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小朋友,你們今天吃了幾碗飯呀?”

小朋友A“老師,我吃了1碗。”

小朋友B“我吃了5碗!”

小朋友C“老師,我吃了100碗呢!”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上面這些對話,我經常在幼兒園孩子身上聽到過,這種情況,其實是小朋友對於物體數量的概念不清晰,

導致他們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會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說,而沒有考慮過數量背後代表的實際物品數量關係。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大部分孩子,在沒有對數量關係有了清晰明確的認知後,直接開始學習數量的加減,是不符合正常的認知順序的。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這裡分享兩個利用實物,讓孩子迅速理解物品數量關係的遊戲

1、誰的積木更多?

樂高積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顏色鮮豔,如果將積木疊放在一起,視覺對比效果會非常強烈。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選擇幾塊形狀大小一致,但顏色不相同的積木,以疊放的形式,隨機拼成兩列,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在積木下附上一張白紙,先問寶寶,這兩列各是幾個,帶著孩子一起數一數,記錄下每一列的數量,最後對比積木高度,寫下大於>/小於<符號。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具體的積木數量,到抽象的數學符號,讓孩子可以更直觀的看到兩者間的相互對應情況,更好理解數量大小關係。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2、誰的撲克牌更大?

收集10以內帶方塊/梅花圖案的撲克牌,隨意扔出兩張牌,問問孩子哪張牌代表的數量更大。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相較於樂高積木來說,撲克牌的一個好處在於,可以更直觀的看到10以內數量情況。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孩子可以直接點數牌面上的圖案,根據點數的結果,直接比較大小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尤其是撲克牌的對角線上,會直接寫下符號代表的數學符號,孩子在點數的時候,可以對應到數學符號上,一舉兩得。


孩子說話沒條理,可能是缺乏數感,2個遊戲迅速培養量的感知

理解數量的大小關係,是讓孩子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第一步。

【免費分享】全球銷量千萬的美國數學繪本——《MathStart》,還搭配我們自己的翻譯和閱讀指導喲~

關注【何秋光學前數學】私信關鍵詞“美國繪本”給我,獲得資源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