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全球的港口鏈

距離5月24日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深改方案》)已然滿月,在這段時間中,首屆“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供應鏈創新發展”論壇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廣州南沙舉行,南沙方面表示力爭未來三至五年內形成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樞紐節點“半小時交通圈”。

未來三年擬投資港航項目1000億元將新增更多國際班輪航線的廣州港、邁入“億噸大港俱樂部”的珠海港、中國最大的轉運中心之一的蛇口港……被《深改方案》確定為“國際航運樞紐”,這個定性讓粵港澳大灣區的港口鏈的發展更加明確化。

廣州、香港、深圳集裝箱吞吐量世界前10

港口既是國際物流鏈中的重要一環,更是帶動腹地經濟發展,加快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如今,有千年歷史的廣州港如今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再度發力。舉辦“財富”論壇之後,廣州2019年將再迎盛會,第31屆世界港口大會將在廣州舉辦。

2017年珠海港集團旗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億噸,同比增長36.22%,集裝箱吞吐量230.2萬標箱,同比增長47.56%,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四年內第三次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名列第一,在全球前110個港口中名列第二,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73位,珠海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共生:港口發展為城市打基礎

東京灣的幾個港口,橫濱港、東京港、川崎港等從開港以來就是互相競爭也相互合作,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定位和優勢,但如今不同港口相互之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合作,港口群的成員們都明白“合則兩利,鬥則兩傷”的道理。

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鏈的發展也已經向“共生”發展。未來三年,廣州將深化與港澳的合作,強化在集裝箱運輸、航運金融、航運法律仲裁、人才教育培訓、郵輪遊艇濱海休閒旅遊等方面的合作共贏,推動港澳國際航運的高端要素優勢與廣州廣闊的經濟腹地優勢有機結合。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珠江——西江沿線港口、沿海港口合作,促進在港口航線、航運物流和航運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展。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深圳港。近年來深圳港大力進行港口資源整合。在深圳港的西部港區,招商局港口集團已完成對深圳港西部港區包括蛇口、赤灣、媽灣、海星、招商港務等碼頭的整合,統一經營管理。同時又通過投資合作經營,成為湛江港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還投資參股了江門外海、佛山瀾石、中山外貿東莞麻涌等一批港口和碼頭。在東部港區,鹽田港集團通過與和記黃埔和現代貨櫃投資合作,參與深圳港鹽田港區以及西部大鏟灣碼頭的經營管理,通過投資合作已完成對惠州港的控股經營,已投資建設汕尾小漠港,與汕頭港確立合作伙伴關係。

港口與城市共生,港口的發展為港區城市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伴隨蛇口港而生的蛇口工業區,與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大時代緊密聯繫在一起,許多改革源於蛇口,進而推至全國。在改革開放40年裡,蛇口譜寫了一個個傳奇,成立於蛇口工業區時期的多家公司,如今已成為各自行業裡的領軍者,如保險業的平安保險、銀行業的招商銀行、集裝箱業的中集集團等。

推進港口綠色化、智慧化,加快航運服務業集聚,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這是深圳市政府最新一期政府公報《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深圳港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所顯示的內容。事實上,近年來深圳港大力進行港口資源整合,不斷壯大港口規模和發展實力。

據介紹,深圳港外貿集裝箱運輸在全省處於龍頭地位。2016年深圳港外貿箱吞吐量達到2281萬標箱,超出香港港口323萬標箱。還要積極推動港口轉型升級並大力建設綠色港口。大力建設可停靠世界最大郵輪的碼頭泊位。

“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最完整的外向型製造業產業鏈、最優越的營商環境、最突出的創新驅動特色,”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給出了粵港澳大灣區航運服務創新的幾點建議:利用灣區的開放和合作,大力發展航運金融;利用灣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和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加大新技術在航運領域的應用,提升航運服務業的能級。

珠海港的發展並沒有聚焦在本地,而是放眼到周邊省市、地區。珠海港方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成為輻射西江及西南地區的重要出海門戶;推進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戰略合作,打通“川貴廣—南亞國際物流大通道”,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貿流通領域,開闢新興的戰略市場,提升珠海港國際地位,逐步把珠海港發展成為廣東省連接南亞、東南亞、拉美等地區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服務中心。

灣區內港口紛紛建設自由貿易港

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人民幣的水平,擁有16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和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是重要的合作原則之一。深入投資便利化,暢通三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便捷流通。強化城市之間的融合,是大灣區未來合作發展的重點。

