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亿,沦为中国最惨独角兽这件事?

暖心人社

富士康的上市确实给市场引发了不同的争议,上市前后对市场人士都不满;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中国石油,散户们高处不胜寒啊!

富士康借助独角兽IPO特权仅用20个交易日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其他企业用三到五年时间才上市,GLC凭什么给富士康这个特权,富士康长的帅还是长的漂亮?还是里面难道有...你懂得!


好吧!只能认命了,但你上市定价13.77元也未免太高了吧,一上市就形成股价泡沫,市场推算涨多少多少赶超工商银行、贵州茅台之类的个股;结果被打脸上市第四天就开板出现密集交易成交158个亿,开板第四天就有如此大的成交量,真是一个重量级股票;随后股价出现持续杀跌,截止目前收在18.44元,离最低价16.52元一步之遥,有面临破发风险!

富士康从上市前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让投资者们不得不怀疑富士康的上市就是来圈钱的。你看看别人真正第一只独角兽上市企业药明康德上市连续走出十多个板,怎么同是独角兽概念,而且富士康拿的特权不比药明康德少啊,上市后的表现怎么就截然不同,圈钱与价值投资的真正区别。


市场还有一个大疑惑,一个做代工厂的富士康怎么成为独角兽?管理层明确规定四行业(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因为富士康在努力发展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吗,才成为了“独角兽”!好吧,既然你成为独角兽成为当前的热点,那就给走出独角兽的牛气,富士康上市后这样走,完全丢失了独角兽的名气,把股民们投资独角兽概念的激情都打灭了!

对于富士康上市后会不会成为中国股市第二个中国石油目前还不清楚,待市场去考验吧;但是我建议开板后站高位的散户们该跑的时候还是要跑,真正成为第二石油时候是欲哭无泪。


老金财经

全社会都期待的好公司上市,大多数都会让很多人亏钱。当年中国石油的惨剧犹在昨日。股价开盘第一天就炒到了48.62元。我印象很深很深。那一天,公司晨会讨论的问题是,如果中石油开盘开到了25元以上,要不要卖。后来,一位基金经理说,不用讨论了,直奔48了。我仍然记得,有位基金经理卖的价格是48.6元。

中石油是好公司,富士康也是好公司。不管多好的公司,也都有个合理的价格。如果给的价格太高,不管公司多好,都是要现出原形的。

富士康也好,现在的其他各类独角兽也好。主要的问题出在宣传上。全社会,无所不用其极,宣传这些独角兽。让老百姓觉得这些独角兽都要像腾讯那样万亿市值。这种炒作态势之下,开盘被热炒,也就难免的了。就像当年中石油上市,很多人说,加油的生意,坐地收钱,好业务。然后就爆炒。

且不说价格高了,谁说中石油坐地收钱的?到海外开采的油田,好像没几个挣钱的。将来都用电动车了,中石油怎么办?

还是回到富士康吧。你想,不就是一个代工的吗?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处于最低端。如果全球产业巨头想培育其他代工厂,不会很难吧?这样的企业,算是独角兽吗?

其实,很多独角兽,都是假的。


孙建波

富士康本来上市,还是受到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的,本以为次新股应该走得更高一些,但是上市没几天,就出现连续暴跌的现象,当然,对于富士康的郭台铭来说,他已经募得大量资金,股价短期涨跌跟他已经没有关系了。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值蒸发如此之快,的确需要对富士康进行反思的。楼主所说工业富联已沦为中国最惨的独角兽,这也是没错的,但是从富士康市值大蒸发来看,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它的股价为啥这么脆弱。

第一,当年郭台铭为了摆脱自己是血汗加工厂的恶名,就想搞工业互联网。但时至今日,啥是工业互联网,郭台铭自己也没弄清楚。上市前他一定要把工业富联制定成高科技股的价格。那你可以把股价定得这么高,而现在股价就会出现大跌。这说明在投资者的眼中,富士康就是个代工厂,虽然规模庞大,业绩还不错,但是富士康股票定价就该走工业企业的估值标准,而不是高科技企业的估值,如果硬要把自己定在高科技企业行列中,那么在二级市场上出现股价大跌就很正常的了。

第二,富士康说自己是工业互联网企业,那既然是高科技型企业,研发投资总要占有不少比重吧。但是投资者普遍认为工业富联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过低。根据工业富联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75%、2.01%和2.24%。尽管呈现连年的上升趋势,但工业富联投入研发的比重实在太小。按照这样的比例用于研发经费,估计很难研究出什么高科技产品来,说到底还是加工厂。

