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郝洪山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1962年戰勝前蘇聯紅星隊 八一隊馬清盛的腦後摘瓜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當年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與八一隊合影

或許是當了一輩子兵的緣故,也或許是打了一輩子籃球的原因。在我自己這幾乎是一輩子的部隊生涯和籃球生涯中,我們的八一隊自始至終都是我的一種無法淡忘的敬仰、高尚和熱愛。尤其是我們這一代或與我們有著相同經歷、相同感受的這幾代部隊人和籃球人,我們對八一的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可能已遠遠不是在物質的層面上。更不只是因為某一個人或幾個人和哪一代人,也不只是因為那一些冠軍的頭銜與那幾個擺設在榮譽室的獎盃。因為,八一,早已經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或幾代人一輩子前行的力量、精神的高地和思想的旗幟……

記得在我小時候,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的樣子。我在哥哥房間的床頭前裡到了一張名曰《搶球成功》的圖片。圖中是當年八一隊與前蘇聯紅星隊比賽的畫面,畫面上是八一隊的一個小個子隊員高高躍起與當時紅星隊的“巨人”克魯明搶奪籃板球的那一精彩瞬間。說實話,在我看到這張圖片的第一眼時,自己也是瞬間就被驚呆了,以至於在以後的好多年裡,我只要是想到了那張圖片還依然是感到鼓舞和振奮。當然,後來我也知道了圖中八一隊的那個“小個子”隊員叫馬清盛,他後來也成為了我們國家隊和八一隊的功勳教練。

特別幸運的是,後來我不僅當了兵,而且還進入了大軍區的專業籃球隊。說心裡話,打那時起我就無怨無悔地開始走上了自己的一條“朝聖之路”。而我心目中的那一個“聖地”就是八一隊。儘管最終我也並沒有夢想成真,但是至今我依然無怨無悔。在我這幾十年的籃球生涯中,每當我看到自己熟悉的球友或身邊的隊友,被選調到八一隊代表解放軍征戰的時候;每當我看到自己培養的隊員能夠代表八一隊走向亞洲和世界賽場的時候,我亦都是會感到驕傲與自豪、感到鼓舞與振奮。而且,八一隊給我帶來的這種驕傲與自豪、鼓舞與振奮,可以說不僅是由來已久的,更還是源源不斷的。

1979年4月的時候,美國大學生籃球隊來華訪問比賽,因為這是美國籃球隊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也是在我們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那一次,有關部門還專門組織了各專業隊代表及有關人員到北京學習觀摩,而我也特別有幸地被我們軍區體工隊派往北京參加了那次學習觀摩活動。

記得比賽的前一天活動安排的是觀摩美國隊的訓練課。那天在體育館的看臺上,我們恰好與第二天準備與美國隊比賽的八一隊隊員吳忻水、穆鐵柱他們坐在了一起(八一隊在當年就是國家隊的班底)。實事求是地講,當我們那天第一次親眼看到了美國隊那令人耳目一新的訓練方法、手段和步驟的時候,尤其是他們的那種對抗的強度和他們在訓練中那令人歎為觀止的空中接力大灌籃,不僅是讓我們感到大開眼界,甚至是讓我們看的有些目瞪口呆。當時我們都和鐵柱、吳忻水他們開玩笑說,明天的比賽你們會不會被打傻了。穆鐵柱和吳忻水他們道,我們可以被打死,但不會被嚇死。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1979年4月 八一隊與美國大學生隊的比賽中(進攻者為穆鐵柱,左一為邢偉寧)

