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除了胃鏡,還能怎麼檢查?

青苔漫語

在胃的檢查中,難道除了胃鏡沒有別的方式嗎?

1. 上消化道造影:在空腹狀態下,通過口服鋇劑或者泛影葡胺,然後在X胃腸機下動態顯影,間接觀察食管及胃壁的病變,因為造影劑它不溶於水和脂質,所以不會被胃腸道黏膜吸收,因此對人基本無毒性。造影時可以觀察鋇劑通過賁門的情況、胃底胃泡形態,胃體、胃竇充盈後輪廓是否正常,胃壁是否柔軟,有無龕影、充盈缺損。胃的張力、位置。

2. 無痛胃鏡:越來越多的病人選擇無痛胃鏡,其實與普通胃鏡一樣,只是靜脈注射麻醉劑,常用丙泊酚,患者睡一覺後,胃鏡已經做好了,沒有任何感覺。無痛胃鏡沒有感受疼痛的傷害和不適,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滿意度,減少檢查中的生理損傷,因而,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但對於85歲以上,過度肥胖,嚴重呼吸道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適合做。

4. CT及PET-CT:在CT中可以看到胃壁大致厚度,胃壁是否存在腫塊及其位置。尤其是64排CT可以重建以及具備仿真內鏡功能,可以非常清楚的顯示腫瘤的形態以及大小。PET-CT中可以根據放射性核素在胃局部SUV值判斷是否有惡性腫瘤存在,腫瘤大小及位置。

5. 膠囊內鏡: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又稱"醫用無線內鏡"。原理是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藉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並拍攝圖像,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瞭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但膠囊內鏡存在視野盲區,膠囊無法給沿途所拍攝的圖像進行準確定位,而且無法做病變部位的活檢。臨床上一般用於小腸病變。

雖然有這麼多的檢查,胃鏡仍然是胃部檢查最常用和可靠的檢查方式,不僅可以直接觀察胃內部病變,還可以隨時取活檢,明確病理;對於胃出血患者可以內鏡下止血;胃內有異物患者可以通過胃鏡取出;胃手術後吻合口狹窄患可以在胃鏡下放置支架或者球囊擴張。所以胃鏡的檢查是不可替代的,現在超聲胃鏡的發展不僅使胃部腫瘤的檢出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胃部腫瘤臨床分期更進一步精確。


胡洋

胃鏡並不是檢查胃部病變的唯一方法,一般是根據患者表現出的不同症狀和其他檢驗結果,以醫生的主觀經驗來判斷胃部需要哪些檢查可以確診或者排出一些疾病。現在的胃鏡檢查在操作時會給檢查者帶來很多痛苦,並且花費也不便宜,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進行胃鏡檢查。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胃鏡對於診斷疾病是一種比較實用,並且可信度比較高的檢查手段。當然,除了胃鏡,我們還可以選擇B超、CT、核磁、消化道造影等檢查手段,需要根據病情來選擇。

當出現胃潰瘍時,在胃體會出現凹進胃壁內的凹陷,就像佛龕一樣,因此將它稱為“龕影”,如果不想做胃鏡,那麼通過口服鋇餐來完成消化道鋇餐造影,通過X線顯影也能觀察到潰瘍的具體位置和一些特徵性表現。再者,如果有人因為一些疾病不能進行胃鏡檢查,那麼也可以進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

胃鏡檢查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有一些力不能及的缺點,如胃癌時,判斷瘤體大小、有無轉移、是否浸潤等就無法準確評估。因此,還需要核磁檢查。增強CT或者核磁檢查,可以顯示出腫瘤浸潤胃壁的程度,也能夠很直觀的觀察其是否向組織周圍產生浸潤,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肝轉移等的情況。

超聲檢查在進行胃腸道檢查時,一般在臨床應用比較少,因為其內容物或者氣體的緣故,對於最終的超聲結果影響很大。但是這種方法卻可以作為胃、十二指腸、結腸等檢查的初步篩查方法。

本期答主:王澤 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一般情況下,因為經常胃痛想明確病因的話,首選消化道造影檢查。

所謂胃痛,因為內臟痛無法精確定位,其實主要指的是上腹部為主的疼痛,病因很多,可以是胃炎、胃潰瘍等良性疾病,也有可能是胃癌等惡性疾病,還可以是相鄰臟器,比如肝臟、胰腺等病因引起。

在未知胃痛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首選消化道造影進行篩查。

通過口服鋇劑(硫酸鋇混懸液)或者含碘對比劑(在有服鋇禁忌症的情況下,由檢查醫生進行判斷),配合受檢者的體位變動,讓對比劑在胃內進行塗布和充盈以達到顯影效果,在檢查前一般還會要要求吞服產氣粉(成分是主要是碳酸鹽),在胃內產生二氧化碳使胃部成充盈狀態,黏膜舒展開來。消化道造影可以觀察、診斷及鑑別診斷胃內絕大部分良惡性疾病,費用較低,所以一般作為篩查手段。

