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最強大時,到底是漢武帝時還是漢宣帝時?爲什麼?

嶽曉瑤

如果對比漢武帝和漢宣帝的話,可能很多人會選擇漢武帝,畢竟他為大漢帝國的開疆拓土立下了豐功偉績,歷史影響深遠。但據後來的多項學術研究資料顯示,實際上,漢宣帝時期更勝漢武帝時期一籌,成就了最鼎盛時期的大漢帝國。


漢武帝的功績歷史不必多說,這裡重點先介紹一下漢宣帝的生平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登基後改名為劉詢),漢武帝劉徹曾孫,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共25年。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

其實,漢宣帝童年趕上了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家族幾乎滅絕。自幼入獄的漢宣帝在獄中一呆就是數年,後來,漢武帝大赦天下,他得以出獄,住到了曾外祖母府中。成年後又混跡於長安市井。漢昭帝無嗣駕崩後,昌邑王劉賀做了二十七天皇帝被霍光廢掉,之後,劉病已被選中作為漢昭帝的繼承人,繼承了皇位。

漢宣帝即位時,漢朝是內憂外患:內有權傾朝野的霍光; 外有匈奴等遊牧民族等強敵環伺。

為了讓八方來朝,漢宣帝煞費苦心,他主要做了兩件事:首先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其次是利用匈奴內訌,使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附大漢。在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上,除了匈奴,還有一個對手就是西羌,其勢力範圍當時大體在河西走廊一帶。漢宣帝即位後,採納老將趙充國的策略,以武力打擊和分化瓦解相結合,有效地解決了羌人叛亂的問題,維護了通往西域和中亞的絲綢之路的暢通。

總的來說,漢宣帝設立了西域都護府,解決了匈奴和西羌問題,鞏固了絲綢之路,是第一位將絲綢之路納入國家行政管理的皇帝。


漢武帝與漢宣帝二人執政時期相比較。

1.人口數量

漢武帝時期,人口最多時約為三千四百萬人,人口最少時約為一千三百萬人;

漢宣帝時期,人口最多時約為五千萬人。

2.糧價:

漢武帝時期,受對匈奴的戰爭影響,一石谷的價格上漲到百錢以上,甚至數百錢。

漢宣帝時期,糧食連年豐收,一石谷的價格降到只有五錢。雖然穀賤傷農,但這也說明漢宣帝時期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儲備極度充盈。

3.匈奴:

漢武帝時期,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謀開始反擊匈奴,先後多次開展對匈奴的系列會戰,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決戰中擊敗匈奴,奠定了戰略上西漢對匈奴處於優勢的地位。但是,匈奴還沒有真正臣服,後期雙方仍有戰爭發生。

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2年,漢朝出兵16萬,兵分五路征伐匈奴,這是兩漢歷史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兵出征,此役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後,經過10年左右的持續打擊,匈奴從此一蹶不振,對漢朝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逆轉。


史說新傳

漢朝最強盛時,是在漢宣帝時期。

在漢朝的皇帝裡,漢高祖和漢武帝都非常著名,似乎漢宣帝是一個不太被人們關注的皇帝,正史上對漢武大帝一般都是大加褒獎和渲染,也降低了人們對其他漢皇的關注,人們對漢宣帝的事蹟不是很熟悉。

可是漢宣帝實際上一生功績卓著,品德高尚,而且漢王朝最強大的時期,就是在他統治時期。

漢宣帝名劉詢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子,他是西漢第十位皇帝,他在位時間不長,只有25年,但是史學家卻認為他在位時國家繁榮到了頂峰,而且他的文治武功,一點不比他的曾爺爺漢武大帝遜色。

漢武帝之所以名頭很響,原因很多,比如他在位長達54年,他上承“文景之治”,敢於啟動軍事力量打擊入侵邊境的匈奴,在捍衛民族尊嚴方面,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

但是在他統治的後期,因深受巫蠱之禍而朝政混亂,以致於漢宣帝從小便東躲西藏,過得比較慘。

漢宣帝登基之初也沒有機會掌握實權,此時他收住適時藏住鋒芒,後來他真正掌權,距他登基之初已經六年。六年內漢宣帝容忍積蓄,讓他對朝政瞭解更清楚,他親征臨朝後,特別能體會民眾疾苦。

