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绩的公布。孩子的成绩一直是家长心头的一根刺,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家长见面的寒暄从去哪儿玩直接变成了:

“你家儿子考试怎么样?”

“别提了,那点儿分数提起来都丢人,我告诉他暑假别想玩儿了,直接去补习班老老实实补课吧!你儿子呢?”

“我儿子这次三科都在95分以上,前三呢,这不刚要去给他买点儿好吃的奖励奖励呢。”

中国的应试教育下,没有哪个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分数,但大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却有失偏颇。无论考的好不好,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帮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大的进步呢?

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今天小宝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身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成绩的好坏。

孩子考得好:

奖励型:我们家儿子真棒!想吃啥跟妈说,妈给你做!零花钱翻番!

夸耀型:我们家儿子就是智商高,稍微抓一下学习成绩就上去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期末成绩获得很好的成绩之后,就放任孩子随意玩耍,想干嘛就干嘛。首先,成绩上来说,孩子的能力是一部分,但也有一种运气的成分:考试的内容刚好是孩子会做的内容。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孩子获得优异成绩的时候,可以抓的不那么严,但一定要巩固,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学习成绩,而不会偏差太大。

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孩子考得不好:

穷追不舍型:你看看你期末考试考了个啥样子,还好意思看电视?还不去看书?

施加压力型:这个暑假你别想着玩儿了,我给你报了3个补习班,好好把这些都补回来,你可要好好学,别把妈给你交的钱都浪费了。

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以上两种做法有欠考虑。成绩既然已经定型,那都是过去式,并不代表将来会一直如此。在这种时刻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励。除了鼓励以外,我们当家长的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弱项进行强化,强项进行巩固。

一项数据调查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根源追溯。

那么怎样才能解读期末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第一步: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

原因1:基础知识掌握较低

对策1: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

原因2:对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技巧不熟

对策2:从一道题上升到另一道题,多做练习,熟练这类提醒,融会贯通。

原因3: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

对策3:锻炼应试技巧,保持平常心,养成答题完检查的好习惯。

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第二步: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将前后几次的单科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前后分数的涨跌进行分析,外在原因(对科目某一领域的不了解、学习吃力)或是内在原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这一点抓住后,可以避免孩子在后期产生厌学的情节。

将所有科目成绩进行比较,保优强弱,巩固擅长的科目,加强短板的科目,这样才能把精力用对地方,这样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方向也更有帮助。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些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项专项训练。在少年时期今早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智力全面发展。

期末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最应该做这3件事,下学期不用愁!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孩子最需要的其实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考试范围,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看到孩子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