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史上意義重大的三次白藤江戰役

2016年3月,越南媒體報道,總理阮晉勇日前批准在廣寧省建設白藤江戰役遺蹟保護區的議案,該項目投資將達到80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350萬元)。之所以要大興土木以保護這個古戰場遺址,乃是因為在這個地方展開過的三次抗拒中原王朝的戰役的勝利,對於越南地方政權的獨立意義重大。

第一次白藤江戰役爆發於公元938年,其時名義上歸屬於南漢國、而實際上呈割據態勢的靜海軍節度使楊廷藝被部下矯公羨所殺。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起兵討逆,越南北部地區發生內戰。矯公羨在內戰中逐漸失勢,遂遣使向宗主國南漢求援。南漢國主劉龑一向對交趾的割據耿耿於懷,認為這是一舉收復的大好時機。隨即任命其子劉弘操為靜海軍節度使,冊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自己則屯兵海門以為後援。但當劉弘操率南漢水軍逼近下龍灣、準備沿白藤江深入時,越南內戰形勢已經有了變化,吳權的軍隊攻破大羅城,殺死了矯公羨,已經基本掃平了反對派勢力。吳權得知南漢水軍到達白藤江口後,即開始預作準備,在江中埋設下眾多木樁,兩岸設下伏兵。當潮汐頂託,白藤江水漫過木樁後,吳權水軍主動與南漢水軍交鋒,繼而佯敗而退。南漢水軍乘勢追擊,等深入白藤江後,吳權伏兵殺出,兩岸箭如雨下,更由於江水漸漸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拱出,南漢艦隊的大船無法動彈,幾面受敵下,幾乎全軍覆沒,主將劉弘操陣亡。

消息傳出,率軍後繼的南漢國主劉龑大哭而退,而吳權則於次年稱王,建立吳朝,與中原王朝斷絕歸屬關係,此為越南地方政權獨立之始。

第二次白藤江戰役發生於公元981年,其時因越南丁朝內亂,大將黎桓趁亂篡位。而北宋王朝宋太宗受邕州知州侯仁寶的建議,也想趁亂收復越北。遂一面下詔痛斥黎桓悖逆之行,一面以侯仁寶率陸軍出邕州,劉澄率水軍出廣州,水陸並進討伐黎桓。戰爭開始後,宋軍侯仁寶、孫全興、陳欽祚部陸軍連續擊敗越軍,奪取諒山。劉澄水軍也在白藤江擊敗黎氏水軍,獲取船隻二百餘艘。但之後,水陸軍匯合後的宋軍,卻因侯仁寶猶豫不決,且中了黎桓獻書詐降之計,防衛鬆弛,被越軍夜襲擊潰,侯仁寶戰死,孫全興、陳欽祚倉皇而退,劉澄水軍孤掌難鳴,在沿白藤江退兵時,更多受伏擊。。。。

第三次白藤江戰役發生於公元1288年3月底,那時元朝發動的第三次討伐越南陳朝的戰役,已經歷了三個多月,在陳朝名將陳國峻的指揮下,陳朝以舉國之兵,與脫歡率領的蒙元大軍僵持於萬劫——白藤江一線,並利用地利、天時的有利條件,積極派出小股軍隊進行遊擊戰,基本截斷了元軍的糧道。迫使脫歡考慮撤軍,就形勢而論,陸路元軍由於擁有大批騎兵,比較容易北撤,而水軍則相對困難。於是脫歡在陸軍退卻前,讓烏馬爾、樊楫的水軍先行沿白藤江退卻,為防伏擊,還專門讓程鵬飛、塔出率一隊騎兵沿岸護送。但由於陳國峻事先已安排破壞了沿岸道路,熱帶叢林地帶不利騎兵部隊運行,使得護送的元軍很快就與水軍失去聯繫。4月8日夜,元朝水軍前鋒劉珪部在竹洞水域遭到陳朝水軍伏擊,加上陳軍阮春部的弓弩部隊沿岸猛擊,元軍大敗。竹洞遭遇戰的第二天,烏馬爾被迫率元水軍主力改道沿石泊河進入白藤江主道,而這正中陳軍包圍,陳國峻放棄了對脫歡陸軍的尾追,而把主力移向白藤江,陳聖宗、陳仁宗也親率侍衛軍助戰,戰鬥從4月9日凌晨打響,元軍龐大船隊遭到陳朝越軍四面攻擊,陳國峻針對退潮時元軍大船相互掣肘的弱點,下令用火箭攻擊,元軍終於崩潰,主將烏馬爾、樊楫、昔裡吉等都被擒獲,四百多艘戰船被繳獲,幾乎無一將逃脫。這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最大的一次對外征戰的失敗,而越南陳朝在抵禦了蒙元三次大規模攻伐後,最終贏得了自身的獨立。

越南史上意義重大的三次白藤江戰役

1288年白藤江戰役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