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治指南

該病常見的誘發因素有①股骨頸骨折或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②酗酒、③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④減壓病、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其病理特徵為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以及隨之而來的修復反應,且壞死與修復反應交織進行,最終導致股骨頭塌陷,髖關節出現退行性關節炎。

本病好發於20~50歲的男性,部分患者雙側同時受累。該病起病緩慢,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容易漏診和誤診。早期髖部輕度疼痛,關節活動正常或輕度受限。隨著跛行和髖痛加重,患髖呈屈曲、內收、攣縮畸形,外展及內旋受限。晚期出現骨關節炎的表現。

CT和MRI是早期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特別是在骨壞死的早期階段僅有骨髓改變時,準確性達90%以上。國際骨循環研究會根據股骨頭病變的範圍和程度建議將該病分為5期。

相關鏈接:

諮詢電話:15938843939

☆常規進行骨科疾病的診療、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