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如何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

老胡侃三农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孩子考大学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进入大学的校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因此上大学就变得容易了,想反农村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存在的困难还不少。那么农村家庭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名大学生呢?



1培养难度大

现在很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着,没有父母的教育,只有爷爷奶奶的隔代交流,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就和城市孩子有巨大差别。没有人管的孩子,只能纯靠自觉学习,而且他们没有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不管在素质教育上,还是在艺术培养上,农村孩子都有无法弥补的差距,所以农村孩子想在学习上要有大的突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教育成本高

农村家庭增收渠道单一,经济收入有限,而现在的教育成本又不断高企,所以农村孩子在教育投入上是很有限的,存在的困难也不少。由于教育环境差,很多学生的成绩差,就使得在农村真正能上大学的学生就很少,只要有孩子的学习好,能考上一个比较好一点的高中,家长才会倾尽全力外出务工挣钱供应孩子上大学。但由于好些父母没有劳动技能只能从事纯体力活,所以付出的辛苦不少但挣到钱却很少,很多人都是入不敷出,为了供孩子上学不得不贷款或者举债,所以在农村供应孩子上学经济压力不小,难度很大。
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教育环境和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供应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困难不小,很多人因此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学生教育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也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农村孩子上大学的困难,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来农村孩子接受大学教育将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农业补贴

木人是农村人,10年前培养一个大学生。

这个问题也是多方面的,还记得那是05年。孩子高中毕业,高考考了300多分,被“南昌”一所大学录取了。

通知书是别人送到我家的,当时我们家也是上上下下,和其它人家一样必定都是农村人。

经过几天的思考也没有定下来,怎怎么办,这学上还是不上,不好办?

还没有忘05年村子上大学还没有过,孩子是我们村第一个能上大学的孩子,当时全村人都高兴。

作为家长的我出门说什么话的都有。

有人说你儿子考上大学是好事。你儿子有本事。

还有人说,你千万不能让你孩子上大学,哪有那么钱!

是真的,没有钱。那一年正是孩子的妈妈去世的一年。05年我永远不能忘……。

05年想起来是5月份孩子的妈妈去世。

05年前3年是02年孩子的妈妈生病。这3年给老婆看治病用完了家里的钱不说还借了不少别人家的钱几万元。没钱上学。

05年几万元钱不多,在那时的农村万元户都没有,家里有几千元在那时都是好样的。何况我家几年有个有大病的家庭。真没钱。怎么办?这学上还是不上,还是个问号?

又过几天,快扱名了还是没定下来。

离报名没有几天了,那天半夜我问儿子,你是上学还是不上学,我没有忘当时儿子说了一句话,“买魚不如卖抓魚的网”。这一句话我就明白了儿子是怎怎么想的了。明白人不用细说。

当时本人做为家长也要看儿子怎么想。让他想办法,好让他思维成长。

“买魚不如买抓魚的网”说对了买魚吃完了就没有魚吃了。如果买网,网抓到魚吃了魚网还有,下次还可以抓魚吃。

当时我说过你如果上学几年后就不给你在农村老家建房子,只供你上学。

结果就有了半夜里儿子说的一句话“买魚不如买网”。

儿子想上学有了目标,我有难处,没学费,闲难是弹簧你越压它它弹力越小。一个人如果想办事总会到处想办法,不想办事的人到处找借口。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打那天起我就到处借学费,那时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只要1万多元,可知道1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在当时孩子的妈妈又刚刚去世,家里本来就欠人家几万元钱。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自己走对方向,走正道别人还是肯帮一把的。经过东借西借报名费总算借够了。孩子就这样先去学校报名去了,生活费以后再想办法。

就这样几年里每学年上年的费用拿走就要准备借下学年的学费。

终于等来了大学毕业。

08年孩子毕业于“江西省,南昌”大学。学的是“电了商务专业”。

09年实习去了上海去卖报纸,卖圾是让学生学做生意的经验,学着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放下架子,人生道理不是光要面孑,卖报也是做生意,半年过去了,由于卖报做的不错,10年到一家房产中介上班了。

.今年以过去9年了,2012年孩子出来自己开公司还是房产中介做了个小老板。又开了3家分公司。几十个员工。年收入还不锚。

当今社会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不完全成立的,以本人看不学习能办企业也是不可能做大的。

本人亲身经历,广大网友怎么看,请留言好吧?


老相694

其实这个答案有一些问题,现在农村孩子上大学的也非常的多了,只是上名牌大学的少,特别是扩招之后,上一个三流的大学还是有机会的!所以觉得此题目有些许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农村孩子上名牌大学的少!

一、环境

农村娃儿的教育环境差,教育资源缺失,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得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北非是个人都是读书的料,要想考名校,就得是读书的料才可以!

和城里比,我们农村的家庭教育氛围也差,多数孩子都是自己靠野蛮生长起来的,在城市从小孩子都参与了很多培训,自然绝大多数比农村的孩子要好得多。城里的孩子拥有的学习资源多,就更有可能考上名校!也不是绝对的!

