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破6.5,幾乎抹平年內漲幅!紡織外貿企業:總算能喘口氣了

還記得去年被人民幣升值所支配的恐懼嗎?

今年年初,人民幣一路大漲升破6.3,漲幅超過3.64%。然而,隨著美元指數不斷走高,國際格局變數頻生,人民幣匯率從四月開始一路波動下跌至今,年初的漲幅幾乎下跌殆盡,速度遠超預期。

6月2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逾200點,報6.4938,刷新逾五個月新低;離岸人民幣走勢同樣疲軟,6月21日跌破6.51關口,創下1月11日以來新低至6.5160,幾乎抹去了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岸價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快速下跌,這也是2月9日以來的最大降幅,貶值至2018年1月12日以來最低!

回望年初時,在岸人民幣最低為6.5358元,離岸人民幣最低為6.5439元。人民幣距離前期低點,僅剩一步之遙。

人民幣破6.5,幾乎抹平年內漲幅!紡織外貿企業:總算能喘口氣了

01

美元走強,新興市場貨幣大跌

本次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強。

2018年4月2日以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累計下落1942點。2018年6月21日美元指數最高曾衝至95.54的高位,為2017年7月14日以來最高值。

強勢美元給全球市場帶來巨大的波動,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更是呈多米諾骨牌式貶值,人民幣已經是相對韌性較強的。

2018年1-5月,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與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分別下跌了34%、15%與6%,在一段時間內,阿根廷、土耳其與俄羅斯國內甚至出現了“股債匯”三殺的不利狀況!

在“美元魔咒”背景下,連經濟增長前景和債務情況較好的部分亞洲新興經濟體也未能倖免。韓國、泰國都屬於經常賬戶處於盈餘狀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但韓元、泰銖近期雙雙慘遭拋售,位列新興市場貨幣中下跌最為劇烈的品種之中。

6月21日,韓元、泰銖聯袂下挫。美元對韓元上漲至1112.43、美元對泰銖上漲至32.967。6月12日以來,美元對韓元上漲了3.28%,美元對泰銖上漲了2.72%。

有報道指出,今年目前為止,投資者從印度、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撤出資金已經達到190億美元,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資金流出速度!

02

破7是大概率事件?

從4月2日,中美拉開貿易戰序幕之後,不足3個月時間裡,在岸人民幣已經狂貶約2300個基點,人民幣中間價也一路走跌,從4月2日至6月20日累計跌掉1822個基點。

目前分析師們對未來的匯率走向意見不一。不少業內人士普遍預計,人民幣年內貶值風險依然可控,只要國內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年內人民幣對美元雖然可能難現年初強勢,但不至於出現大幅貶值。也有觀點認為,貿易戰當前,人民幣匯率應該貶值。

九洲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研報中指出,央行應該放棄“保匯率、棄外儲”的思想,減少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應效仿日本、歐洲,允許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平上進行貶值。在特朗普首先“失信”的背景下,中美貿易問題愈演愈烈,徹底改變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均衡匯率基礎,美國有錯在先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匯率貶值。中國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反而可以大大改善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被動局面,獲得更大的迴旋空間。

人民幣破6.5,幾乎抹平年內漲幅!紡織外貿企業:總算能喘口氣了

鄧海清:人民幣匯率貶值破7是大概率事件。

人民幣破6.5,幾乎抹平年內漲幅!紡織外貿企業:總算能喘口氣了

特朗普4月16日在推特上炮轟人民幣玩“貨幣貶值遊戲”。4月2日,人民幣一改年初以來的升值態勢,開始一路貶值。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正考慮用人民幣貶值應對當前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一些高級官員正在評估匯率貶值對出口、相關公司行業和經濟的潛在影響,並對不同貶值幅度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

人民幣是否貶值取決於中美貿易爭端問題的進展。中國考慮的貶值方式可能是循序漸進的,而非一次性的,以降低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路透社也發表文章稱,隨著中美貿易形勢的惡化與深入,中方可能引導人民幣貶值,近日貶值迅速但監管層並未出手,可看出其態度。

03

紡織出口企業表示:喜聞樂見

人民幣幣值變化對外貿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勞動密集型和即時結匯的企業可能相對受益。

浙江一家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先生打了個比方,假如一件出口貨物的價值是5萬美元,以前兌換成人民幣約為31萬元,匯率變化後就變成了32.1萬元,什麼也不幹就多賺了1.1萬元。若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美元的訂單,匯兌收益更是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讓我們鬆一口氣,客戶把美元打到公司賬戶之後,我們可以選一個匯率較為理想的時機兌換成人民幣。”安徽某紡織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者。

經歷過去年人民幣匯率波動,浙江某外貿生產企業的季經理說:“匯率趨勢明朗的時候,價格按照過往的合同執行即可。貶值後差不多每個客人都要重新談價錢,議價時間大大延長,拖個十天半月很正常。以往一年能下10個訂單,現在可能變成8到9個了。”

“近幾年,企業越來越不敢接大單,因為人民幣匯率浮動比較大,而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小型外貿企業缺少對於匯率波動的判斷力,所以不敢輕易接大單。”寧波一家工貿企業總經理朱先生表示,“企業甚至有一次真實體驗,因為跟一個美國客戶簽訂了一筆幾百萬美元的合同,訂單週期很長,就是因為匯率變動的問題,企業損失巨大。”

除了即時結匯的企業,另一部分企業選擇遠期結匯,跟銀行提前鎖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匯率,從而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風險。不過如果未來匯率波動不明朗,企業可能蒙受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