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風向標
關於“人心不足蛇吞象”,最早的說法是來自於《山海經》的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就是說,重慶地區的蛇,可以吃掉一頭大象,三年才把骨頭吐出來。
山海經就是一本獵奇的傳奇書,給中原人誇張的介紹南方動物世界,很吸引眼球。
後來,作為南方人,屈原自己寫出了《天問》,詩中說——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屈原故鄉是湖北秭歸,差不多也屬於巴國範圍,這也算是對《山海經》的一次闢謠和科普。屈原認為,蛇吞不掉大象,因為大象太大了!
可是,獵奇一直就是人們的追求,所以在宋元明清小說話本發達的時期,“人心不足蛇吞象”又有了新的版本。
現在,“人心不足蛇吞象”演化成了“人心不足蛇吞相”,蛇吞掉的不是大象而是宰相。
這個故事是小時候聽奶奶講的,旁邊還坐著兩個堂兄。
古時候,有個人叫王妄,他進山採藥,救了一條蛇,蛇沒有像《農夫和蛇》那樣要死農夫,而是和他兄弟相稱,成了家人。
王妄家裡有一條會說話的神蛇,街坊鄰里都聽到了,王妄很高興。王妄經常把蛇脫下來的皮拿去給人治病,成了遠近聞名的“神醫”。
這時公主生病了,發出皇榜,誰治好了公主病,就有駙馬命。王妄問蛇“老弟,公主病好不好治?我挺想當駙馬的。”
於是,王妄割走了蛇膽,順利當了駙馬。
又過了一段時間,皇帝病了,說誰能治好我的病,就讓他當宰相。王妄問蛇:“我像當宰相,你幫我給皇帝治病吧?”
蛇說:“皇帝的病要用我的心肝才能治好,可是,自從割掉苦膽,我就成了殘廢。這次不能答應你了。”
王妄說:“反正你也要死了,最後幫我一下好不好?”
蛇無奈,只好讓王妄再次爬進肚子裡割心肝。王妄剛要動刀子,蛇疼的一下就閉上了嘴。
就這樣,蛇把王妄這個準宰相吞進了肚子。
蛇貪心吃大象會被撐死,人要是貪心,會被即使貴為宰相,也會被蛇一口吞掉。
當然這個故事還有其他解讀。
1,中醫相信神蹟,本質來說是一種宗教。如果那條蛇沒有變成龍昇天,把他的肉做成肉乾,那是包治百病的神藥。
2,中醫認為自己應該當宰相。“不為名相,即為名醫”,中醫給自己定位還挺高。其實就是高明一點的騙術而已。
3,傳說故事極其崇拜權力,底層百姓總是期望做一兩件事,就成為宰相那樣的大人物。想多了想多了。
如果你生病了,千萬別去找蛇皮蛇膽和蛇心,不但治不了病,還容易得傳染病。關鍵是,有沒有考慮蛇的感受?
歷史知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最早見於《山海經》:從前有一個樵夫有一天在上山的路上看見一條受傷的蛇,慈悲大發,於是脫下衣服小心翼翼的把蛇包起來帶回家裡,治好了傷,就把它當做寵物養了起來,閒時當個說話對象逗逗樂子,蛇也很通人性,日子久了與蛇也有了一定的感情,越來越捨不得放回野外。
樵夫不知道的是這條蛇不是一般的蛇,而是天上下凡的龍蛇,傳說這種蛇經歷一番渡劫之後可以化為蛟龍。隨著時光的流逝,這蛇越長越大,食量也隨之越來越大,樵夫日益感覺自己負擔不起了。終於有一天樵夫猶豫不捨地對蛇說:“你已經長大了,我也養活不起你了,我已經為你找了一個山洞,晚上趁夜色我把你送到那裡,你要學會自己找食吃,我也會常去看你。”蛇點點頭表示願意了,當晚把蛇送到山洞後又給蛇一個約定:以在洞口跺三腳當做自己來了的暗號。
樵夫下山回家繼續自己的生活,後來樵夫成了家,有了孩子。十多年之後樵夫的兒子也長成大人並子承父業,父子倆一起進山打柴時父親給兒子講了關於這條蛇的故事。看到蛇一年一年長大,樵夫也年老體衰爬不動山了,就把經常看望蛇的承諾交代給兒子傳續下去。星轉鬥移,冬去春來,又過了不知多少年,樵夫的兒子有了兒子——兒子又有了兒子,生生不息。伴隨著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樵夫對蛇的救命餵養之恩,其家庭與蛇結緣的傳說,已經成為十里八鄉聞名的傳奇故事,當初的承諾也定格成祖訓,而幸運的蛇也已經修煉成為一條吞雲吐霧的巨蟒。
後來國君的公主得了一種怪病,到處尋訪名醫久治無效。有一天來了一位江湖郎中在給公主看病後開出一劑藥方並要求用蟒蛇肝做藥引子。於是國君張貼告示聲稱:凡有取得蟒蛇肝治癒公主頑疾者封為國相併將公主許配給他。樵夫的後人一看這告示不禁欣喜無限——這藥引子不就是為自己準備的嗎?他來到蛇居住的山洞站在洞口按照祖上傳下的暗號剁了三腳,蛇聽到之後就探出頭來。樵夫的後人向蛇說明來意,蛇自然不願割取自己的肝臟,可轉念一想:若非當年樵夫搭救之恩自己早已沒命,於是就讓樵夫的後人割走了自己部分肝臟。
樵夫的後人向國君獻上了蟒蛇肝,公主服藥後果然藥到病除,於是樵夫的後人一步登天成為相國大人。不料不久國君的寵妃也得了此病,於是相國大人又親自跑去割取蟒蛇肝,蛇又一次同意他割取自己的肝臟。治好了娘娘的病,國君自然欣喜不已。可沒過多久太后又得此怪病,相國想也不想就又去割取蟒蛇肝。這次蛇依然不假思索地讓他去割取自己的肝臟,但當相國進入蟒蛇腹中摸到肝臟的位置時蛇閉上了嘴,一口吞掉了這個貪得無厭之徒。後人將此事稱之為“人心不足蛇吞相”,這裡的相指的是國相,後來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象”錯了,我們家鄉的故事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這個相就是宰相的意思。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貨郎每天擔著一擔貨物在邊遠地區走家串戶的叫賣,某日,見到一條蛇受傷躺在路中間,貨郎便好心的把那條蛇抱起來放在貨桶裡,每天摘些青草給它治傷(以前走家串戶的貨郎都會懂點醫術的)。