但是消化道造影只能顯示胃內部輪廓情況,人員操作的主觀性強,對於一些細小病變容易漏診,對於一些不典型改變難以明確診斷。

此外,部分人對於鋇劑或者含碘對比劑都難以吞服,不能合作者或者體質差難以接受檢查的,都無法進行消化道造影。

胃鏡是將一個柔軟的管子直接深入胃內,對胃內情況進行直視性觀察,明確病變存在與否,此外,還可以摘取組織進行病理活檢,明確病變性質。但傳統胃鏡檢查絕大多數人有噁心、嘔吐等痛苦感覺,或者需要進行全麻配合。而且胃鏡費用較高,所以並不適用於常規體檢篩查。

假如消化道造影或者胃鏡都沒有發現病變,而胃痛持續存在,這個時候需要警惕其它病因引起的疼痛,需要完善更多的檢查對可能的病變進行一一排查。


春雨醫生

能夠堅持胃部疾病的檢查有很多的手段。


2.上消化道造影檢查,俗稱“鋇餐”。通過口服硫酸鋇後,造影劑塗在食管和胃壁粘膜上面,根據粘膜的變化來反應是否有粘膜病變。比如息肉、潰瘍、腫瘤等因素。這是胃鏡檢查普及之前檢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檢查手段。目前逐漸被胃鏡所取代。因為在檢查胃腸疾病上面,尤其是早期腫瘤,胃鏡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3.超聲檢查。不是首選,也不是主要的檢查手段。曾提到過,胃壁腫瘤一般比較大時,才可能通過超聲檢查發現,基本都是在體檢時通過超聲提示胃壁增厚,然後通過胃鏡檢查來確診的。


4、腹部CT或者核磁共振(MRI)。這兩個檢查也是胃部疾病尤其是腫瘤性疾病的重要檢查手段。可以比較清晰的顯示胃壁的厚度,是否有腫瘤,胃周淋巴結是否腫大,腫瘤與胃周圍器官的關係等。

最終,這些所有的檢查手段中,最重要的還是胃鏡檢查,雖然有點痛苦,但是胃鏡對於食管、胃疾病的檢查效能是最大的。可以直接看到病變,不管是良性疾病還是惡性疾病。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好多人一有胃痛就想到做胃鏡檢查。其實很多情況下胃鏡不一定是必要的。

我們診斷“胃炎”的主要依據,除了胃鏡以外,還要看患者症狀的特點。比如疼痛的部位是否符合,疼痛發作的性質(燒灼痛?絞痛?刺痛?脹痛?),每次疼痛持續的時間,發作有沒有規律(跟飲食有沒有關係),有沒有伴隨其它症狀(反酸、打嗝)等等。再結合體檢(腹部觸診),基本上就能知道大概了。

但是有很多疾病發病初期症狀和胃炎很像,需要被排除。比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等。通過查血、B超、CT等手段,這些同樣會引起腹痛的疾病都能排除了,胃炎的診斷基本就能夠確立。

急性胃炎不一定需要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的主要缺點是比較麻煩,不可能隨來隨做。需要預約,還需要空腹等一系列的提前準備工作,檢查的過程也比較難受。雖然可以做無痛胃鏡,但是又面臨著麻醉風險,而且價格也比較貴。

同時胃鏡也不是萬能的。對於“胃痙攣”這一類胃腸道功能性問題引起的疼痛,胃鏡也看不到明顯的異常。

慢性胃痛和既往有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的患者都推薦做胃鏡。

長期胃痛不緩解,或者病情反反覆覆發作,就考慮有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病變了。胃鏡相當於醫生可以直接觀察到胃黏膜的情況,這是最直觀也最準確的檢查方法。它還有一個不可取代的優點,就是可以直接夾取潰瘍附近的病變組織,拿去做病理檢查。這對於早期發現惡性腫瘤有很大意義。

還有沒有可替代胃鏡的方法?

傳統的消化道檢查方法還有“鋇餐”,通過通過口服鋇劑混懸液,在X線透視下觀察消化道的病變情況。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輻射量比較大,而且所得到的影像只能顯示胃的粗糙輪廓,對於細小的病變無法分辨。

比較新的技術有“膠囊胃鏡”,把攝像頭等電子設備集成為膠囊大小,直接吞嚥以後,在消化道內拍照傳輸到外部電腦設備上。該方法痛苦比較小,但是也有明顯的缺點:

價格昂貴,不好控制行程、檢查時間長,不好控制拍照角度、容易漏診,有滯留在消化道內的風險。

所以以目前看來,胃鏡的作用還是不可取代的。


鄭醫生百嗑

十人九胃,很多人都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和胃癌發病率也不低。

胃病檢查首選胃鏡,可以做到病理診斷。但是胃鏡有個最大的缺點——檢查比較痛苦,很多人難以忍受。

除了胃鏡,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檢查胃?

