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小朋友,你们今天吃了几碗饭呀?”

小朋友A“老师,我吃了1碗。”

小朋友B“我吃了5碗!”

小朋友C“老师,我吃了100碗呢!”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上面这些对话,我经常在幼儿园孩子身上听到过,这种情况,其实是小朋友对于物体数量的概念不清晰,

导致他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说,而没有考虑过数量背后代表的实际物品数量关系。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大部分孩子,在没有对数量关系有了清晰明确的认知后,直接开始学习数量的加减,是不符合正常的认知顺序的。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这里分享两个利用实物,让孩子迅速理解物品数量关系的游戏

1、谁的积木更多?

乐高积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颜色鲜艳,如果将积木叠放在一起,视觉对比效果会非常强烈。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选择几块形状大小一致,但颜色不相同的积木,以叠放的形式,随机拼成两列,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在积木下附上一张白纸,先问宝宝,这两列各是几个,带着孩子一起数一数,记录下每一列的数量,最后对比积木高度,写下大于>/小于<符号。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具体的积木数量,到抽象的数学符号,让孩子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两者间的相互对应情况,更好理解数量大小关系。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2、谁的扑克牌更大?

收集10以内带方块/梅花图案的扑克牌,随意扔出两张牌,问问孩子哪张牌代表的数量更大。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相较于乐高积木来说,扑克牌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更直观的看到10以内数量情况。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孩子可以直接点数牌面上的图案,根据点数的结果,直接比较大小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尤其是扑克牌的对角线上,会直接写下符号代表的数学符号,孩子在点数的时候,可以对应到数学符号上,一举两得。


孩子说话没条理,可能是缺乏数感,2个游戏迅速培养量的感知

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是让孩子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步。

【免费分享】全球销量千万的美国数学绘本——《MathStart》,还搭配我们自己的翻译和阅读指导哟~

关注【何秋光学前数学】私信关键词“美国绘本”给我,获得资源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