包括跌到板的股票和頂部放量下跌的股票。所以,以最近藍籌股來說,連續上漲沒什麼量的反而是安全係數大的,而不斷放量的股票大家應該惕。

價值連城的交易之道,這才是大道至簡,偷偷幹吧!

有很多民間高手很善於利用資金進行追漲跌的短線操作,有時候會獲得很高的收益,但是對於非職業股民來說,很難每天看盤,也很難每天能追蹤上熱點。所以在股票操作中,不僅要買上升趨勢中的股票,還要學會空倉,在感覺市場上的股票很難操作,熱點難以把握,絕大多數股票出現大幅下跌,漲幅榜上的股票漲幅很小,而跌幅榜上股票跌幅很大,這就需要考慮空倉了,很適合非職業股民。

價值連城的交易之道,這才是大道至簡,偷偷幹吧!

很多網友是做牛市的高手,我的一個朋友在2017年藍籌股行情中獲得收益是50%多,但是他自己承認自己不是一個高手,因為他屬於短線高手型的,在震盪勢和熊市中往往又把牛市獲得的勝利果實吐回去,白白給莊家打工。怎樣能保住勝利果實呢?除了要設立止贏和止損外,對大勢的準確把握和適時空倉觀望也很重要。怎樣在熊市保住勝利果實呢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我認為在熊市保住勝利果實的辦法就是始終跟蹤幾隻股,根據市場情況不斷的嘗試虛擬買賣,不妄圖買入歷史最低價,升勢確立再入場實盤操作。


在交易中,贏家,就是多想半步的人

猶太人有這樣一個習俗:在孩子小的時候,母親就會把“聖經”翻開,在上面滴上蜂蜜,讓孩子去舔。

猶太人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母親同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起火,你會帶什麼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那麼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無形,無色也無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應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

猶太人的商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圈裡。”

窮人讚羨富人積累財富的結果,卻忽略了富人通達財路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活的環境,環境和命運之間多數時候是互為因果的。窮人大多生活在窮人中間,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

一個生活在窮人堆中的窮人,要想成為富人,很多時候必須和自己這個階層說拜拜。這絕不是背叛,而是一種自我改造。

由窮到富的轉變是大多數人憧憬的,但沒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實只能是聊以自慰的幻想。

窮人只有站在富人圈裡,汲取他們致富的思想,比肩他們成功的狀態,才能真正實現致富的目標。

所謂命運的圈子定律,就是要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按不同的貧富貴賤劃定人類的不同圈子。富人有富人的圈子,窮人有窮人的圈子,有貴族圈子就有平民圈子,三六九等無窮無盡,並且往往按圈子獲得不同的恩惠。

因此,你想富貴,就要想辦法與富貴之人接觸交往,以便有機會進入他們的圈子裡;你本來在富貴的圈子裡,而整日與雞鳴狗盜者混在一起,放蕩不羈,就會使你散盡祖業,一貧如洗,落入貧窮的圈子。

不僅命運按圈子施報,而且生靈均按此行道。

從我們生活的圈子來看,如第一圈是你,第二圈是親,第三圈是兄,第四圈是鄰,第五圈本地人,第六圈本省人,第七圈本國人,第八圈人類,第九圈哺乳類,第十圈動物類......人一般以自我為中心,當自我被侵害時,也會六親不認;當鄰里欺負兄弟,又會先站在兄弟這邊;當外地人欺負本鄉人,你會站在本鄉這邊;當其他動物欺負人類,你又會站在人類這邊,不管他們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

例如你觀看足球比賽,中國隊與日本隊踢球,你是中國人就會為中國隊喝彩;而當日本隊與美國隊比賽,你同日本隊都屬於亞洲人,又可能會為日本隊助威。

狼群之間為爭食會打鬥,一旦整個狼群受到老虎威脅時,又會群起攻之。可見圈子定律在大自然中的神聖不可侵犯。

因此,當你進入富人的圈子,在你與這個圈子之外其他人發生爭執時,你現在的富人圈子會在冥冥之中資助你,因你和他們是一個圈子的人了求。財者與富人多交,升遷者與官相隨,嫖者與妓相伴,盜者與賊為友,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為什麼?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者明,近良者德,近愚者暗,近小人者也必為小人。‘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可見其理解相當深刻。

在股市中必須學會進入富人,主力的圈子,如何進入,必須學會早於別人半步早於別人一步,因為你來自圈子之外,會被拒之圈外;如與別人同步,蜂擁而上,圈子也不會對外開啟。就像在大劇場裡看了一場非常好的戲之後,要想快速地順利離開劇場,必須在精彩演出快要結束時,你就起身先退場,這樣才能避免結束時退場的麻煩。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老師讓每個學生從0〜100中任選一個數字,然後老師進行彙總並取出平均數。誰選的數字最接近全體平均數的1/2,誰就會成為贏家。一般情況,從0〜100中隨機選取若干個數,其平均值最接近50,那麼其1/2就是25,因而一般同學會選擇25.如果再多想一步,假如每個同學都這麼想,也就是說每個同學都照著25去選,那麼平均數就是25,而其1/2是12或13,所以,聰明些的人就會選擇12或13。