廣州提出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引起業界及各方關注。廣州港務局副局長黃波回應稱,自由貿易港是國家層面的貿易制度安排,涉及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方面的全面建設,“是自貿區的升級版”。而南沙片區的突出功能正是航運物流,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其保稅港區功能。

“自貿港對港口是大利好。”黃波表示,這有利於境內關外貨物的自由進出,便於國際貨物的中轉,將大大提升南沙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量。

德翔海運廣州公司總經理虞璐表示,2015年廣州市提出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大大促進了廣州港的快速發展,至去年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2000萬標箱,成為全球第七大集裝箱港口。“新的三年行動計劃,涵蓋了促進港航物流的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力度空前。尤其是其中提到要建設自由貿易港,令人期待。”虞璐說,德翔非常認可廣州港南沙港區的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並已逐步增加在南沙的航線,鑑於新的三年行動計劃多項政策利好,德翔將加速在南沙的航線投入,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航線服務。

珠海港更希望聯手橫琴建設自由貿易港。近日,珠海市首度提出,推動橫琴自貿試驗片區與高欄港的聯動發展,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和海、陸、空立體化交通的便利條件,建立現代化臨港、臨鐵物流園,提升珠海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競爭力。加強與橫琴自貿片區的聯動發展和粵港澳合作平臺的建設,建設粵港澳物流合作園,促進自由貿易與航運產業融合的高端商貿物流和高端商務綜合體的轉型升級。

2017年大灣區港口貨物吞吐量

廣州5.9億噸 香港2.82億噸 深圳2.41億噸 東莞1.57億噸 珠海1.3億噸

從貨物貿易到貨物、服務貿易並重

自貿區開放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國際航運樞紐”的定位應該是把航運單純以貨物貿易為主升級為貨物貿易+貨物、服務貿易的模式。粵港澳大灣區裡的港口航運可以說聚集了全球、全國內的超級港口。但目前大灣區裡的航運還只是簡單的個體存在,從產業升級方面,航運應升級為貨物、服務貿易為主,而灣區內的港口之間應儘快打通便利通道。諸如深圳與香港之間、廣州與珠海、深圳之間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達到定位的互相支持,以及通過這個產業和服務的相連接,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相互連接。

國際航運樞紐的定位一定是打造為全球貿易市場網絡的集散平臺,這樣就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針對這個航運以及存在的通關和關稅、相關政策方面的問題,涉及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以及產業所涉及的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所以要解決這個部門協調方面的問題,做進一步優化。

通過自貿區這個“點”對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面”的發展,自貿區作為國家層面政策的先行先試,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產業方面打造一個擴散的效應。比如專業服務或者重要的產業通過自貿區這個平臺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當然,同時反過來也一樣,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通過自貿區再走出去。根據《深改方案》,到2020年,廣東自貿區將率先對標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建立與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和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相適應的制度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的都市圈是通過自貿區這幾個核心點來連接和擴散。這裡的連接和擴散包括了基礎設施方面也包括了政策制度方面的連接和擴散。而生活圈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優質生活圈。優質生活圈的打造涉及很多便利化、自由化的問題,以及社會管理創新的問題,這些也會通過自貿區去先行先試來實施。所以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圈、都市圈和優質生活圈都會通過自貿區這個點先行先試達到擴散效果。

曬單

廣州港

2018年第一季度,廣州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4370萬噸,同比增長10.15%;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91.85萬標箱,同比增長9.36%;累計完成商品汽車吞吐量30.9萬輛,同比增長19.9%。一季度新增至印度、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地的4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到目前為止,廣州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201條,其中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95條,內貿航線達106條。全球主要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闢集裝箱航線。 國際郵輪方面,2016年首年突破30萬人次,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天津;2017年完成40.36萬人次,保持全國第三。

深圳港

深圳將創新深港港口快速通關模式,開展“深港自貿通”試點,形成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與香港間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實現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同時,進一步強化深圳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港口的業務聯繫,重點推進中山、東莞到深圳多式聯運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試點改革,逐步推進大灣區港口通關一體化。

珠海港

2018年一季度,珠海港集團港口一季度生產經營各項指標也保持著高位增長,共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006.11萬噸,同比增長16.15%;集裝箱吞吐量52.92萬標箱,同比增長31.09%,中轉箱量完成30.06萬標箱,同比增長134.89%。根據《珠海港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珠海港港口通過能力達2.0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378萬標準箱,旅客通過能力達1390萬人次;實現貨物吞吐量超1.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10萬標準箱,旅客吞吐量達900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