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大嫂改做小米烙糕,过去每天只挣一百多,现在每天挣三四百块


看到眼前金黄色的小米烙糕没有,一块钱一个,便宜又好吃,大嫂用铲子把热气腾腾的烙糕铲起来,马上就被人买走了,她周围围拢了好多排队买烙糕的人,大嫂就像一个机器人忙来忙去,撂下勺子就是铲子,然后还得给顾客装袋,收钱。

这种小米烙糕已经失传多少年了,四五十年前,在中国北方家家户户有的老太太的家里都会做这种小米烙糕,特别好吃,就是麻烦。得先把小米泡发,然后用石磨碾出米浆,准备好原料,把烙糕锅支起来,烙糕锅底下要烧煊柴禾,因为火太硬烙糕就糊了。过去用的煊柴禾都是用大筢子在山上搂来的,俗称筢搂子。筢搂子最适合摊煎饼和做烙糕用。

大嫂原来在市场卖菜,每天凌晨三点钟就得到批发市场去进菜,然后到早市上来卖,辛辛苦苦一天才挣一百多块钱,现在孩子大了,上学花钱多,她觉得仅仅卖菜无法供孩子念书,有一天大嫂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做烙糕发了财,起来后,在家里翻箱倒柜还还真找到了一个烙糕锅,大嫂想想做烙糕的程序,都还记得,原料也不是问题,她先是在家里做,吃着味道不错。


然后就到市场摆摊做烙糕,没想到生意挺好,但是一个烙糕锅太慢,她就又想方设法到偏僻山村去寻找更多的烙糕锅,踏破铁鞋她终于又买了两个烙糕锅,三口锅就够她忙的了。 有了烙糕锅,接下来要解决的是烧柴问题,烙糕不需要太高的温度,要不然就糊了,现在大嫂烧的是蜂窝煤,炉火温度太高,一开始大嫂把烙糕都烙糊了,没法吃,后来大嫂冥思苦相,想出了好办法,但是大嫂不让告诉别人,这是最关键的环节。

大嫂从此由卖菜改为做烙糕了,一个人在她原来卖菜的摊位上支起了三口烙糕锅,早晨来买菜的老人看到了小时候的烙糕格外亲切,都想尝尝原来的口味,大嫂就给他们每人掰一块尝尝,老人们感叹,小时候的感觉找到了,而且大嫂的烙糕还进行了改良,她还在小米里面加了黄豆,这样烙糕出锅后就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

排队买烙糕的人群里面也有年轻人,这些吃惯了肯德基麦当劳的洋快餐的年轻人,吃了这种北方传统口味赞不绝口,可是他们排队又等不及,买到烙糕的老人就拿出一张烙糕,给年轻人,一边说,小子,拿去吃,这比你那薯条肯德基有营养多了,以后少吃点垃圾食品。


年轻人红着脸,答应着,好咧,不吃垃圾食品了,可是吃烙糕排不上班呀,的确大嫂一个人是有点忙不过来,三个烙糕锅交替着工作,她装料出锅装袋收钱忙的不亦乐乎,真的到了极限了,大嫂一小时能出一百多个烙糕,从早晨五点忙到中午,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劳动强度也是够大的,但是收入也是挺可观的,一天能挣三四百,是卖菜的三四倍,累点也值了。

一开始大嫂还瞒着她怎样控制炉火温度的奥秘,后来看看大家都是吃烙糕的顾客,没有人可能去做烙糕跟她竞争,大嫂还是把烙糕锅从炉子上提起来,让顾客看看她的高科技产品,里面有一个硅酸盐圆片,把它压在炉火上,让炉火散热均匀,而且温度不会太高,大嫂说,这是她老公的发明,还准备申请专利呢。

过去年代,人们没有那么多的食用油,烙糕锅里都是用猪肉皮去蹭几下,防止粘锅,现在植物油味道好像不如用猪皮蹭过的味道好,终究有些东西是找不回来了,能够吃上这么好吃的烙糕,真的感谢大嫂的足智多谋,大嫂说,这也是逼出来的,为了挣钱,什么法子都得想。


一个个烙糕从锅里铲出来的时候,烙糕散发的热气都带着米香,在北方,过去人们想吃一点甜的食品,都是小米加黄豆,食物就有了一种自然的甜味,小米干面子,就是把小米粗粗地磨碎,加上黄豆和成半干不湿的粘稠状,两手团成团,往锅里里一贴,锅底熬着土豆加豆角的大炖菜,菜熟了,干面子也熟了,吃着甜甜的干面子,就着大炖菜,那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现在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后,特别怀恋小时候的口味,煎饼烙糕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但是现代技术制作出来的这些传统食品,味道总是差了那么一点,但是大嫂的烙糕,还真的跟五十年前的感觉一样,估计大嫂的生意会越做越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