但是,更聰明的人又會想,如果大多數人都想到了上面的邏輯並選擇12或13,而選擇6或7的贏面也許就很大了。

當然,還有更為聰明的人。一個人如果按照上述的邏輯推理下去,認為最終所有同學都會選擇0,這最後的答案就是0。

那麼,誰是贏家?答案揭曉了,老師認為選擇0的學生是最聰明的,但贏家卻不是他們。因為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12或13中,只有少數幾個選擇6或7的學生獲得了最後勝利,成為贏家。最終獲勝的,是比群體中大多數人多想了半步的人,而比別人多想了若干步的學生卻沒有贏得比賽。因此,太聰明也不行。

在股票交易中,也是這樣。一隻股票你介入過早,主力資金就會發現散戶與自己的想法竟然一致,因此他不會讓大家與此同步,可能一段時間後才上漲。此時主力資金也不會現在拉昇,這樣你就會因為別的股票猛漲,從而亂了方寸。介入過遲,又會在大幅拉昇時錯過賺錢機會,所以最好是在剛好啟動之時介入當然。掌握這種時機還需要過硬的本領。但是,無論買入或賣出,必須對主力投資者的動向進行預測。

例如,若從100名參賽者中選出最漂亮的5名女孩,若你選的結果與最後得票結果一致,可獲得高額獎勵。這時,你一定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審美眼光去選擇,如果那樣做的話,往往你的選擇與結果完全不一致。

為了勝出,必須預測出絕大多數人眼中的美女標準。也就是對他人的預測結果進行預測。因此,無論選擇什麼板塊或什麼股票,必須是下一步的炒作熱點,也就是近一年,最多近兩年發展較快的行業。你若研究選擇幾年後的事情,我想大多數人不會認可。無論股票價值怎麼樣,有多好,得不到主流資金認可的股票就不是好股票。


交易成功的全部秘訣:


自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種關於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正統的如學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術分析派,邊緣的如混沌理論、星象理論、周易八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並也曾沉湎於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市場實戰交易者,現在我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

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資本市場?難道全部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潛意識地陶醉於人類“賭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滯留於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懼怕無聊、盲目自信、屢敗屢戰等“賭性”特徵是人性使然,而幾乎天天波動的“日間雜波”確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動”可以“贏利”的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將自己的精力和熱忱放在希望能夠迅速獲利的僥倖心理上,對真正冷靜地觀察市場,對如何建立能夠確保自己穩定贏利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投資心理反而關注不多,並往往頻繁地情緒性地交易而很難耐心地等待“進退有據”的入場和出場時機。難怪交易大師威廉姆斯說:“我對交易的藝術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最近一兩筆交易本身的興趣”。

華爾街的大炒家傑西·利物莫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場中賭博是遲早要破產的”。多年前,就已經把這句話貼在自己用於交易的電腦上!

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到哪裡去”或“能跌到哪裡去”此類的疑問,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地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在實實在在地強化著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的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也如過江之鯽,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確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維,為了探詢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自己也不時對市場的未來進行一些猜測,自己也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斗數”到“混沌理論、神經網絡”、從“星相假說和週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關於預測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但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炒手更應該做的工作是“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因為,且不去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確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道氏理論就認為“日間雜波”是不可預測的),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等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進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賺錢。

我常常告戒自己,一個職業炒手,在市場好的時候一定要勇猛果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一定要謹慎小心,魯莽和膽怯都不應該是性格。

預測未來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預測市場是投資人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場直覺和感受後,我們是能夠一定程度上預測市場趨向的,但是,就我個人的市場經驗來看,要持續穩定地賺錢的話,還是要更多地講究“在不同的環境下做適當的事情”,換句話說,“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對職業炒手而言是一件比預測市場重要得多的工作。正確的投資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基本一致。很多投資人,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前者,對更本質的後者卻所思甚少!

我見到過很多成功的投資人,他們儘管風格各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每逢大事有靜氣”和“進退有據”的心理特質。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成功哲學。我們該形成自己什麼樣的投資哲學呢?交易的本質是什麼?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對交易的信念是什麼?


交易策略

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

1、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對了怎麼做?

2、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錯了又怎麼做?