漢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可謂“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在軍事上,漢朝徹底擊潰了匈奴力量,迫使其歸降漢朝,這時的疆域也擴張到了今天的中亞地區,並確立對西域地區的統治,史稱“孝宣中興”。

這時候的漢朝,綜合國力大大領先於世界其它國家,而且當時的武力強盛、經濟繁榮都比以往更甚。漢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這一點是不可辯駁的。

可惜的是,漢宣帝劉詢英年早逝,年僅42歲時,他就因病死於長安未央宮。

我以為,如果上天再能給他幾十年時間,相信漢宣帝一定能把大漢王朝帶到一個更繁榮富強的國力高度。


蘭闍讀書

漢宣帝時期。

漢孝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 ,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

漢武帝雖然消滅南越、猛烈打擊匈奴,但是由於用力過猛,導致武帝執政後期,社會出現動盪,民生出現凋敝,所以武帝及時轉入休養生息,維持了帝國的穩定。

武帝在位時期,向南消滅南越、向西南收服西南夷,向西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向北猛烈打擊匈奴,迫使匈奴出現分裂,向東消滅衛滿朝鮮,設置漢四郡。向東南開闢新航路,海上絲綢之路由此發端。

而在漢宣帝時期,匈奴在漢朝的不斷打擊下終於走向分裂。

前72年漢朝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取得漢朝在西域的絕對優勢,前60年,漢朝在輪臺設置西域都護府,標誌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

前60年,漢朝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

漢宣帝在位時期,社會經濟達到極盛,版圖達到極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領袖詩詞《沁園春·雪》中的幾個天驕人物。漢武大帝之時,漢匈戰爭漢朝扭轉了頹勢,衛青、霍去病一掃匈奴多年耀武揚威的歷史,漢朝不再以和親委屈求全。在漢武帝之前,因為漢高祖劉邦經歷“白登之圍”敗於匈奴,不得不採取和親應對匈奴,是漢武帝一雪前恥。但漢武帝的對匈奴戰爭,也嚴重消耗了漢朝的國力,雖然造成漢強匈弱的戰局,但匈奴並未被完全降服,漢朝的國力也並未到最強大時期。

漢朝國力最強盛時期,是漢宣帝劉病已時。實際上,漢宣帝時期,才是漢朝真正的揚眉吐氣時代,漢宣帝之前,漢匈戰爭互有勝敗,我們只看到了衛青、霍去病的赫赫戰功,沒有注意到匈奴實際上也有多次大勝漢朝的歷史。比如趙破奴2萬鐵騎受降城之沒,李廣利3萬鐵騎天山被圍,損失過半、李陵5千步兵浚稽山失敗投降,甚至還有李廣利7萬鐵騎燕然山全軍覆沒的悲慘歷史。為雪前恥,漢宣帝派兵十六萬發動了兩漢以來對匈奴的最大一次戰爭,終於一戰奠定了勝局。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投降漢朝,漢宣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天山南北、廣袤西域納入漢朝版圖,這才是漢朝國力最強大時刻。我們得記住一個人的名字,他的名字叫鄭吉,首任西域都護府長官,就是他破車師,降日逐王,使車師、鄯善、烏孫、大宛等西域諸國盡歸漢朝之列,給爭鬥七十餘年的漢匈戰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儘管就後世的知名度而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固然是威名赫赫,但真要論漢朝綜合國力最強大的時代還是得算漢宣帝時期

漢宣帝一直秉承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一方面他廢除了漢武帝時期繁重的賦役和嚴苛的刑罰,但另一方面對作奸犯科的行為也絕不姑息養奸。對內他整飭吏治、休養生息;對外他設西域都護府,從而將新疆地區納入中華版圖,接見匈奴呼韓邪單于,止息漢匈之間的長年戰爭,又起用趙充國等名將平定西羌。對漢宣帝劉病已的功績《漢書》是如此記載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相比之下漢武帝時代儘管對外開疆拓土看似風光無限,但我們是以後人的眼光看待歷史——我們享受到了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好處,但對身處這兩個時代的百姓而言:漢宣帝時代的百姓顯然比漢武帝時代更幸福——在漢武帝統治時期漢朝人口由此前的穩步上升一下轉變為“海內虛耗,人口減半”。與此同時漢武帝迷信神仙方術、好大喜功、嚴刑峻法,晚年釀成巫蠱之禍。