在貨郎的悉心照顧下,蛇的病也慢慢的好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蛇也長大了,直至有一天它大到貨郎的那個桶都裝不下了,貨郎對蛇說:“朋友,你的傷已經好了,也長大了,該回到你應該去的地方了。”然後把蛇放在路上。蛇有點依依不捨,在貨郎身邊遊了幾圈,勿然將尾巴咬了下來,遞到貨郎嘴邊。貨郎看到蛇遞過來的尾巴是中空的,便含在嘴裡吹了一下,蛇點了幾下頭便走了。貸郎覺得這個尾巴有點好玩,便又吹了幾下,過了一會,那條蛇竟又游到了他的面前。貨郎好象理解了蛇尾的用處,便對蛇說:“朋友,我想你的時候會吹笛叫你的,你去吧。”蛇聽後便遊開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某日,貨郎擔著貨走在街上,看見前面很多人圍著一張皇榜,便走上前去,只見那榜上寫著是皇帝的女兒得了怪病,如果有人醫好了皇帝女便可做大官。於是他便揭了榜去替皇帝女看病了。貨郎見到皇帝女的病情後,覺得也十分棘手,於是安慰了幾下病人,就回去休息了。正在他昏昏欲睡的時候,勿然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要醫此女,必用蛇肝。”貨郎驚醒後覺得肯定是有神人相助,他覺得剛才好奇怪。猛然他想起了那條曾經救過的那條蛇……貨郎即刻起程,去到了他放蛇的地方,吹響了那條蛇笛。果然,只見一條一丈來長的大蛇慢慢的向他游來,到了貨郎面前,那條蛇將頭靠在了貨郎的身上,不停的用舌頭舔著貨郎的手,貨郎也緊緊的把蛇們頭抱在懷裡……過了許久,貨郎才想起來要找蛇的目,便跟蛇說明了原由。蛇聽後退了一下,張開大口,用尾巴將貨郎卷往推進了肚裡。貨郎進去看到壁上的肝,便手起刀落,輕輕的在邊上割了一小塊。 皇帝女吃了蛇肝後,身體很快就好了,皇帝很高興,便封貨郎做了宰相。
皇帝女的病被貨郎治好不久又復發了,貨郎有了上次的經歷,便又來到放蛇的地方,吹響蛇笛,說明來意,蛇便將他放進肚裡。貨郎進去後想了想,上次才割了那麼一點點應該是不夠量才會復發,這次就割多一點,免得以後夜長夢多。於是,手起刀落,將蛇的肝割下來十之八九。此時,蛇已經是疼痛難忍,猛的把口合上,痛的在地上打滾。約摸過丁個把時辰,蛇在地上不會動了,隨從才想到宰相還在蛇肚子裡,便剖開蛇肚,只見宰相手裡還緊緊的抓著蛇肝,可是已經沒有了氣息。“故事完”
這個“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太貪心,貪得多了反而會害了自己性命。
17L冷眼看世界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是哪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故事,實際出處於《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又稱"一蛇吞象″或"巴蛇吞象"。
古代典故:
南海有一種蛇叫巴蛇,它身長足有八百尺,能吃象。巴蛇把大象連骨頭吞下肚,三年以後才把骨頭吐出來,吐出來的骨頭可以醫治人們心腹內的疾病。
神話中的大蛇,吞下一頭大象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而一般的蛇,要想吞象,更是不自量力.後來人們就用來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漸漸演變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天問》中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的句子;
明代學者羅洪憲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這個故事形容蛇的貪婪"蛇吞象",更指世事紛繁複雜,人心險惡難測,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機關算盡,到頭來,害人人害,恩恩怨怨,無有已時,就好比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禿鷹在天。沒完沒了的,沒有最後的勝者。
民間傳說:
01
"人心不足蛇吞相”緣自壽縣地方掌故:
傳說從前有個蟒蛇精,違犯了天條,玉皇大帝命雷公轟擊它。蟒蛇精無處藏身,現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縮於塵土中。
適逢壽州城內窮秀才梅生,郊遊途中發現,將小蛇救起,帶回家中餵養。
春去夏來,小蛇逐漸長大。而梅生的生活日益艱難。
一日梅生在大街上閒逛,見眾人圍觀皇榜。原來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醫醫治無效。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
梅生暗想,我如有靈丹妙藥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
不知不覺走出北門,來到郊外北山叢林中,突然狂風大作,一條巨蟒出現在眼前,梅生大驚,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別怕,你從前救過我的命,今天我將報答。”
梅生記起自己曾救過一條小蛇,便說:“區區小事,何雲報答!”