二、农村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

在农村,现在好些,在我们那个时候,每天还要帮着父母干农活,放学后至少还要做两个小时的家务或者是农活,寒暑假也要帮着家里做事,要么上山砍柴要么就是跟着父母去地里做事!但是现在的农村还好,没有这些了!你想这样子很多孩子都不会完全将心思放到学习上来!

所以很多农村孩子基本上就是在三流学校读书,很少有人去名校深造的。


留守者家园

我就是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过那是上世纪末。现在看看,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更多,承载的压力更大。



现在的情形是这样的。3岁多,孩子需要是幼儿园,而农村幼儿园多在镇子上,那么家长就早晚骑摩托车或开三轮车接送,还得做饭,有家长就抱怨说一天尽接送上孩子了,干不了多少活,这是真的。三年幼儿园,后上小学,低年级还得接受,小学中午大多不留学生,一天两趟就变成一天四趟,辛苦是可想而知。到了高年级就好些了,早中晚按时按点做饭就行。到了小学,家长晚上还得给孩子看作业,讲解不会的题。



小学毕业上初中,就得到更远的地方上学,近的早晚回家,家长只做好饭,而远的不得不租房,由家长就近打工照顾孩子上学,在我们当地,初中生没有住校的,家长只得租房,租房就加重了经济,既要顾家又要伺候学生,还想抽空打点零工赚点生活费,这种辛苦恐怕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验到滋味。这个阶段,学业负担也重了,家长一般都不懂孩子的学习,弥补的办法就是掏钱补课,一年就需两三千元。



随后,孩子就上高中,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家长都会虽孩子进城,租个房子,既打工又伺候学生,乡下的家就得另一半坚守。补课也是必不可少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一般一个人打工赚的钱不够两人的生活等费用。三年辛辛苦苦就培养一个大学生。



一个大学生,一年得一万多元,生活是不管了,钱是多得多。四年下来,少说得五六万元。

这就造就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那是一个怎样的漫长艰辛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父母可以说清心酸。


阿福有约

农村大学生,叫“鲤鱼跳龙门”“山窝里飞出金凤凰”,难得,不易。

不管当下大学生的含金量如何,在农村,上大学是条改变命运不错的通道。以前农村出一个大学生是不得了的事情,全村人送礼道贺。

关于培养问题,农村家庭最大的培养是人格的培养,而非书本知识培养。父母无文化,小学毕业生都少得可怜,书本知识,学习成绩的好坏全在孩子本身,父母所教的是:

  • 做诚实的孩子;
  • 好好学习,不要贪玩;
  • 只要你读得书,成绩好,我们砸锅卖跌都要送你读;
  • 离混世魔王远一点,混不起;
  • 省吃俭用,勤俭,钱不好挣;
  • 我们送你读书是不想让你再像我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泥背朝天;
没有精辟的话语,只有做人的本质,诚实守信,勤奋上进,遵纪守法。带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跟忠告,努力学习。

记得十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自己申请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爸爸远赴厦门打工,当年爸爸已经50多岁,一辈子从没出过远门,字不认识几个;家里妈妈一个人在家养牛喂猪,土地只够温饱。

回想一路走来,家庭环境,父母榜样形象,谆谆教诲,成就农村大学生。不管在哪,孩子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是首要。

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长久!努力做自己,与君共勉!


下坝毛哥

农村家庭如何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

我想说的是,农村人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在物质基础底子薄的家庭,更是含辛茹苦,有的家庭甚至因为供养大学生而返贫致贫的现象,令人唏嘘。

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含金量是很低的了。在大中城市,随便拦下个年轻人极有可能就是大学生,而且是农村孩子的概率极大。一句话,大学生不值钱了。

但是,农村家庭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并未降低,反而是随着物价水平的飙涨,成本会越来越高,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我认为,农村家庭对于供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必再那么去刻意了。没啥意义,自己孩子有志气的就去供养,哪怕砸锅卖铁的也要去供他上学,为在将来能够有个好的前程。就怕那些半吊子的农村孩子,贪玩不求上进。花着家庭的血汗钱而不思学习进步,荒废大好春光。让人心寒。

在小中高阶段的花销并不低,这个阶段家长的任务就是多多的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情况就行了,保证孩子在身心发育上都健健康康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就会有沉迷游戏和早恋的现象了。如果发现,家长和学校一定要严厉的打击压制,不要心疼孩子而迁就他,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属于可塑期,一旦矫正不好,就会废掉了。对大学生活也就无缘了。

现在的孩子,对辛苦,赚钱,贫穷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只知道贪玩,打游戏,模仿社会人打架斗殴,甚至早恋。

一旦出现了苗头,家长就赶紧破釜沉舟吧。不好好的修理是完蛋的了。基本和大学无缘。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之心,为了孩子的前程,也为了自己的期望,还是好好的管教为好。


农民妹子一枝花

一、问题.

