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先從新能源車著手,7月28日開始!

其中明確規定,在汽車製造業上,管理措施在7月28日正式實施後,除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汽車整車製造的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2020年取消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先从新能源车着手,7月28日开始!

5年後,汽車行業限制取消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演講中,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下一步要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4月17日,國家發改委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據瞭解,我國現行的汽車企業合資股比限制已經施行了二十多年。1994年,《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合資股比做出規定,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並且“外國企業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中國建立兩家以上合資合作企業”。在此後的汽車產業政策中,也一直延續了上述規定。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有關合資股比將放開的信號開始逐漸釋放。2016年4月,工信部部長苗圩稱,汽車業合資股比放開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長則8年,短則3-5年就會放開。這是政府層面首次透露汽車合資企業股比放開時間表。2017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委三部委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將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而隨著2018年版負面清單的發佈,新能源汽車也成為汽車行業中率先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的領域。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將會加速外資企業在華開廠的腳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已有多家企業“牽手”

事實上,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資合作早已開始。去年6月1日,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於德國柏林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佔50%的合資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先从新能源车着手,7月28日开始!

這是我國中外合資新能源汽車首個項目,也意味著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第三家合資公司正式落地。此前,大眾汽車在國內已經擁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工作。

此後,又有多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落地。去年8月22日,福特汽車宣佈已與安徽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備忘錄,擬組建純電動車合資公司。雙方於當年11月達成合資協議,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將打造一系列採用合資公司自主品牌的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雙方在合資公司中各持50%股份。

此外,去年8月,雷諾-日產聯盟和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宣佈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eGT),在中國共同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雷諾、日產分別持有易捷特25%、25%的股份,而東風將持有剩餘的50%股份。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先从新能源车着手,7月28日开始!

今年2月底,長城汽車、寶馬汽車也宣佈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初步達成以合資公司形式在新能源和未來技術合作,並實現MINI純電動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接下來將對合資公司的具體細節以及合作模式進行協商。

業內普遍認為,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放開之後,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趨白熱化,新能源汽車領域則首當其衝,行業洗牌將加速,也將倒逼車企進一步提升自己,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加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