蟒蛇道:“當今皇太后病,你從我腹中割下一塊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
梅生猶豫,蟒蛇道:“但割無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鑽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塊心肝離去。
梅生進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悅,封梅生為宰相,放假三月回鄉祭祖,耀武揚威。
他轉而想,榮華富貴皆過眼煙雲,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塊心肝,以備日後自用,永保長生。
次日梅生進入北山叢林尋得大蟒。大蟒此時已識破梅生乃貪心不足之輩,念其曾救過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讓其再割一刀。
梅生鑽進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
大蟒疼痛難忍,渾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閉,梅生終於葬身蛇腹。
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由來。就是宰相的"相"。
02
傳說,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到一條餓昏的小蛇.農民就揣在懷裡,帶回家中精心餵養.小蛇慢慢長大,能獨立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回大山。
大蛇的山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大蛇精心守護,培育,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因為有大蛇的守護,誰也不敢摘取。
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採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為了報答他,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
又過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農民,就命他持刀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許諾他事成之後,封他為宰相。
這農民發了財,又想當官,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隻眼珠。
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隻眼珠,皇后的眼睛復明了,農民當上了宰相。
養尊處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後,農民又害怕哪一天死掉,拋下這萬貫家財.於是,就想長生不老。聽說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就又去找大蛇,要求再給他一顆心,成全他長生不老。
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嘴讓他進來挖.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裡,再也沒回來。
因此,也稱為"人心不足蛇吞相",宰相的"相″。
雖然古代典故和民間傳說有所不同.一個是說蛇的貪婪——"蛇吞象";一個是說人的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
有書幸運馨
我們大家都對這句俗語很熟悉,在生活中經常聽人說起,“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俗語,下句是“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某人的貪心大欲壑難填,好比一條蛇吞進了一頭大象尚不能滿足。“世事難了螂捕蟬。”意思是指世事紛繁複雜人心險惡難測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機關算盡,到頭來害人人害恩恩怨怨無有已時,就好比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禿鷹在天。。。沒完沒了的沒有最後的勝者。有很多類似的俗語: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畫餅充飢自欺人”這句俗語,最早出自元代無名氏《崔府君斷冤家債主·楔子》(可能是最早創作或提煉自俗語),此外在明代也曾出現在詩詞中。 明·羅洪先《醒世歌》自古為人慾見機 見機終久得便宜人非已事休招惹 事若虧心切莫為得勝勝中饒一首 因乖乖裡放些痴聰明少把聰明使 來日陰晴未可知要無煩惱要無愁 本分隨緣莫強求無益語言休著口 不幹已事少當頭人間富貴花間露 紙上功名水上漚看破世情天理處 人生何用苦營謀新命傳宣墨未乾 櫛風沐雨上長安低頭懶進三公府 跣足羞登萬善壇聞戒固多持戒少 承恩容易報恩難 何如及早回頭看 松柏青青耐歲寒終日忙忙無了期 不如退步隱清居草衣遮體同綾緞 野菜充肌勝飽肥世事紛紛如電閃 輪迴滾滾似雲飛今日不知明日事 那有工夫理是非得失萬事總由天 機關用盡枉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頭螂捕蟬無藥可延卿相壽 有錢難買子孫賢得過一日過一日 一日清閒一日仙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 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 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為人不可不回頭 名利英雄有日休千種情懷千種恨 一分榮辱一分憂紅塵大廈千年計 白骨荒郊一土丘開口對人閒借問 為誰不了為誰愁衣食無虧便好休 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 韓信空成十大謀花落三春鶯怨恨 菊開九月雁悲愁山林幽靜多清樂 何必榮封萬戶侯別卻家園出外遊 當時冷眼看公侯文章蓋世終歸土 武略超群盡白頭 不如靜坐蒲團上 莫惹凡間半點愁一日三餐充飽腹 但休休時且休休榮辱紛紛滿眼前 不如安分且隨緣身貧少慮為清福 名重山丘長業冤淡飯盡堪充一飽 