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刘书龙

“济南潇洒似江南”,多少年来,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这句诗已经和唐代大诗人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济南名士多”,清代乾隆年间“江西才子”刘凤诰撰的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还有清末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语一起,成为济南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意义、最响亮的文化名片,被人们无数次地称引,以至于许多人因此而产生了这样的错误判断:能对济南的风光特色作出如此准确贴切的概括的黄庭坚肯定到过济南、尽情领略过济南的湖泉胜景吧!这句诗肯定是他在尽情领略过济南的潇洒风光后的由衷之言、即兴之语吧!笔者也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些报刊文章和书籍中把黄庭坚和曾巩、苏轼、苏辙、元和问、赵孟畹热艘黄鹆形焦媚系拿。其实,这是不对的。虽然黄庭坚在元丰年间曾经对济南的潇洒风光十分向往、心中怀有很浓的济南情结,并且写下了“济南潇洒似济南”这样的千古佳句,可实际上他终生不曾到过济南。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个遗憾,同时也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缺憾。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在神宗熙宁年间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祐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后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用事,迫害元祐旧臣,黄庭坚被劾修《神宗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后死于贬所。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黄庭坚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其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其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等。

“济南潇洒似江南”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出自其在元丰元年(1078年)所作的《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一诗,原诗如下:

山光扫黛水挼蓝,

闻说樽前惬笑谈。

伯氏清修如舅氏,

济南潇洒似江南。

屡陪风月干吟笔,

不解笙簧醉舞衫。

只恐使君乘传去,

拾遗今日是前衔。

这首诗的诗题中提到的“世弼”是指他的妹夫王纯亮(“世弼”为其字),“伯氏”是指他的长兄黄大临(黄庭坚与王世弼、黄大临情甚笃洽,其文集中给二人的唱和寄赠之作皆多达数十首),“六舅祠部”是指时任齐州(治所在济南)知州的李常(字公择,熙宁九年[1076]二月接替李肃之,出任齐州知州,因为李常以前曾任礼部员外郎,供职祠部[为礼部所属机构],故有是称)。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那么,黄庭坚的这首诗写于何地呢?据宋人所撰的《山谷先生年谱》载,黄庭坚这首诗作于北京国子监教授任上而且早在此前所写给其表弟李秉彛(字德叟,为李常之兄李布之子。李布早卒,李常遂拊李秉彛如己子)《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中,黄庭坚就已说过“济南似江南”这样的话,只不过这句诗后来远不如其“济南潇洒似江南”一语广为人们所熟知而已。黄庭坚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客心如头垢,日欲撩千篦。

闻人说江南,喜气吐晴霓。

伏枕梦归路,子规吟翠微。

济南似江南,旧见今不疑。

洗心欲成游,王事相夺移。

驽马恋栈豆,岂能辞絷缧。

本无封侯骨,见事又重迟。

徒能多着酒,大腹如鸱夷。

唯思一渔舟,载网横渺弥。

矫首历下亭,朱阑转清溪。

春风吹桃李,三月自成蹊。

翠叶张日幄,红英铺地衣。

此中有佳兴,不醉定自非。

况当郡政成,野茧麦两岐。

与民同观游,永夜不阖扉。

女墙上金枢,天如青琉璃。

想子果下归,马饱生刍嘶。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先是抒写了自己思归江南的乡愁,紧接着又写了自己想到济南一游的愿望及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不能成行的无奈。然后,黄庭坚想象自己如能在“春风吹桃李,三月自成蹊。翠叶张日幄,红英铺地衣”的时节到济南,“矫首历下亭”,赏美景,趁佳兴,“不醉定自非”。结尾八句,写济南郡治清明,蚕麦丰收,舅舅(指李常)在处理完政事完后可与民同游。明月照郡城,夜空如青琉璃,骑马畅游归来,那情形该是多么地惬意!

除以上两诗外,黄庭坚在此前还作有一首《伯氏到济南,寄诗颇言太守居有湖山之胜,同韵和》:

西来黄犬传佳句,

知是陆机思陆云。

历下楼台追把酒,

舅家宾客厌论文。

山椒欲雨好云气,

湖面逆风生水纹。

想得争棋飞鸟上,

行人不见只听闻。

另外,黄庭坚在其《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彛德叟》一诗中还曾这样写道:“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早知鹊山亭,李杜发佳思。弥年听传夸,登览通梦寐。遥怜坐清旷,落笔富新制。尚因宾客集,沥酒使我醉”;在其《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一诗中也有“客从济南来,遗我故人书。墨淡字疏行,故人情有余”;在其《奉寄子由并大临》一诗中亦有“历下笑谈漫一梦,江南消息又余年。动心忍性非无意,吏部如今信大颠”这样的句子。据以上所引诗作及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虽然没能如愿到济南一游,但他对济南的湖山胜景是十分熟悉和向往的,而他对济南风光的这份熟悉和向往主要源于其长兄黄大临、表弟李秉彛、舅父李常、友人李子先和苏辙在给他的书信及诗作中对济南的湖泉胜景所作的描述。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正如他诗中所言“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虽然黄庭坚后来曾于元丰四年(1081年)移监德州德平镇(今属山东德州临邑县),治所离济南仅有三百余里,然而他却最终未能实现到济南一游的夙愿,如诗如画的济南最终只成了他人生中曾经魂牵梦萦的一个梦!

印象|“济南潇洒似江南”,黄庭坚终生不曾到济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