未來的行情誰也無法精準預測,你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一致性的交易規則,它讓你站在這場概率遊戲的大數一側。

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你做錯的時候你儘可能少虧,你做對的時候你儘可能多賺”,這就是實戰家和分析師的最大差別。

你買入的目的不是為了虧錢,而是為了獲利且儘可能的獲利更多:

當走勢對你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對你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

什麼時候大盤方向明朗?任何時候都不明朗!任何時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籌碼賭出來的,儘管很多朋友從來不認為自己在賭,那也只是認為概率大,算不上賭而已。

事實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麼走,交易就是下賭注,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只不過當致命的風險來臨時遠離;當風險可控的時候,未來值得一睹。

交易大部分時候都是“計劃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計劃”:盤後去看走勢按規則確定怎樣做,交易時間做的就只是按規則去交易。

如果要在交易時間中的波動裡,考慮那些哪裡買進或賣出問題,相信很多時候,我同意也會讓自己不知所措。

我從來就不認為買進的具體點位在交易中佔據多大的作用,只有追求微利的買單才追求具體買入點位,非追求微利波段的交易過於注重具體買入點位,會得不償失,會損失更多的機會和利潤。

買入的具體點位不會是我交易的重點,我每天在盤後看看當天及之前的走勢,憑藉經驗判斷一個方向,找一個自以為合適的價格區,然後買入持有。

從來不會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價格究竟會在幾角幾分止住,但卻有很多朋友強調,在他們的交易裡具體買入點位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精確的買點在你的交易中佔據了很關鍵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麼只能說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勢是怎麼產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麼。

順應短期趨勢可以讓自己處於更加靈活的位置,但是隻要是順勢都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買點在短期內過高的問題,或者買入後價格隨後就進行小幅調整。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可以在短期趨勢形成的初期就進行買入。那麼這樣可以為以後的買入提供利潤保證,怎麼說呢?如果你第一倉有了一些利潤,那麼接下來的第二倉出現一定的虧損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為平穩度過短期調整提供保證,而一旦價格重新走強,那麼你已經走入贏利,對於價格的波動就可以安心的處置了。

持有贏利的部位總是比持有虧損的部位要來得安心,這也是正常的心理。有的交易者持有虧損的頭寸反而感覺安心,這就是不健康的心理了。換句話說,如果你一開始就持有贏利的部位,那麼你抓住大行情的機會就越大。

所以,這裡面就涉及到了最佳的進場位。因為這個時候利潤和風險的比是最理想的。

以下就是一些比較理想進場位或者說最佳進場位。

1、關鍵點的突破和短期上升趨勢剛開始的階段

關鍵點的突破有很多情況,一個是重要阻力區,這裡一般是指前期的高點,具有意義的整數關口,和階段性新高。

而短期上升趨勢開始的階段往往是指在一些特殊的短期上升趨勢。如橫向趨勢突破後的短期上升趨勢,中期上升趨勢調整後的短期上升。我不想具體展開某一個方法,因為對你來說,能瞭解我的思路應該已經足夠了。

2、在順勢交易中,最需要的心理就是耐心等待。雖然我這樣給出的交易機會不算少,但是也不會經常出現。所以在交易機會出現之前,只有耐心等待了。能夠少幾次失誤,就能夠多幾次成功,這個完全是成正比關係的。3次交易抓一把大行情和10次交易抓一把大行情,你說哪個方法更好?

沒有耐心往往導致介入過早,介入過早就要經受市場的波動,因為此時尚未完全展開上漲或者可能還處在下跌趨勢中,而這些情況你往往無法堅持得住或者你的止損計劃也不會讓你繼續堅持的。急著想賺上一筆鈔票,往往會導致我們失去耐心,迫不及待的、過早的介入市場。

過猶不及。與過早相對應的就是過晚。有的交易者非要把趨勢看得很清楚了才開始介入,如果行情發展到大家都能夠看得很清楚的話,此時趨勢往往會開始減弱、調整甚至是反轉。所以,過早和過晚介入都不是理想的介入時機。像諸如此類例子大家一定經歷了很多,大家想想看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每當行情開始發展的初期,很多交易者都嘗試著去尋找原因,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交易者認為沒有找到上漲的理由是不會輕易介入的。然而他們或許沒有理解到,資訊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或者資訊的解釋也需要。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這個大家都能理解,有的消息到你這裡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資訊的解釋是什麼呢?對於某個資訊,你可能認為沒啥作用,但是市場認為有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是慢慢被解釋的,而當你被解釋明白的時候,或許行情已經發展一大半了。

一代投機大師《股票作手回憶錄》的開始幾頁就明確的寫到,“理由可以等待,但是你必須立即行動,否則就會被拋在後面。”這也就是我要傳達給你的意思。既然是依照趨勢交易的,那麼就按照趨勢來好了,不要想這個想那個。有的時候我也經常看一些基本面的分析報告,分析的頭頭是道,看了之後你可能都不敢去交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