錦衣那得幾千年世間最大惟生死 白玉黃金盡枉然寬性寬懷過幾年 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低隨時過 或長或短莫怨愆家富家貧休嘆息 自無自有總由天平生衣食隨緣過 才得清閒便是仙人情相見不如初 多少賢良在困途 錦上添花天下有 雪中送炭世間無時來易得金千兩 運去難賒酒一壺堪嘆眼前親族友 誰人肯濟急時無有有無無且耐煩 勞勞碌碌幾時閒人心曲曲灣灣水 世事重重疊疊山古古今今多變改 來來往往總循環將將就就隨緣過 苦苦甜甜命一般為官終日細沉吟 紫綬無心懶整襟陽業案前由我造 陰司地府有誰親願將官職為仙職 除卻凡心即佛心寄語賢妻休再問 從今不必問來音箴書一到折開吟 讀罷兒童淚滿襟 烈女不堪重改適 賢夫不必再相親君今已悟為仙去 奴也隨修舍色身但願西方同善會 九蓮臺畔禮觀音富貴從來未許求 幾人騎鶴上揚州與其十事九如夢 不若三平兩滿休能自得時還自樂 到無心處便無憂而今看破循環理 笑倚欄杆暗點頭為人不必苦張羅 聽得僧家說也麼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錦衣玉食風中燭 象簡金魚水上波富貴欲求求不得 縱然求得待如何 貪名逐利滿世間 不如破衲道人閒籠雞有食湯鍋近 野鶴無糧天地寬富貴百年難保守 輪迴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辦修行路 一失人身萬劫難戈盾隨身已有年 閒非閒是萬千千一家飽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冤象簡金魚渾已矣 芒鞋竹杖興悠然有人問我修行事 雲在青山月在天看破紅塵待若何 猶如新燕補舊窩辛苦到頭還辛苦 奔波一世枉奔波積金萬兩空白首 爭名奮利盡虛浮算起萬般渾是夢 無如急早念彌陀 塵世紛紛一筆勾 林泉深處任邀遊蓋間茅屋牽蘿補 開個柴門對水流得著閒眠真可樂 吃些淡飯自忘憂眼前多少英雄輩 為甚來由不轉頭獨對青山一舉觴 醒來歌舞醉來狂黃金不是千年業 紅日能消兩鬢霜身後碑銘空自好 眼前傀儡為誰忙得些生意隨時過 光景無多易散場煮酒笑醉生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勸世名言。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 也有人說,貪心不足蛇吞象。 另有一說,同“人心不足蛇吞相”。其出處:《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故事的來源有兩個:
故事一:
古時候,有一個樵夫,孤身一人以打柴為生,秉性善良,有一天在上山的路上看見一條受傷的蛇,慈悲大發,於是脫下衣服小心翼翼的把蛇包起來帶回家裡,治好了傷,就把它當做寵物養了起來,閒時當個說話對象逗逗樂子,蛇也很通人性,日子久了與蛇也有了一定的感情,越來越捨不得放回 野外。
隨著日去月來幾年過去,蛇逐漸長大,原本偏食肉類又加之食量也越來越大,樵夫感到負擔不起了,同時也動了成家的 念頭。終於有一天,樵夫猶豫不捨對蛇說:“你已經長大了,我也養活不起你了,我已經為你找了一個山洞,晚上趁夜色我把你送到那裡,你要學會自己打食吃,我也會經常去看你。”蛇點點頭表示願意了,當晚把蛇送到山洞後,又給蛇一個約定,以在洞口跺三腳當做自己來了的暗號。
樵夫不久成了家,繼續以打柴為生養家餬口,的確踐行前言經常去 看望蛇。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十多年之後,樵夫的兒子也長成大人,子承父業,父子倆一塊打柴的時候常常見到蛇之後,父親總是一遍又一遍給他講述自己和蛇的故事。看到蛇一年一年長大,樵夫也年老體衰爬不動山了,就把經常看望蛇的承諾交代給兒子傳續下去。
星轉鬥移,冬去春來,又過了不知多少年,樵夫的兒子有了兒子——兒子又有了兒子,生生不息。伴隨著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樵夫對蛇的救命餵養之恩,其家庭與蛇結緣的傳說,已經成為十里八鄉聞名的傳奇故事,當初的承諾也定格成祖訓,而幸運的蛇也已經修煉成為一條吞雲吐霧的巨蟒。
後來,到了有一個樵夫的後代叫“象”的時候,當地有一個富甲一方員外的千金小姐得了一種怪病,到處尋訪名醫久治無效,已經奄奄一息,有一天來了一位江湖郎中,看問把脈之後,開了一劑藥方,並說務必要四兩蟒蛇肝做藥引子,才能發揮奇效,起死回生。可救女兒的命迫在眉睫,一時哪裡能弄來這東西呢?員外十分著急,就在城裡四門貼招子,許諾誰要能三日之內辦到四兩莽蛇肝,治好女兒的病,不論年齡大小家庭貧富,就將女兒許配與他,並陪送一半家產。
消息傳到“象”的耳朵裡,“象”靈機一動,喜出望外自己好運發財的日子到了,就找到員外家許下諾言,然後就往蛇居住的山洞奔去,站在洞口按照祖上傳下的暗號剁了三腳,蛇聽到之後就探出頭來,“象”就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蛇早已就有知恩圖報的意念,苦於沒有途徑和機會,聽了之後不假思索點了點頭,然後張開大口,“象”急忙鑽了進去,找到肝臟處估摸著一刀下去割了一塊,頓時感到了蛇身的一陣痙攣,就匆匆的鑽了出來,看到蛇合上嘴緊咬牙關疼痛難忍的樣子,說了幾句表示感謝和歉意的話,就離開山洞口下山,滿懷喜悅一溜小跑奔員外家而去。
小姐的病終於轉危為安,不久逐漸痊癒,員外在高興令愛的病逢凶化吉外,還欣喜即將成婚的女婿家庭雖貧寒點,與自己的女兒年齡卻挺般配,不但答應當初的承諾,還特許房子、田地和其他家產由女兒女婿都任意挑選,不久就擇了個黃道吉日給二人完了婚,了卻了心事。
“前人栽樹,後人歇蔭”,“象”依靠祖上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功德,一舉成了暴發戶,良田好地,深宅大院,騾馬成群,牛羊滿圈,男僕女傭,來往如梭,嬌妻又如願以償生了個兒子,一年之中命運變化如夢幻一般,鄰里鄉親在傳說著他的“蛇腹取肝”富貴險中求 驚心動魄故事的同時亦不免的羨慕不已,而他本人也為自己走的這步險招成功頗洋洋得意之中更加幾分自信。
“象”充分享受到了財富擁有的滋味,但卻更加奢望更高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
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了招,把一個民間郎中請進宮,看了之後開了個藥方,同樣需要四兩蟒蛇肝。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四兩蟒蛇肝,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官加爵許以朝廷要職。
“象”正好在城裡辦事,看到了皇榜,怦然心動, 破釜沉舟再賭一把的慾念,驅使他毫不猶豫的伸手揭下,看守皇榜的官差就馬上拉住他去見了縣官,問明何方人士,並告知揭了皇榜,逾期不能交差,可犯欺君之罪,非同兒戲,“象”就將自己曾經的蛇腹取肝的壯舉向縣官顯耀講述了一遍,然後簽下文書,摁上指押,離開縣衙。