而漢宣帝劉病已可以說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少有的完美之君:秦皇、漢武儘管對外開疆拓土,然而對內卻橫徵暴斂、賦役繁多,在他們治下的百姓遠沒漢宣帝劉病已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宋朝皇帝治理下的國家儘管經濟繁榮,然而對外一直處於屈辱狀態;唐太宗李世民倒是文治武功絕卓絕——對內開創貞觀之治,對外滅東突厥掃除外患,然而在個人私德上卻有殺兄逼父的汙點。漢宣帝劉病已論開疆拓土不及秦皇漢武,論經濟建設不及宋朝皇帝,就知名度而言同天可汗李世民似乎相去甚遠,可以說他治下的華夏帝國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難能可貴的是儘管哪方面都不是十分突出,但哪方面都絕對不弱,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一段對外開疆拓土和國內經濟民生難得的協調發展時期,與此同時漢宣帝劉病已在個人私德上也是完美無瑕的,我們似乎無法從他身上找到任何缺點。另外即使單純以疆域而論也請大家記住: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是在漢宣帝時期,而不是漢武帝時期,而這一機構的設置標誌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華版圖。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肯定是漢宣帝時期,這個基本毋庸置疑。

漢武帝時期的強大,是在軍事方面的表現,導致看起來很強盛,但是在經濟和民生髮展方面遠遠不如漢宣帝統治時期。

而漢武帝時期的經濟也主要是依靠前面幾位皇帝的累積,才使得漢朝看起來很富裕。自從漢武帝窮兵黷武以來,百姓民不聊生,晚年武帝昏庸,已經有了亡國的徵兆,幸虧武帝及時改正,才避免了亡國。


而漢宣帝則不同,這是一位傳奇的皇帝,自小在民間長大的他,在位期間很注重民生的發展,修補性的改正了武帝晚年犯下的政治錯誤,同時在軍事上徹底解決了匈奴,使得匈奴入朝稱臣。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真正的有效的控制了西域,使西域徹底控制在漢朝手中!

漢朝在宣帝時期才真正達到巔峰,不管是在軍事、經濟、文化、疆域各方面,都是武帝時期所達不到的。

我們之所以那麼推崇武帝,是因為武帝的強勢,敢於打擊匈奴,做了前面幾位帝皇無法做到的事情。武帝的強勢造就了當時漢族的血性,這是漢族最有血性的時期,這才是我們推崇武帝的原因。

但是,武帝取得的成就的確不如宣帝!


書染筆墨

根據古代諡法,經天緯地曰"文",開疆拓土曰"武"。劉徹之所以諡號"孝武皇帝",是從公元前一百三十三年到公元前九十年,十一次征伐匈奴。漢兵得利,匈奴運颺,雪歷來國恥。復徵南越、甌越、閩越,皆內屬之,分兵下朝鮮,設玄菟、樂浪、真番、歸屯四郡統一之。遣使通西域諸國,天山南北亦羈縻於中國。文治方面"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但晚年犯有嚴重錯誤,司馬光說":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之所以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也"。從司馬光所說"顧託得人",是指霍光輔佐漢昭帝、漢宣帝治國時期,調整了漢武帝時期的政策,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國力得到恢復而已。所謂"昭宣之治"遠不如漢武帝在位初期國力強盛。


SirJanzen

漢朝最強大時,我覺得是漢武帝時期,在這個時期漢朝的思想上得到了統一,皇權得到加強,擴大了領土。

漢宣帝時期雖然採用修養生息的政策,但漢朝的國力還遠遠達不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成立之初,使用了60年左右的‘無為而治’的方針,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才達到最強,漢宣帝用20年時間能做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