农村教育水平一般,想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的阻碍还是比较多的.

1、教育水平.

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一般是众所周知,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比如资金投入、教师流失、设施条件差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的.

比如说,农村学校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但是那些农村学校教师因为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差、交通不便、食宿条件差等因素,很多就调走了,导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更差的现实.

2、学习氛围.

因为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还有就是学生数量减少,导致没有形成追赶的学习氛围,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城里孩子差距比较大.

3、家庭观念.

一些家长觉得大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了,其工资水平还没有在工地打工拿的多,而且上大学几年时间都是花钱的,也就是家长们没有一个长远意识,最终导致很多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读书的现象。


二、如何弥补.

1、家庭教育.

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摈弃大学无用论的思维.还有就是要引导孩子自觉的去学习,而不是整天让父母逼迫着学习,毕竟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摆脱家长的约束,自主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2、心理支持.

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

3、金钱支持.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农村的差异很大,发达地区的富裕农村,可以享受很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就容易的多;普通甚至贫穷的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相对比较难,以普通农村家庭分析如何培养一个比较好的大学的大学生。

首先是小孩是读书的材料

不能否认,农村普通家庭有读书天赋的小孩并不是特别多。农村结婚都是方圆30里左右,周围农村大都有亲戚,从基因层面来讲,都不利于人的发展。读书,一般来讲需要有较好的记忆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对普通农村小孩来讲,还是有所欠缺。所以,这些家庭出一个好的大学生还是家族庆祝。能去重点大学,大都会说到天生是读书的材料。

其次家庭对小孩的教育要重视

经济支撑。毕竟要花钱,舍得为小孩的教育投资。

家庭教育。更多精力放在小孩的教育上,而不是让小孩自由发挥。

最后良好的学校教育及自身努力

小孩在学习中努力,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到好的学校学习,一环套一环,一直享受好的教育环境,到好的大学学习的几率就大。


大学专业深一度

这是一个焦虑弥漫知识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与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阶层逐渐固化的时代,就是一个充满金钱和浮躁气息的时代,这是一个让很多年轻人焦虑的时代。

这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状态。这是作为一个刚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的我所了解的,他不全面,但确是我真切的体会。我来自农村,来自泥土。我从不觉得我们农村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与城市的人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有着法律赋予我们平等的人格以及灵魂上的平等。但却不能否认和忽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

农村孩子在家庭,学校教育资源等许多方面是没有办法跟城市孩子相比。

即便这样,农村孩子就永远没有出路了吗?不,不是的。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六个大字还在村头显眼的印刷着。但是孩子能意识到吗?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无穷大的。若家庭长辈没有对其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他们是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他们面对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外出打工,他们的小伙伴儿也是和自己一样的在他们心里,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长大后,他们也是要和父辈做着同样的事。所以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思进取。只有父辈们真正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并一代对一代人的期许中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让孩子提高眼界。父母外出打工,见过太多世间冷暖人间的不平等和与此同时,很多人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而这些闭锁在农村的孩子不知道,需要父母告诉他们这世上有很多人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生活。如果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带着孩子行万里路,那就让孩子多读些书。从书中体悟不同的人生,扩大自己的眼界。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上大学干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思想,但培养大学生就是在培养独立的成年人。一个成年人,都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份担当和责任。父母需要培养孩子优良品质。善良,自尊,勇敢等这些品质以及对法律的敬畏。

让孩子自己懂得努力。现在农村家庭需不能给孩子穿金戴银,但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不能溺爱,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没经过风雨的小树苗怎么能成长成才呢?让孩子知道努力的意义,并愿意去努力。这才是大学生的打开之道。


丘山呀

读大学,说起来有点励志,我是从高中辍学后,打工一年后,再复读然后上的大学。

就像人生名言警句一样:失去后才幡然醒悟卷土重来。我高三由于贪玩自觉性差,无奈辍学,然后去工厂打工一年,感受到工厂的枯燥单调,然后毅然返回学校刻苦学习。

终于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大学,很感谢遇到的贵人,感谢父母,来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农村为何难出现大批量优秀的学生呢?


这跟环境有很大关系,农村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父母忙于赚钱或者疏于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初中高中紧张的学习阶段就掉队了。

还源于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够重视,被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误导。认为实实在在的赚钱比看不到希望的读书实际多了,还是以金钱物质为导向,岂不知这样的话,已经失去了未来最有利的核心竞争力。


说真的,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困难了,困难的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是很难的。在物质上,任何家庭都可以满足读大学的条件了,因为国家会给你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可谓“免费上大学”,像山东出台的政策,学医的,读师范专业的,都不花学费,还提供生活补助。


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习读书这件事,那根本不叫事。等孩子自己有自控力,有毅力去督促自己读书的时候,就是我们最欣慰的时刻。

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说说你家孩子读书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