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從你進家門的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

家是休息的地方,是“加油站”,所以家應該是和睦的、溫馨的,是其樂融融的。但如果媽媽一回到家裡,臉上便陰雲密佈,或者是唉聲嘆氣,那麼無疑就會把家庭氣氛弄得很緊張,給其他的家庭成員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因為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壞情緒猶如病毒,一個人打噴嚏,大家都會跟著感冒。

為什麼有的家庭永遠是一副其樂融融,家人相親相愛。而有的家庭卻像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家人針鋒相對,毫無半點溫情而言。

其實這些和家人在進門時的表情有很大關係。世界上從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懂進門藝術的家人。

1

媽媽下班回家,看到兒子正在看電視,忍不住怒吼:“前三名都考不進,還有臉看電視!”

17歲的少年一肚子憋屈:“我不過是剛回到家,看到電視開著,就湊上去看了幾眼。再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幹嘛老和我過不去?”

媽媽繼續歇斯底里地大吼:“我告訴你,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你要考不上大學,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沒關係!”

家裡的陰雲密佈,讓少年的內心憋屈得像一座火山。他想出去喘口氣,剛走到家門口,突然看見鞋櫃上有一個榔頭,火山一下子爆發了。

他失去了理智,操起榔頭衝進屋,朝媽媽的後腦勺重重地錘下,媽媽應聲倒地。

這是發生在浙江金華的一起真實案件!

是什麼導致了這起人倫悲劇?有人說,是應試教育的重壓;有人說,是感恩教育的缺失;也有人同情這個少年,說“他的母親管教未免太嚴”。

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總覺得還有另外一些原因。

聽一位醫生朋友說過一個病例:一名健壯的男青年,平時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可是開車的時候,他每過一會兒,身體就會向一側抖動一下,旁邊的人看了都害怕。十幾年來,青年多方求醫,卻不見效果。

原來,在他7歲時,有一天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到家一直哭。父親回來見此情景,不但沒有安慰,還非常生氣,把手提包往沙發上一扔,面目猙獰地衝上去做了一個要踢孩子的動作。雖然沒有真正踢下去,孩子卻被嚇得不輕。從此,他每過幾分鐘就抽搐一下,一抽就是十幾年。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從你進家門的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

孩子或許不會說話,或許不善於表達,但是他們什麼都懂!那雙靈敏的耳朵會把這些信息傳達給幼小的心靈,就像電腦CPU存下病毒難以清除一樣,會對他們以後的人生有著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相當多的親子矛盾,都源於父母回家進門時的表情。很多人工作一天之後,積累了一肚子的怨氣,回到家時,板著一張臭臉。得知孩子沒寫完作業就看電視,就張口責備:“還有臉玩!趕緊寫作業去!”孩子的氣無處可撒,衝家裡的小貓踹了一腳。受驚的小貓猛地一竄,將茶几上的花瓶打翻,玻璃碎了一地……

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下,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期望別人怎麼看待他,他想從所做的事情中獲得什麼。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

逆反並非孩子獨享的,其實成年人也有。

之所以我們不理解孩子,是因為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問題,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這樣以來你怎麼可能得到孩子想要的答案。

沒有平等的對話哪來真正的瞭解,父母應該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跟孩子成為朋友。

這說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父母很難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覺得自己是“老子”。

也許,你會覺得和同齡人相處很容易,但和孩子相處卻很困難,因為你和朋友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而與孩子你還沒有找到共同的話題和興趣。

要求孩子學習,並不是讓父母停止學習,孩子的興趣,父母也需要了解,這是搭建共同話題的平臺。

2

回家,是與孩子的“再一次見面”,這一面決定了如何判斷你這一天的狀態,並且在接下來的整個晚上,這個判斷都會在腦海裡佔據主導地位,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不懂進門藝術的家人。

換一種方式進家門,垃圾情緒的傳遞鏈在進門的時候就被截斷了,留在家裡的,是一片平和與溫馨。

每一個人在進家門前,都有必要管理一下自己的面孔。把疲憊、慍怒、憂愁的表情卸載,更新為輕鬆、愉悅與舒展的臉龐。

首先,關心一下自己的面孔。

回家前,先用隨身的鏡子看看自己的臉,我們是否不小心把壞情緒帶回來了?

如果發現自己臉色不好,不如先給自己一個微笑,即便只是刻意的嘴角上揚,也會給人的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

人一旦有了笑容,憤怒的、抱怨的、憂愁的話常常就說不出口了,即便是糟糕的消息,臉上的笑容也會讓聽者覺得“這不是什麼要命的難題”,反而會往積極的方向去想事情。

如果發現自己的面孔很糟糕,又笑不出來,不如先讓自己舒服一些,彆著急回家。

可以在小區的椅子上坐一下,嚼一塊口香糖,或是把車停好,聽一下電臺的節目……總之,以令你感到舒適和放鬆的方式,休息片刻,補充一些能量。先讓自己OK,才有能力帶領全家人OK!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從你進家門的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

然後,關心一下家人的面孔。

人心情不好,自然就會寫在臉上,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如果發現家人的面孔不小心帶了壞情緒,我們不能要求對方“你要笑啊”,而是應該放下手頭的事,及時地給予關懷,這樣許多大事都會變小。

有的孩子一回家就摔門,或是一言不發,其實這是孩子希望獲得注意和幫助的方式。這時候,父母很可能會因為孩子的糟糕表現而大發雷霆,從而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如果給予孩子適當的關心,你會發現,孩子的表情會很快變得緩和、舒展。

為了不傷害你的孩子,作為父母,要學會把亂七八糟煩心事兒擋在家門外,面帶著微笑回家。

家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笑了,其他人也會受到感染。回家時的一個笑容,就是帶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係;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

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從你進家門的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從你進家門的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