`第三,富士康也并非没有一点高科技的产品,只是生产这些高科技产品能力似乎很弱小,与其主业加工厂相比,占比实在太弱,不足以顶以富士康业绩的大半江山。据工业富联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从6600个下滑至3500个,销量从6100个下滑至3500个。所有生产数据都在下滑,指望未来工业富联生产出来产品无论是从数量和销量上,要想完全取代加工生产这部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富士康的高科技产品销售额与主业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数据显示,工业富联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在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上的收入比重仍然太小,销售收入分别为9.344亿元、6.51亿元和9.6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所以富士康一直要把自己标榜成工业互联网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它的高科技产品的占比实在太低,市场难以承认它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说白了就是一家独角兽式的加工厂。


富士康股价大跌是很正常的,就是把自己的估值定得过高了,而二级市场并不承认它的这么高的估值,于是只能再调回到工业制造企业的估值标准,这也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富士康一上来就弄出高估值,高发行价,把未来业绩全都透支干净,股价只能进行重新估值了。


不执著财经

它连独角兽都不算好吗?


判断是不是独角兽,通常有2个限定标准:1,估值10亿美元以上;2,成立年限10年以内。


乍一看,富士康确实是独角兽啊,而且是超级独角兽,估值是500亿美元,且上市主体工业富联是2015年才成立。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成立才2年多,估值就500亿美元,滴滴看了会流泪,小米看了要自卑。


但别忘了,为什么独角兽要设立“不长于10年的”门槛,意思很明白,就是独角兽必须都是初创企业,是从无到有做起来的。但工业富联呢?虽然它本身是2015年才成立,但直到2017年12月,才把母公司的资产收了一堆,大约13家公司,由这13家公司组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


这13家公司都有谁,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比如河南裕展,就是富士康在河南的工厂,主要加工iPhone,成立于2015年;郑州富泰华,成立于2010年;南宁富桂成立于2011年,惠州基准成立于2006年。


富士康这些公司的成立时间已经比较长,大多都有8年时间,最长的已经超过12年,且业务和富士康一直以来的代工厂模式差不多——如果说中国石油把它的管道资产剥离出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将铁塔资产剥离出来,也称之为独角兽,你信不信?反正富士康是做到了。


富士康在A股上市,透露出了一股浓浓的投机氛围——从主管单位,到收佣金的券商,再到股民,都在欢呼雀跃。在审核阶段,真的是一路绿灯,别人需要1年甚至好几年才能走完的流程,富士康只用了36天;上市后,媒体和券商,直接将富士康定义为“科技股”,却全然忘记富士康现在还是个代工厂。


但市场最终是会有自己的定价的。富士康自高位缩水1600亿市值后,现在只不过是向其正常的估值目标收拢。它有一些科技,也有很多专利,也生产很多高科技产品,但它只是一家制造型企业,将其说成科技企业,那BAT又算什么?格力又算什么?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新闻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孔方财经

富士康上市是在相关部门推动cdr希望更多公司回归a股,所以富士康只用来短短36天就A股上市,但是富士康是一个代工厂是一个假的科技公司,所以股价暴跌20天。但是不知道高兴还是忧愁,富士康仍然是a股最大的科技公司,在a股整体公司排名前20位。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在上交所上市,首日大涨44%,总市值达3905亿元,位居A股市值第14名,同时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与其他上市公司排队等待数年不同,富士康只花了36天就成功上市,让其他公司望尘莫及。

那为什么富士康连跌2000亿元呢?

一、富士康没有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富士康就是代工厂,没有任何的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依靠便宜人工来赚钱,每个产品组装只有可怜的几块钱利润。

而富士康不像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可以有更多的故事和远景,所以富士康就是一个没有前景和故事的科技企业,不可能有高的市盈率。当上市热度过去就没有支撑股价的内容了。

二、富士康对员工的压榨

富士康是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厂,是雇佣工人最多的企业之一了,2010年富士康员工的连环跳楼事件让富士康披上血汗工厂的招牌,所以富士康的员工关怀问题是一个影响富士康的难题。

所以富士康关于员工的问题,可以说是富士康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一个雷,可能会影响富士康长期的发展。



三、富士康压榨员工的福利

富士康仅按照员工底薪的5%缴纳住房公积金,导致员工一年至少损失1000元,很多员工要求富士康足额缴纳公积金并提高薪资以跟上房租的涨幅。

所以,富士康的科技上市之路可能没有那么顺利。还有富士康还为美国承诺了提供100万个工作岗位。


毛琳Michael

富士康一定不是最惨的独角兽,但却是此次上市后的几只独角兽里最无脸面对股民的毒角兽,所谓的价值投资只是炒高后的一地鸡毛,对于在26元高位站岗的股民,想问一声,你们现在还好吗?


