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古代男子的配饰与女性的配饰完全不同,女性配饰多追求“装饰”,而男性配饰多以实用为主。别以为男性的配饰没有女性的精致,男人古代时腰间佩玉,佩剑,佩腰牌等等,用材上等,做工精致,充分表达了男人在古代的身份地位!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下面我们一起来细数古代男子有哪些经典配饰吧!

玉佩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中国古代男子的佩玉分为左右两组,“佩玉必双”就是这个意思。

每一组为一佩,每一佩由七块玉组成,分别有云、龙、藻、蛇、麟等图案。佩上的横玉称“珩玉”,形如角菱或残环。珩玉上端有一孔,用来穿带,挂于腰带之上;珩玉的两角各有一孔、中间一孔,分为三组,都用丝带或珍珠贯穿起来。中间一组的中间部分为一块圆形佩玉,称“瑀”。瑀上下各有三孔,用来上下联结,其末端悬一块玉,形如半璧,两端呈尖形,称为“冲牙”。冲牙的半圆中间有一孔,用以穿带联结,其它两组在中间处各悬琚形玉一块,上下各一孔,用以联结上下半组。下半组末端悬一块璜玉,璜玉的形状如半璧,两璜相对,形如全璧。

这三组佩玉在人行走的时候,随着人的行动而相互撞击,其撞击声响古称“珩铛佩环”。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实际上,佩玉撞击并不是为了悦耳,而是起着一种提示作用,提醒佩玉男子的行止必须从容适度。走快了,佩玉的撞击声非但不悦耳,而且很乱;走慢了,力度不够,佩玉就不会发出撞击声;只有不疾不徐,从容适度,佩玉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人起坐时也是如此。因此,这是一种通过外在手段强化男子道德修养的方式,其道德作用远远大于审美作用。

蹀躞(diexie)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一度被定为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必佩之物,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算袋 :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

砺石:在汉唐时期是磨刀用的

契苾真:用于雕凿的楔子。

哕厥:是用于解绳结的锥子。

针筒:竹筒,用于放纸张,帛书之类。

火石:点火道具,古装剧中应该经常见到。

《聂隐娘》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带钩是带上所用之钩古,时主要用于束带,更是身份的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全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荷包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后发展为爱情信物。据说这种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的。后来大家觉得十分美观,不论男女都佩戴起来了。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 据传是虞舜所制, 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谁说古代男子的配饰只有玉佩,这些你见过却不知道来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束发用的玉冠、手上戴的扳指。玉冠的使用在如今社会,只能在影视剧中见到,扳指作为男人的饰品依然存在,想了解扳指的前世今生吗?关注萃工厂珠宝明日更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