回家的路上隨著興高采烈的心情被一陣陰影襲來,兩條腿也頓時覺得沉重起來,蛇腹取肝畢竟不是上山打柴,一廂情願如果被蛇拒絕,交不了皇差,誤了公主的命必是死罪一條,毛骨悚然彷徨後悔之後,深知事已至此已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回到家裡,瞞著妻子,拿著刀子,壯著膽子往山上奔蛇洞而去。
來到蛇洞前,照常剁了三腳,蛇又探出頭來,慾望的迫切和失望的恐懼使他的雙腿不由得跪下去,向蛇哀求救他一命,蛇莫名其妙,“象”就如自我譴責般的將如何一時發昏衝動揭下皇榜,以及皇榜內容,若交不上差的後果講述一遍後,又振振有詞的聲言,祖宗世代貧窮,以打柴為生,你歷歷在目,此舉也是為了扭轉乾坤,為祖宗爭爭光,希望你能看在告慰祖宗在天之靈的份上,再成全一次。
說畢似乎不由自主連磕三個頭,乞求蛇說救了他的命也等於救了他的全家,德高無量,必能修成正果。蛇深知“象”的這一刀下去,自己又將面臨一次劇烈疼痛甚至生死邊緣,但又一次想起其祖上對自己的恩典,沒有當初哪有今天,又看了一眼“象”可憐巴巴乞求的樣子,在一種十分矛盾心態下,慈悲 感恩終於佔了上風,於是就張開了口,讓“象”鑽了進去。“象”如上次一樣摸到了肝臟處,說時遲,那時快,一刀下去就急忙掉頭往外鑽,剛鑽到蛇的喉嚨,蛇全身一陣痙攣抽搐之後,倒吸了一口涼氣,合上了嘴,咬緊了牙關。
“象”再也沒有出來了。
“象”的突然失蹤,引起家庭的一片混亂,在人們猜測紛紛紜紜的時候,官差來到家裡,真相大白之後,不祥預感由然而生,家丁和鄰里鄉親紛紛上山尋找,無影無蹤,最後的判斷可能被蛇吞沒了。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勸世經典也從此傳揚開來,流傳至今。
故事二: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一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王妄照舊到村北去拔草,拔著拔著,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甦醒了,衝著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為它編了一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能可愛,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點小小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裡。忽一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裡沒意思,爬到院子裡曬太陽,被 陽光一照變得又粗又長,象根大梁,這情形被老孃看見了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裡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催促地說:“不要緊,你快點,我能頂得住。”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甦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麼,王妄再一回想每天晚上蛇簍裡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裡的生活日復一日,沒什麼新樣,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裡,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的受不了的。”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於是,王妄挖了蛇的一隻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民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為進行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後,很賞識,佔為已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一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士去取第二隻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為了報答你,已經獻出了一隻眼睛,你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再要我的第二隻眼睛了。人不可貪心。”王妄早已官迷心竅,那時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你不給我怎麼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你不給不好收場呀,你就成全了我吧!”他執意要取第二隻眼睛,蛇見他變得這麼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拿刀子去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裡去再取。”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一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裡,轉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一般,張著大口衝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陌上珺澄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寓言故事。告誡世人不要過餘貪心。要知足,見好就收。有這麼個故事:昔有一樵夫挑一擔柴經過一破廟,此廟煙火己絕。門樓上掛著一木筒當鍾使。樵夫進廟體息。偶見塑像灰頭土臉。便祝告說:菩薩有靈。保佑我這擔柴能賣1O兩銀子,我給你換個鐵鐘。然而顯靈了。樵夫兌現了諾言。第二次。便買一頭豬。祝曰:菩薩保佑賣1O0兩,給你換個銅鐘。也應了。兌現諾言。第三次,便買一群牛。祝曰。若保佑賣1萬兩。給換個金鐘。忽然塑像開口說話批評樵夫曰:得一十想一百,得一百想一千,得一千想一萬。記不得當初你是個打柴漢。樵夫反譏曰:你也和我一樣,得個鐵鐘想個銅鐘,得個銅鐘想個金鐘。記不記得你當初用個破木筒筒!
