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工程”这个词可能要被抖音给干掉了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对“微小个体”赋权的去中心化时代,每个小我通过自媒体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就像抖音上所呈现的,一个手机,一段音乐,就能让自己成为中心,站在舆论舞台中间被全民围观。抖音干掉的不仅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在赋权中打破了差序格局,而赋予了小城传播自信,这场传播革命中,无数像正定这样的小城会享受到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红利。

“政绩工程”这个词可能要被抖音给干掉了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作者脑子有问题,这都哪跟哪啊?“抖音”怎么跟“政绩工程”扯上关系,又怎么把这个词干掉了?都是啥乱七八糟的神逻辑。且慢骂作者,讲真,当我看到抖音跟正定合作准备搞事情时,脑子里立刻冒出了这个念头:抖音发掘出这种让“小城市”出道的模式,很多城市再也不用走那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式劳民伤财的形象传播路径了。小城市用短视频撬动大传播,自下而上,低成本,深度全景传播,民众喜闻乐见,花多少钱的“形象工程”才有这样的效果?

怎么办?传播的势利和功利,逼出了小城市很多“出位”乱象。有的是炒作,通过抢名人去出位,几个地方争一个虚构的历史名人,撕得头破血流。抢诸葛亮,抢张飞,抢孙悟空,甚至出现了两县争抢西门庆故里、武大郎家乡的荒诞新闻。有的是蹭热点,蹭别人的热点上头条,蹭得好还行,蹭不好蹭出一地鸡毛。更多的是搞政绩和形象工程,通过砸钱砸出点水花,制造轰动效应。一些地方为了上头条真是绞尽脑汁:有贫困县,耗资多少亿打造什么不夜城,搞什么灯光之都。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方,搞吉尼斯记录,花钱请一堆明星搞形象晚会,为了达到传播效果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有些地方官员也挺冤的,不“折腾”一下,很难有传播效果,小城市想突破那种大城市中心的传播瓶颈,太难了。梳理一下“政绩工程”的新闻曝光史,搞这些工程的主要是一些小城市小县城,折腾工程之外,传统“差序传播格局”下他们能吸引外界目光的方式太稀缺了。

“政绩工程”这个词可能要被抖音给干掉了

抖音的新媒体传播模式,也许能让那些陷于传播瓶颈的小城市找到一条突围之路。无须再走那种既耗费巨大成本、又被老百姓和媒体指着鼻子骂的“政绩工程”之路,抖音上让城市成为网红、用短视频撬动大传播,可能是一条低成本大影响的资源发掘路径。在这个平台上,每个本地用户都是传播本地形象的大使,每一个带着地方元素的短视频都可能带动起一次传播节奏,每个资源节点都可能因为网红而成为中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小城市小地方,越能形成大传播。自上而下的政绩工程式传播,效果是递减和负面,与民众无关。而抖音式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由人而物的传播,则能起到病毒式扩散效果。人以群分,这种传播很容易将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凝聚成圈,扩散成群,最大限度地推广地方。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传统的传播格局中,北上广之类大城市被过度表达过度关注,小城市小地方成为传播的盲区。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对“微小个体”赋权的去中心化时代,每个小我通过自媒体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就像抖音上所呈现的,一个手机,一段音乐,就能让自己成为中心,站在舆论舞台中间被全民围观。

抖音干掉的不仅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在赋权中打破了差序格局,而赋予了小城传播自信,这场传播革命中,无数像正定这样的小城会享受到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