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國內汽柴油消費驅動因素分析

國際原油價格總體上漲,WTI價格從2017年底的60美元/桶漲至如今的73美元/桶;中美貿易戰波瀾疊起、中國原油期貨上市;環保“回頭看”席捲北方地區;2018年上半年對於成品油市場來說是不平凡的。

那麼,下半年市場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先不考慮下半年有哪些大事件已經在醞釀之中,我們主要來分析下半年影響汽柴油消費的驅動因素。

一、影響汽油消費的利好和利空

其實目前來看,國內市場上對於汽油需求最大利好就在於工商監管及環保加強形勢下,調和油資源不會大幅增長,甚至有下滑的跡象,隆眾瞭解到,在6月份環保督查的打壓下,東北及山東很多中小型調和油廠家悉數關停且開工時間仍是未知數。

從市場反饋來看,汽油的消費量一直是比較穩健的,甚至部分季節會出現比較低迷的態勢,首先是因為汽車消費量一直是處於低速增長形勢,高鐵、新能源、共享單車、乙醇汽油等的快速發展,都對原本就不溫不火的汽油市場形成打壓。6月25日交通運輸部制定的《交通運輸服務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已經明確指出,重點區域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作業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替換。2020年年底,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所以說下半年汽油消費增速上並不樂觀,不過總量上預計變化不大,隨著下半年新產能釋放,汽油產量還有增長空間,不管是主營還是地煉,都在力保原有銷量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突破口。

二、影響柴油消費的利好和利空

目前來看,對於柴油消費最主要的利好在於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形勢下,國家對於超載車的治理,以及對於調和油及國五以下資源的嚴格監管,《行動計劃》中也提到,重點區域採用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以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整治為抓手,嚴格實施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大力推進國Ⅲ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採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到2020年年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淘汰國Ⅲ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主營及地煉也紛紛開始調整生產工藝以生產國五國六標準油品為主,現在廣東地區國六升級已經開始,國六時代的腳步越來越近。

對於柴油消費的主要利空在於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環保壓力下對於下游柴油用戶的嚴格監管、以及LNG替代作用日趨明顯。

下半年國內汽柴油消費驅動因素分析

下半年國內汽柴油消費驅動因素分析

從近13個月的PMI指數和貨物週轉量來看,在2月份迎來低谷以後,目前基本上恢復到了2017年10月份水平,這也意味著柴油需求增長難有較大突破。

上半年波瀾迭起,下半年任重道遠,2018年下半年的市場還是充滿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