工业富联,一家仅用了20个交易日就风风火火上市的独角兽公司,是如何让它用了不到15天的时间从26.36元跌落‘神坛’,是价格的高估还是资金的博弈,是人性的贪婪还是市场的无情,让我们来了解下这只股票的。


此次定价为16.52元的共业富联,在开市时期和所有股票一样迎接涨停板,这和上市首日就破发的港股来讲,A股市场投机意识太强,当初募资272.53亿元的金额排在了A股募资金额的第十二位,刷新了民企募资的历史记录(前面基本是大型央企),上市后投机者抱着拉升七个板赶超招商银行,拉升十个板超过贵州茅台的想法,开板后纷纷入场投资,结果是壮志未酬,钱被套,留在高位等解套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家无论是上市还是市场价值包括任何方面都不太差的公司来讲,却是出现这种走高的连续下跌,只要再跌两个板就要破发?


其实除了新股上市后估值过高被投机资金的恶炒外,这家公司因为近年来从代工厂到工业互联网的转型路上需要时间,公司整体表现差于预期,股价上涨后估值偏高导致。

从2018年06月13日最高点到达26.36元后,当天竟然拿走了沪指十分之一的资金,成交额158亿元,基本上都是散户接盘,机构一窝蜂的出逃,没有更多机构接盘,最后都是散户深套,只能迎来阴跌行情。


而且公司近年负债率过高,扩张有点急速,上市的意图较为明显,高位接盘的股民也为了经济发展付出了汗马功劳。


对于工业富联股价如此下跌,公司也进行了正面的回应,主要源于受市场环境影响,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其次公司基本面正常,有信心给股东提供好的服务和回报,希望能给公司和市场多一点时间。意思在说,套牢的就等吧,市场无情我们有情,只要肯等公司是没问题的,会解套。

但是A股市场戏剧性的是,没有多少股民被套牢后会去等,基本就是亏损严重后割肉,在06月13日26.36当天买入的158亿元,在06月20日亏损了20%后出逃了将近50%的资金,其它都是不断的补仓中。

面对这样的一只独角兽,是否还会继续下跌,或者创造‘中石油’第二并不知道,但是这种走势,却是让股民对独角兽已是惧怕三方。



金美圆的生活笔记

大家好,我是甘壹刀,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富士康上市20天暴跌1600亿,沦为中国最惨独角兽这件事。



首先,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工业富联的。

我觉得价值投资,不仅仅看成长性,不仅仅看持续性,更应该看公司目前的估值和实际上的价值的对比。谁说800元买万亿市值的贵州茅台一定就是价值投资,8元买二十亿市值的中小创就一定不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这个事情,应该是价值严重被低估时买入,价值严重高估时抛出,这才是价值投资。比如,工业富联假如价值6000-8000亿市值,现在3600亿市值,被严重低估,就可以买入;比如,贵州茅台价值6000-8000亿市值,现在9000多亿市值,被严重高估,就应该卖出。

其次,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工业富联大跌的原因。

在独角兽的帷幕拉开之后,工业富联这个体量最大的独角兽,雷雨欲来风满楼,风风火火,从招股书申报稿上报,到过会仅用了38天时间,真可谓A股奇迹。但上市仅4日,就破板,股价从26.36元,一路下滑到18元附近,市值也蒸发了1600亿左右。一时间,市场上鸡犬不宁,哀鸿遍野。特别是在破板之日进入的散户,看到龙虎榜上机构大肆卖出,其内心的崩溃和绝望可想而知。

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大跌的原因。

一,新股破板,股价下探,是一个基本规律。

新股连续多个涨停之后,某天破板,股价下探,慢慢摸底,这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说工业富联这样的巨无霸,就是小盘股,也大多如此。所以这基本上是个基本规律,没有什么好恐慌。

二,巨无霸上市,市值高,盘子大,没有超预期,也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经历过中国石油和中国中车之后,对于巨无霸上市,不管媒体如何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市场本身是持谨慎态度的。原先媒体报道假如多少多少涨停之后,工业富联股价可以超过贵州茅台。这其实给市场的反而是一剂镇定剂,没有超预期,也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三,上市的大环境比较恶劣。

当时正值贸易方面的大背景,中兴通讯,一夜之间,面临休克,市场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大盘本身大跌,突破3000点的婴儿底以后,又一路跌破2900点,2800点。当然,不知道这些点位叫什么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业富联大跌,这可以说并不意外。

四,公司常年的市场口碑。

很多人一提到这家公司,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四连跳”,“6年30跳”,“血汗工厂”,“代工厂”,“苹果大陆加工厂”,等等。公司长期以来负面新闻比较多,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美誉度。

五,公司的上市主体,很多人误读。

就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一提到工业富联,就马上跟苹果代工厂打上等号,对于公司的上市主体,很多人误读,并且以讹传讹,不去研究。

以上五大原因,属于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再次,我们来看看工业富联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工业富联,本质上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转型的产品,涵盖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等等。

也就是说,工业富联,上市主体,本质上不是“代工厂”,可以说是“高科技”。

何况,哪怕是代工厂,代工厂就没有技术?没有高科技?没有竞争力?以前的代工“五虎将”,现在何去何从?为什么富士康一家独大?

