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考點:巧解工程問題之比較構造法

工程問題作為公考的常考點,研究的是工作中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三者之間的關係,主要包含普通工程、多者合作兩個常考題型,交替合作問題是常見模型,其中基本工程考查較多。考生應熟練掌握各題型的基本解題思路和方法。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比較構造法在工程問題中的巧妙運用。

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什麼叫做比較構造法。

一、比較構造法

比較構造法指的是針對同一事件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方案,比較方案間的異同,建立方案間的聯繫,構造關係式,這就是比較構造法。那下面我們通過一道例題來詳細的學習一下比較構造法。

【例】

1.學校第一次買來15個凳子與六把椅子共付318元,若第二次買來同樣的凳子8個與同樣的椅子6把共付234元,求凳子的單價()

A.10 B.11 C.12 D.13

【解析】

本題答案選C。通過題目可以發現題目中對購買椅子和凳子存在兩種方案,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去尋找兩種方案間的異同。

凳子 椅子 總支出

第一種 15 6 318

第二種 8 6 234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兩種方案間凳子數量不同,總支出不同,椅子數量相同。因此總支出的不同是由凳子數量的差異引起的,設凳字單價為X元,則7X=318-234,可得凳子單價為12元,選C。

通過以上題目我們總結出比較構造法的解題步驟即為:一、列出方案 二、比較方案間差別與聯繫 三、構造關係式 四、求解。那接下來我們就學習一下比較構造法在工程問題當中的巧妙運用,我們舉例進行說明。

【例】

1.一項工程交由甲乙兩人完成,甲乙兩人一起做需要8天,現在甲乙兩人一起做,途中甲離開了3天,最後完成這項工程用了十天,問甲單獨做需要多少天完成?

A.10 B.11 C.12 D.13

【解析】

本題選C。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第二種方案中,甲做了7天,已做了全程10天,列出方案觀察異同。

甲 乙

第一種 8 8

第二種 7 10

通過比較兩種方案可以發現甲相對於第一種方案少做了1天而乙要多做2天,表示甲1天的工作量乙2天才能完成,題目問甲單獨做需要幾天,則可以將乙的工作量交由甲來做,在第二種方案中,乙做10天的量甲5天就可以完成,因此甲單獨做共需要7+5=12天完成,選C。

工程問題作為常考點,掌握多種解題方法對於我們快速解題提高得分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廣大考生多加練習,早日成“公”。

更多事業單位考試考點信息,請訪問福建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