第二天比賽,果然正如鐵柱和吳忻水所言,我們八一隊將士們一上場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打出了自己的那種不畏強手、敢打敢拼、永不言敗的精神和作風。不僅在進攻上積極主動,而且在防守端勇猛頑強。尤其是身高只有1米78且年齡已是35歲的老將吳忻水,他在場上更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比賽中吳忻水不知多少次為了一個球左斷右搶和前仆後繼。而且在腳踝嚴重扭傷的情況下,吳忻水依然是緊咬牙關戰鬥了最後。而八一隊其他上場隊員如穆鐵柱、邢偉寧、郭永林、匡魯彬、李玉林等,亦也都是在攻防兩端打得是氣勢如虹、團結協作、勇猛頑強和信心十足。最終那場萬眾矚目的比賽也是在八一隊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場觀眾的吶喊助威中,八一隊也幾乎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的以104-96戰勝了美國大學生隊。據當年的技術統計顯示,那場比賽吳忻水與穆鐵柱各有25分進帳;郭永林23分,匡魯彬14分,邢偉寧11分。時至今日,可能我們經歷和見證了那個激動人心深刻的所有人回想起那場比賽時,依然還都會感到振奮、感到鼓舞、感到激動萬分。

可以這樣說,八一隊的籃球發展史,其實就是我們新中國籃球的發展史。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很長時期裡,我們的八一隊就可以說是我們的國家隊而且,。記得當年我們各大軍區、各兵種、軍種都還有專業隊時,在全國籃球聯賽中的前十二支隊伍中(也就是後來的甲級隊)部隊籃球隊就約佔有八席。比如,新中國最早的國家隊教練之一、也是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被封為“南開五虎”之一的唐寶堃、被當年國家體委主任賀龍稱為“籃球元帥”的餘邦基,還有夏堃、馬清盛、錢澄海、陳常鳳(女)、吳忻水、穆鐵柱、郭永林、匡魯彬以及鄭海霞(女)、陳月芳(女)、邱晨(女)、王非、劉玉棟、王治郅、阿的江、張勁松、李楠等等,這一個個在中國籃球一路走來的歷史進程中星光燦爛和薪火相傳的人物,無一不是從英雄的八一隊走出來的。其實,時至今日,八一隊讓我們記住的並不僅僅是他們那些傲人的戰績與精湛的技術水平,而更是他們那一種代代相傳的戰鬥的精神、部隊的作風和鋼鐵的意志。這也可能才是一支球隊、一支部隊,甚至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屹立不倒與長盛不衰的根本和基礎。

記得2002-2003的那個CBA賽季,當新疆隊第一次打進這個全國最高水平的職業籃球聯賽時,我也是開始應邀擔任了新疆電視臺的解說嘉賓。一次,在新疆隊主場迎戰八一隊的那場比賽前,主持人曾開玩笑地問了我一個問題說:“郝指導,作為軍人又作為新疆人,今天這場比賽您更希望看到哪一個隊取得勝利?”我當時就未加思索的說:“如果八一隊取得勝利,我會感到高興,如果新疆隊取得勝利,我同樣會感到開心。因為,當今天這兩支隊伍同時站在這個球場的時候,對於我來說,就已經都是勝利者。”其實,這也是我當時心理狀態與想法的真實寫照。

誠然,歲月如歌,千變萬化。當我們的中國籃球走到了職業化和市場化的今天時,因種種原因,我們八一隊如今的成績與名次也已經的確是不如從前了。而且,這些年裡,尤其是在CBA這個賽場內外都顯得是“熱鬧非凡”的每一個賽季裡,我們都可以聽到場內場外太多類似於“登高一呼”和“常青指路”式的指手劃腳和高談闊論,當然,這也包括對八一隊現在成績的質疑和一概而論。然而,我卻以為,任何一種所謂的真正熱愛,一定不應該是或不會是朝三暮四和千變萬化的。而那種從來都只掛在嘴上而沒有放在心裡的所謂熱愛,也一定是隻有“熱”而沒有“愛”的。

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可能我們對八一隊或中國籃球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並不是因為某一個人或幾個人、也不是因為哪一代人和那一些冠軍的頭銜與那幾個擺設在榮譽室的獎盃。而是因為那個英雄的八一隊,早已經成為了我們這一體育人或幾代體育人這一輩子前行的力量、精神的高地和思想的旗幟。對我們而言,這一點不僅一定是千真萬確的,而且也一定是永遠不變的……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穆鐵柱與匡魯彬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左起,李玉林、邢偉寧、錢利民、馬佔福、郭永林、穆鐵柱、匡魯彬、黃雲龍、馬連保、王宗健、吳忻水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當年的八一隊五虎將

永遠的八一 永遠的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