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啓造物王天尊:瞄準荒漠治理億級市場,打造集羣化種植機器人

在這一次對話正式進行的前一天,天啟造物創始人兼CEO王天尊

剛從新疆飛回上海。提及近期的出差成果,我們從聲音中就能夠聽出他的歡喜。

在新疆之行中,王天尊從政府手中拿下了一個覆蓋20萬畝地、價值3200萬人民幣的訂單,他們將採用集群化荒漠治理機器人實施種植作業。按照王天尊的預期,從前期測試到完成,他們預計將在2年內拿到全款。

天啟造物王天尊:瞄準荒漠治理億級市場,打造集群化種植機器人

圖 | 天啟造物創始人兼CEO王天尊

企業內部創新機制不夠完善,他選擇抱著“創客”想法自行創業

王天尊曾就職於聯想、科沃斯。自2009年開始,王天尊就抱有“創客”想法,並申請了相關專利。同時,他也帶著自己的技術在“創客圈”裡與各種各樣的朋友一起交流,將想法落實到具體的產品。

“2014年的時候,國內的創客體系逐步完善,我便找了幾個朋友在一些小工作室內將想法打磨成產品。到了2018年,我們的產品已經能夠走出實驗室,為了把它推向市場,我決定離職創業。”

對於王天尊來說,創業意味著沒有企業內“部門牆”的限制。比如你是一個產品經理,對於一個想法,你要跟很多人合作進行,而最終決定權也在於老闆,想要把想法或是產品實施下去,這會很麻煩。

瞄準荒漠治理痛點,打造集群化機器人軟硬件平臺

“在工業4.0與娛樂應用上,客戶有時候會很難為機器人買單,因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王天尊稱。

舉一個例子,比如商場的停車機器人,原本盈利就不高,若要再花上幾百萬、幾千萬的資金去購買設備,客戶是不會願意的。

那麼,什麼客戶會願意購買自己的機器人呢?政府——這是王天尊覺得最好的答案。

“政府在荒漠治理這一塊是有補貼的,新疆地區的補貼標準是每畝地160元。但是,因為當地的環境很惡劣、陽光輻射非常大,工作環境非常艱苦,即使是在當地,也最多不過100個人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這種情況下,機器人顯然就是一個“替代人”的絕佳方案。同時,天啟造物走的是“共享”模式,這就意味著客戶不需要購買整套軟硬件系統,不必承擔過多的成本。

目前,天啟造物在荒漠治理這一塊主要做的是“種植”,主體是一套集群化機器人軟硬件系統。

天啟造物王天尊:瞄準荒漠治理億級市場,打造集群化種植機器人

天啟造物的集群化機器人主要包含兩大硬件,分別是機器人艙、探索車。王天尊表示,他們在打造產品時所對標的就是NASA火星系列的“好奇者號”等,“我們想要自己的機器人能夠在無人地區進行應用。”

在具體的應用中,依賴於太陽能充電的機器人艙就等同於探索車的“家”和“指揮中心”,會對接衛星信號和機器人信號,並收集周邊環境的信息,確認情況良好後便會然後探索車,後者會進行區域識別。

在確認無誤後,探索車會往返機器人艙兩次,第一次是為了加裝電子圍欄,以將之放置在探索矩形區域的四個頂點,第二次則是為了加裝種植機器人。一旦出現種植物不足、電力不足等情況,探索車會自動牽引種植機器人至機器人艙進行作物補充、充電等。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可以種植5畝地,而我的集群機器人一天就可以種植160畝地。”王天尊稱。

農業機器人商業化需“找準痛點”,荒漠治理僅種草就存在上億市場

農業機器人,技術尚可,但多沒有找準市場、沒有找準用戶痛點——作為農業機器人創業者之一,王天尊是這樣總結產業的。既然如此,如果找準痛點,農業機器人的市場會有多大呢?

以近期剛談成的訂單為例,他表示,3200萬,他們所要提供的服務是在20萬畝地上種草。而在新疆,這種地區還有很多,且種植作物不止一種,荒漠治理也不只是種植,這其中的市場是不一樣的。“僅種草而言,新疆地區就有著上億的市場。”

王天尊稱,就荒漠治理這一塊,國內還沒有其他的機器人廠商有所涉及,至於國外,也只是一些小規模的應用。

天啟造物王天尊:瞄準荒漠治理億級市場,打造集群化種植機器人

“技術領域內,像我們這種做特種機器人的廠家更多針對的是消防等特定領域,且沒有集群化作業和自循環系統的理念。”也因此,就荒漠治理機器人這一市場,天啟造物可以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此外,為了加強“領先優勢”,在商業模式上,王天尊選擇通過專利申請等方式完成一種“圈地”。這之後,他會把這些想法、技術拿出來與圈內的朋友針對成本等各方面做一個探討,繼而得到一個方案,再去找尋硬件生產商進行評估、只做樣機,最後進行應用測試。

滿打滿算,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天啟造物也只不過才創立4個月,卻已經拿下了一筆千萬訂單。更值得注意的是,嚴格意義說來,目前天啟造物真正的團隊也只有王天尊一個人。“我採取的是‘股份集權’模式,雖然團隊內部只有我一個人在運作,但是我跟很多人、團隊都達成了合作。”他表示。

舉個例子,技術層面,天啟造物已經與新疆農業大學等高校達成了合作,前者會引入後者的博士導師、研究生等人才以進行技術開發、數據整理等工作。這是一個“互贏”的局面,天啟造物為高校提供場地、協助他們申請專利,反過來,因為高校人才的加入,天啟造物在技術、產品應用上會得到一個提升。當然,最終所得的利益,他們也會進行分成。

在王天尊看來,對於資金薄弱的初創公司來講,這種商業模式能有效減少成本的消耗。

最後

當前,天啟造物還是以“掙錢”為主,依據市場需求提供集群化機器人平臺服務。成本方面,因為定製化的因素,天啟造物一套機器人產品的成本是100萬。按照王天尊的規劃,他們今年一共打造兩套集群化機器人產品,一套用作展出、比賽,另一套用作測試和應用,而今年的目標就是——收回200萬成本。

為此,他們現在已經啟動了自己的首輪融資,以推進集群化機器人的打造,並推進與阿里巴巴螞蟻森林的項目對接。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天啟造物王天尊:瞄準荒漠治理億級市場,打造集群化種植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