知足常樂208136906
由於加了“人心不足”四個字,所以“蛇吞象”就變成了痴心妄想、不自量力的意思!
其實關於蛇吞象可以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字面意思,這個典故是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還有一句是出自戰國楚·屈原《天問》: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這兩個典故的含義其實是相反的,《山海經》中的蛇,叫巴蛇,身長有800尺,它是可以吞的下大象的,但是大象的骨頭要三年後才能吐出來……
《天問》中的蛇屯象,就成了不自量力的意思,一條蛇再大,怎麼可能吞的下大象呢?
當然,還有第三個延伸的意思,這就是一個傳說了:
這個“象”其實指的是一個人,你可以理解成這個人的名字叫“象”,也可以理解成這個“象”字寫錯了,應該是“相”,宰相的意思,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叫“象”的人,某天去採藥,發現了一條受傷的蛇,他本來也是一個醫生,於是就幫蛇療傷,把它帶回了家……
這條蛇呢,其實並不是凡蛇,而是龍蛇,後來傷養好了以後,蛇也吃的越來越大,於是“象”就帶著蛇到發現它的地方,把它放生了,並且商量好,跺腳三聲當作暗號聯繫。
後來“象”也去找過這條蛇幾次,關係不錯。
於是“象”就割了一塊蛇肝高高興興的給公主治病去了,治好了病,皇上也大悅,封了他為大官!
結果沒多久,皇帝的寵妃又病了,還是同樣的病,皇帝跟“象”說,如果你能再次治好寵妃的病,就升你為“宰相”!
“象”想了想,就又去找蛇了,蛇再次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他在蛇的肚子裡狠狠的割下了一大塊蛇肝,把這條蛇活活的疼死了,而這個“象”也就沒能再出來,隨從救出來時,他已經死了……
所以,這就是整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這個“象”即是人名,又是代指“宰相”,表明人心的貪婪!
這句話放到現在的意思更廣了:
諷刺人的貪婪,比如你的公司只能接下小工程,你偏偏利用各種關係接了大工程,最後爛尾了……
就跟得寸進尺的意思是一樣一樣的……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的相信這麼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有一天,王妄到村北去打柴,發現草叢裡有一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給他沖洗塗藥,一會功夫,蛇便甦醒了,衝著王妄點頭,以此表達感激之情,於是王妄便把它帶回了家。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癒,蛇也長大了,而且總是像要跟他們說話似的,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的樂趣,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照樣砍柴,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家陪伴。忽一天,小蛇覺得悶,爬到院子裡曬太陽。小蛇被被太陽一照後變得又粗又長,這情形被老孃看見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裡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花斑蛇幾番催促,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甦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王妄又回想到每天晚上蛇簍裡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一般。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裡的生活日復一日,覺得厭煩,想要一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一顆,就封官受賞。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裡,回家對蛇一說,蛇沉思了一會兒說:“這幾年來你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實話告訴你,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你將我的一隻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大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王妄挖了大蛇的一隻眼睛出來,竟真的變成了稀世的夜明珠,於是把寶珠獻給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麼奇異的寶珠,讚不絕口,皇帝也非常高興,封王妄為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一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許諾第二個獻寶的人可以當丞相。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隻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於是,王妄再次找大蛇商量。礙於情面,大蛇又把剩下的一隻眼睛化作寶珠給了王妄,於是王妄如願當上了丞相。無巧不成書,當朝正值妙齡的公主也得了怪病,宮中的御醫都沒招,傳說需要四兩千年大蟒蛇的肝才能活命。急中難求,皇上就下詔,在全國張貼皇榜,告曰誰若能辦到此事治好公主的病就招為駙馬,並封王。此時身為丞相的王妄已經被利益矇住了雙眼,直接找到大蛇把事情的原委和央求說了一遍,雙眼已盲的大蛇聽說後哀怨的含淚說道:“你有沒有想過,我把我的肝給你,我也就失去了生命?”“可是我救過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繼續哀求:“你理應報答我的。”大蛇聽說後,嘆氣道:“那好吧,一會我張開嘴巴,你從我嘴巴里爬到我肚子裡自己來取吧!”當王妄拿著屠刀進入大蛇嘴裡之後,大蛇卻突然閉上了嘴巴,而丞相王妄卻再也沒有出來......當朝失去了丞相,人們分分尋找,卻又不見蹤影,最後家人判斷可能被大蛇吞了。而“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勸世典故也就此流傳開來。後來不知何時,人們以訛傳訛,把丞相的“相”誤作大象的“象”,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就一直流傳至今了。
