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路不拾遗,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得准备墓地了,太守果然被杀

估计古代的官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管辖的区域内百姓安定有序,不生事端,如果达到路不拾遗那估计是很多官员的梦想。然而西汉时期一位太守自己的管辖地方正是如此的景象,然而他的母亲却为何大哭,还说我得准备墓地了?

百姓路不拾遗,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得准备墓地了,太守果然被杀

那么这名太守是谁呢?他就是严延年。这位大臣胆子很大,而且还不畏强权。我们也知道当初汉昭帝去世之后,因为他没有儿子,所以霍光等大臣就让刘贺当上了皇帝。其实当初霍光之所以愿意让这个刘贺当皇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比较好控制。然而后来霍光才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个刘贺一点都不好控制。于是不久霍光就废除了刘贺,让这个刘病已当上了皇帝。

要说霍光当时也是权势很大,堂堂的皇帝说废除就给废除了。虽然当时有不少的官员,但是他们都不敢说。其实之所以不敢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霍光权势太强,一旦和他的意见不一样,就可能招来祸患。正如当初赵高一样,不过当时的赵高可是指鹿为马,霍光远远达不到。

这个时候咱们的这位太守可不像是其他的臣子一样,当时可是很勇敢。这个时候的严延年连御史都不算,还只是御史手下一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官。官虽然小,但是胆子却不小,当时他就挺身而出,公然的指责霍光,还说这个霍光作为一名臣子,竟然随意废除皇帝。这就让霍光很是生气,心里想办法一定要教训一下这个小官。

百姓路不拾遗,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得准备墓地了,太守果然被杀

后来过了不久,这个霍光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要处死这个严延年。这个严延年就一直担心被霍光报复,所以回去没多久就自己逃跑了,后来刚好赶上了大赦,所以他才能够活了下来。当初霍光活着的时候,皇帝并没有对霍家怎么样,而霍光一死,霍家就因为谋反被皇帝给满门抄斩。

而这个时候汉宣帝就想起当初那个勇敢的小官,于是严延年就被汉宣帝给任用。后来更是让严延年当了涿郡太守。而这个地方各种势力错综复杂,而且民风还比较剽悍,很不好治理。不过这是其他人,碰上了这个严延年就不一样了。严延年崇尚严刑峻法,一到地方,就接连处死不少人,这让当地的一些豪强害怕,所以就不敢做一些坏事。

涿郡在严延年的治理下,百姓安定守法,更是路不拾遗。其实并非他们主动愿意的,因为如果你不遵守规矩,那么就有严刑峻法来处理你,而且处罚很严重,地方豪强都很是恐惧。在一些列严刑峻法下,这个郡甚至是达到路不拾遗的地步,汉宣帝就夸奖严延年做的不错,还让严延年做了河南郡的太守。这个郡可是很重要的郡,可以说严延年被皇帝很是看重。

百姓路不拾遗,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得准备墓地了,太守果然被杀

确实河南郡在严延年的治理之下,很是安定,然而与此同时每年都要处死不少的人。严延年的母亲看到儿子这样的崇尚严刑峻法,就劝诫他说,虽然现在河南郡看似安定,但是都是依靠严刑峻法达到的,作为太守更应该用仁爱来治理,而不是用刑罚,如果继续如此,必定会给你招致祸患。

当时严延年并未听进去母亲的话,没办法严延年的母亲就哭着说,我看不下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得回去为你准备墓地了。即使母亲如此说,严延年仍然没放在心上,只是认为这个老母亲糊涂了。严延年的母亲看没用,只好摇摇头回老家了。

果然没多久,严延年的一个同事就说这个严延年崇尚严刑峻法,杀人无数。而且这名同事上奏完之后,为了避免严延年报复,直接自杀了。而汉宣帝听说这件事很是愤怒,于是严延年就被处死。而严延年的母亲为他准备的墓地刚好能够用上。

百姓路不拾遗,太守母亲却大哭:我得准备墓地了,太守果然被杀

要说这个百姓路不拾遗本是好事,但是严延年确实依靠严刑峻法达到的,依靠严刑峻法必定不能长远。所以他的母亲才会哭着说,我得去准备墓地了。后果真如此,严延年这个太守被斩杀,墓地刚好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