最后,我们来看看工业富联价值多少亿。

在这里,我把它对标两家“价值型”企业。一家是国酒,贵州茅台,虽然大多数国人从来没喝过;另一家是女强人的商业帝国,格力电器,虽然做手机做新能源汽车都可以说是失败。在这里就看最简单的指标。

贵州茅台,2017年营业收入582亿,利润270亿,市值9188亿。

格力电器,2017年营业收入1782亿,利润224亿,市值2836亿。

工业富联,2017年营业收入3545亿,利润158亿,市值3631亿。

再从行业的成长性去看,因为某些原因,贵州茅台就不说了。就说格力空调,现在明显空调行业增速下滑,市场趋于饱和,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对手日益强大,比如美的,海尔,奥克斯,志高,明显市场成长性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了。

现在的工业富联,相对于“国酒”,它和它的兄弟企业,才是“国民企业”,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培养了多少高精尖人才,创造了多少GDP,拉动了多少产业链,创下了多少外汇。

未来的工业富联,在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些高速增长的行业中,拥有很大的想象力,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拥有很大的市场成长性。

工业富联的市值,应该等于一个茅台,或者两个格力,才是合理的估值。也就是说,大概6000-8000亿,才是正常的价值体现。



综上所述,本人看好工业富联,认为现在的估值,并不能体现公司的价值,是一个价值低谷。而且假如在美国,在硅谷,对比苹果,高通,英特尔,它的估值又应该是多少?

是对是错,孰是孰非,让市场检验,让事实说话,让时间见证。




甘壹刀

首先应该问,做代工的富士康怎么会成为独角兽的?

我所理解的独角兽,应该是在某一个高科技领域,在技术、专利、市场处于领先或垄断地位的企业。

但真心觉得富士康算不上。

在印象里,富士康伴随着一系列血汗工厂的历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公司,所做的业务,也是代工为主。

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了独角兽?

怎么会获得特批,就上市了呢?

小财翻阅了工业富联(富士康上市公司)的上市材料:

“工业富联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目前,工业富联已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路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形态电子产品设备智能制造服务。”

也就说,工业富联现在不仅仅是制造商,在技术上已经越来越先进。现在努力发展成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所以才成为了“独角兽”,而且是创下A股市场IPO过会最快、近3年来募资最多等纪录的“独角兽”。

第二,估值暴跌,其实从最高点算起来的,实际上都是浮云,何况还没有跌破发行价。

富士康只是回到市场认可的估值上来,算是给中间爆炒的韭菜又一个惨痛的教训。

股市自由规律,股票回归估值,没什么坏处,只是可怜追高独角兽的各位股民,站在了山岗上。

不过近期大跌,谁能幸免呢?呵呵哒。



财富精算师

首先,富士康不属于独角兽,他仅仅是代工厂。

其次,国内股市整体暴跌,并不仅仅是富士康一家,只是股市对代工厂这样的未来预期不明朗的股票起悲观态度。

最后,最重要的是,富士康自身决策问题。不能说是错误,只是太高估自身在国内发展速度。股市里只能说是浮云。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看法、角度、观点不同,尊重大家的评价,也要尊重企业入市的果敢与勇气。

希望富士康在股市的未来会更好,也希望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智慧留言,不同见解,相同目的。


张朕瑄

看了很多回答都没答到关键点,我就来说下内在原因。

说到富士康不得不提到他的母公司台湾的鸿海精密,富士康是鸿海的全资子公司。然后为了上市,鸿海又把富士康拆成三份,要知道富士康最大的价值在于苹果的组装业务,而此次在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并不包括组装苹果手机的业务。

事实就是,做组装非苹果手机业务的“大儿子”富智康到香港上市,做网络/电信设备及手机部件的“小儿子”到A股“碰运气”,而老爹手里攥着的是组装苹果手机业务。

这就是为什么a股上市叫工业富联而不是富士康,因为只是富士康的一部分,还是去掉所有手机组装核心业务最垃圾的那部分,就是鼓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就是这最垃圾的一部分a股上市后竟然被炒到5000亿,要知道他的母公司鸿海的市值才只有3000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