出門遇到奧特曼
文/寧靜致遠
我問了一下度娘: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是:指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勸世名言。同“貪心不足蛇吞象”,另又同“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說。
這句勸世名言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貪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後,經過三年的消化,才把象的骨頭排洩出來。人服用了這種經過排洩的象骨頭,就不會得心肺和腹部的疾病了。
這是古代有文字記載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來源。為了告誡那些貪心不足的人,這句話又演繹成了一個個神奇的民間傳說。
我小時候就聽奶奶說過“人心不足蛇吞象(相)”的故事。
相傳宋仁宗當皇帝的時候,深澤一個村子裡,有一戶人家,只有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老孃年邁多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子王妄,人很善良,三十多歲,還沒娶老婆,一家人全靠他上山拔草賣了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苦巴巴的。
有一天,王妄照例到村北山上去拔草,他放下草簍,拔呀拔,突然發現一條傷痕累累的七寸來長的花斑蛇,臥在草叢中,一動也不動,王妄動了惻隱之心,小心翼翼地捧起花斑蛇放到草簍中,然後拔些草藥,回家後為花斑蛇敷上搗爛的草藥,不大一會兒,蛇甦醒過來,衝著王妄母子點了點頭,好像在說,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兩人見花斑蛇醒了,高興極了,王妄趕緊為蛇編了一個小草簍,小心地把蛇放進草簍,草簍裡閃著弱弱的光芒。在他倆精心呵護下,蛇傷慢慢地痊癒了,從此以後母子倆的生活中多了一個伴,蛇一天天長大,而且很通人性,轉動雙眼像似會說話似的,給母子倆單調的生活增添了生機。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仍舊上山拔草為生,老孃仍然守家,小蛇整天待在小草簍裡,探頭探腦與老孃逗樂。
有一天,王妄去山上拔草了,小蛇覺得在草簍裡悶得慌,就悄悄地爬到院子裡曬太陽,這蛇被陽光一照,金光一閃,小蛇逐漸變長變粗,慢慢地變得像根大梁,老孃從院中走過,看見這情形,嚇得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王妄回到家,見老孃躺在院中,急得大聲痛哭,恢復了原形的小蛇居然說話了:“主人,趕快從我身上割下一塊肉,再拔些返魂草,放在鍋裡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醒過來了。”王妄說:“這怎麼行,那樣會傷到你的!”花斑蛇催促道:“救人要緊,你快點,要不然來不及了,我過兩天就好了。”王妄只好流著眼淚割下花斑蛇的一塊肉和著草藥熬成湯,母親喝下湯藥後,很快就甦醒過來,母子倆既感動得淚流滿面,又覺得不可思議。王妄想想蛇簍裡每天晚上放金光的情形,覺得這條花斑蛇非同一般。
沒有不漏風的牆,王妄家有條會放金光,能救人命的花斑蛇的消息不徑而走,一傳十,十傳百,越說越懸,話傳到皇帝宋仁宗耳朵裡,他正求長生不老藥,聽說這蛇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立刻派人來取蛇。
王妄聽說皇帝派人來取蛇,回家對蛇說:“你趕快躲起來,不然你會沒命的。”蛇說:“沒事,誰也取不動我。”
果然,皇宮派來的人,連王妄家院子都進不了,只要一進院,就被一道金光掃了回去,而且遍體鱗傷。他們只好抓了王妄母子,這時蛇說話了:“放了王妄母子,我可以給一些我的肉給你們,不過只有王妄才能進來割肉。”
皇宮裡的人答應了蛇的要求,放王妄進院。蛇對王妄說:“你對我有救命之恩,這些年來你對我也很好,我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割我的肉去換取功名利祿吧!”王妄聽後感激不已,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就說:“這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死的。”蛇說:“不要緊,我能頂得住。不然你和老孃會被抓走。”於是,王妄割了蛇一大塊肉,第二天送到京城,皇帝吃了肉,神清氣爽,性慾大增,後宮佳麗雨露均霑,皇帝非常高興,封了王妄一個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過上了榮華富貴的日子。
可萬萬沒想到,皇后娘娘從太監那打聽到了這個秘密,就命令王妄的親信去取蛇肉,她也要吃蛇肉長精神,蛇無論如何也不給,而且傷人無數。皇后娘娘說只要能求來蛇肉就給王妄當丞相。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勸道:“我為了報答你,已經獻出了一塊大肉,你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再要我的肉了。人不要太貪心啊。”王妄過上好日子後,早已官迷心竅,哪裡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想當丞相,你不給我怎麼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后娘娘說過了,你不給我怎麼和皇后娘娘交代呀,不就要你一塊肉嗎,又不要你的命,你就成全了我吧!何況你的命都是我救的。”說著,向蛇舉起了刀,蛇見他變得這麼貪婪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好自為之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裡去再取。”王妄早已迫不及待了,只想著早點取到蛇肉,便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裡,蛇身秒變大梁,張著血盆大口衝他喘氣,王妄嚇得魂飛魄散了,想逃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丞相。
人心不足蛇吞象,各地流傳的版本雖不盡相同,但勸人知足常樂、安守本分的宗旨卻殊途同歸。人要能自我節慾,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慾壑難填不但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會咎由自取,自食惡果。“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是哪個故事?(修改稿)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24445256917319938/?app=news_article&iid=26423454620
回答 145個 收藏 831人
情魔文化小分隊——寧靜致遠
我問了一下度娘: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是:指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害。勸世名言。同“貪心不足蛇吞象”,另又同“人心不足蛇吞相”一說。
這句勸世名言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貪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意思是: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後,經過三年的消化,才把象的骨頭排洩出來。人服用了這種經過排洩的象骨頭,就不會得心肺和腹部的疾病了。
這是古代有文字記載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來源。為了告誡那些貪心不足的人,這句話又演繹成了一個個神奇的民間傳說。
我小時候就聽奶奶說過“人心不足蛇吞象(相)”的故事。
相傳宋仁宗當皇帝的時候,深澤一個村子裡,有一戶人家,只有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老孃年邁多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兒子王妄,人很善良,三十多歲,還沒娶老婆,一家人全靠他上山拔草賣了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苦巴巴的。
有一天,王妄照例到村北山上去拔草,他放下草簍,拔呀拔,突然發現一條傷痕累累的七寸來長的花斑蛇,臥在草叢中,一動也不動,王妄動了惻隱之心,小心翼翼地捧起花斑蛇放到草簍中,然後拔些草藥,回家後為花斑蛇敷上搗爛的草藥,不大一會兒,蛇甦醒過來,衝著王妄母子點了點頭,好像在說,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兩人見花斑蛇醒了,高興極了,王妄趕緊為蛇編了一個小草簍,小心地把蛇放進草簍,草簍裡閃著弱弱的光芒。在他倆精心呵護下,蛇傷慢慢地痊癒了,從此以後母子倆的生活中多了一個伴,蛇一天天長大,而且很通人性,轉動雙眼像似會說話似的,給母子倆單調的生活增添了生機。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妄仍舊上山拔草為生,老孃仍然守家,小蛇整天待在小草簍裡,探頭探腦與老孃逗樂。
有一天,王妄去山上拔草了,小蛇覺得在草簍裡悶得慌,就悄悄地爬到院子裡曬太陽,這蛇被陽光一照,金光一閃,小蛇逐漸變長變粗,慢慢地變得像根大梁,老孃從院中走過,看見這情形,嚇得驚叫一聲昏死過去。王妄回到家,見老孃躺在院中,急得大聲痛哭,恢復了原形的小蛇居然說話了:“主人,趕快從我身上割下一塊肉,再拔些返魂草,放在鍋裡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醒過來了。”王妄說:“這怎麼行,那樣會傷到你的!”花斑蛇催促道:“救人要緊,你快點,要不然來不及了,我過兩天就好了。”王妄只好流著眼淚割下花斑蛇的一塊肉和著草藥熬成湯,母親喝下湯藥後,很快就甦醒過來,母子倆既感動得淚流滿面,又覺得不可思議。王妄想想蛇簍裡每天晚上放金光的情形,覺得這條花斑蛇非同一般。
沒有不漏風的牆,王妄家有條會放金光,能救人命的花斑蛇的消息不徑而走,一傳十,十傳百,越說越懸,話傳到皇帝宋仁宗耳朵裡,他正求長生不老藥,聽說這蛇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立刻派人來取蛇。
王妄聽說皇帝派人來取蛇,回家對蛇說:“你趕快躲起來,不然你會沒命的。”蛇說:“沒事,誰也取不動我。”
果然,皇宮派來的人,連王妄家院子都進不了,只要一進院,就被一道金光掃了回去,而且遍體鱗傷。他們只好抓了王妄母子,這時蛇說話了:“放了王妄母子,我可以給一些我的肉給你們,不過只有王妄才能進來割肉。”
皇宮裡的人答應了蛇的要求,放王妄進院。蛇對王妄說:“你對我有救命之恩,這些年來你對我也很好,我總想報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你做點事了。割我的肉去換取功名利祿吧!”王妄聽後感激不已,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就說:“這樣做太殘忍了,你會疼死的。”蛇說:“不要緊,我能頂得住。不然你和老孃會被抓走。”於是,王妄割了蛇一大塊肉,第二天送到京城,皇帝吃了肉,神清氣爽,性慾大增,後宮佳麗雨露均霑,皇帝非常高興,封了王妄一個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過上了榮華富貴的日子。
可萬萬沒想到,皇后娘娘從太監那打聽到了這個秘密,就命令王妄的親信去取蛇肉,她也要吃蛇肉長精神,蛇無論如何也不給,而且傷人無數。皇后娘娘說只要能求來蛇肉就給王妄當丞相。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蛇見了王妄勸道:“我為了報答你,已經獻出了一塊大肉,你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再要我的肉了。人不要太貪心啊。”王妄過上好日子後,早已官迷心竅,哪裡還聽得進去,無恥地說:“我想當丞相,你不給我怎麼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后娘娘說過了,你不給我怎麼和皇后娘娘交代呀,不就要你一塊肉嗎,又不要你的命,你就成全了我吧!何況你的命都是我救的。”說著,向蛇舉起了刀,蛇見他變得這麼貪婪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你好自為之吧!不過,你要把我放到院子裡去再取。”王妄早已迫不及待了,只想著早點取到蛇肉,便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裡,蛇身秒變大梁,張著血盆大口衝他喘氣,王妄嚇得魂飛魄散了,想逃已來不及,蛇一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丞相。人只一念之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
人心不足蛇吞象,各地流傳的版本雖不盡相同,但勸人知足常樂、安守本分的宗旨卻殊途同歸。人要能自我節慾,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不但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會咎由自取,自食惡果。
誠如古人云:貪之甚,甚昏蔽而忘禮義;求之極,則爭奪而致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