1.上消化道鋇餐

通過口服甜味的鋇劑,可以診斷常見的胃炎、胃潰瘍、胃扭轉、胃癌等,
上圖,這位患者胃粘膜皺襞明顯增粗,符合肥大性胃炎。

下圖是一位胃扭轉的患者,飽餐後劇烈運動誘發,胃大彎反折到上面來了,需要整復:

需要強調一下,上消化道鋇餐對早期胃癌的診斷,不如胃鏡精準,因為胃鏡可以觀察表面顏色的變化,對可疑部位取活檢,這兩點是鋇餐不能做到的。

2.胃飲水後超聲檢查

為了彌補鋇餐檢查的缺陷,可以配合超聲檢查。檢查前口服500-1000毫升涼開水,把胃充盈起來,可以觀察到胃壁局部增厚,結構紊亂等等早期胃癌的表現。

為什麼要涼開水呢?因為開水裡面不含氣,不會產生氣泡,而超聲檢查害怕氣泡(會造成界面增多,聲阻抗顯著增加,偽影重)。

3.上腹部CT檢查

上腹部CT掃描不能用於早期胃癌篩查

胃鏡真的難以忍受嗎?

其實隨著設備性能的提升,和操作技術的進步,胃鏡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痛苦,順利的話幾分鐘就可以做完。有時候還可以選擇無痛胃鏡,只需要睡一覺就好。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歡迎您的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你好,做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胃鏡是確診胃病最好的手段,可以在直視下觀察胃粘膜的形態,有沒有糜爛,炎症,潰瘍和癌變,並且可以取少量的組織進行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

除了胃鏡,還有以下的檢查方法:

第一,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鋇餐,一般是口服鋇劑,在X線下觀察胃的形態,蠕動狀態,鋇劑的分佈情況。上消化道造影可以診斷胃潰瘍和胃癌。



第二,CT檢查

通常情況下,胃是扁的,做CT檢查的需要患者喝水以及產氣的物質,使胃腔充盈,這樣就方便觀察胃粘膜的厚度,有沒有新生物,血運情況如何,周圍淋巴結大不大。



第三,膠囊內鏡

有一部分患者恐懼胃鏡檢查,或者無法耐受普通的胃鏡,有胃鏡檢查的禁忌症。膠囊內鏡是一個小的膠囊,有拍照功能,人把他吞下去之後,膠囊內鏡可以在胃裡面拍照,並把這些照片傳送到電腦上,醫生可以觀察胃裡面的情況。



但是,由於膠囊內鏡在胃裡面的活動不受人工控制,有些角落會觀察不清,可能存在漏診的情況。

第四,呼氣試驗

呼氣試驗主要用來檢查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無創,準確可靠的辦法,是目前檢測幽門螺桿菌的主流手段。



第五,PET/CT檢查

PET/CT檢查是一種全身的檢查,根據組織的攝取能力,可以區分良惡性病變。如果診斷是胃惡性腫瘤,PET/CT檢查有助於判斷有沒有全身轉移。



由於胃是一個空腔器官,裡面含有氣體,B超和MRI較少應用於胃的檢查。

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因為胃是一個空腔器官,裡面含有很多的空氣、水、食物等物質,所以影像學檢查(彩超、CT等)檢查對於胃部病變的診斷並不給力。

而胃鏡呢,因為更加具有直觀、明確、清晰等優點,成為診斷胃部疾病首選的檢查。

希望各位患者不要誤會醫生為你開胃鏡檢查並不是要提高自己的效績和故意讓你難受,而是為你的健康著想。

關於胃部的檢查手段,並不是只有胃鏡一種,還有比如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膠囊胃鏡等。

1.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是胃鏡還未流行前的針對胃部疾病首選檢查,對於消化道潰瘍、胃癌、食管癌有著一定的診斷能力,但是相比於胃鏡檢查,沒有了提取病檢、明確病變程度等優點。目前不常用,但是對於一些年齡較大,不能承受胃鏡的患者可以使用。



3.無痛胃鏡:是說使用麻醉的方法,讓受檢查者在接受胃鏡檢查時沒有任何難受、不適的感覺,現在也較為常用,價格也容易被患者接受。多適用於不能耐受普通胃鏡的患者。


小克醫學


消化科醫生劉

我是小影大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胃是一個空腔器官,裡面還有氣體。對於胃來說最好和最常用的檢查是做胃鏡。我們老百姓都知道,胃不舒服,去做個胃鏡看看。胃鏡就是從嘴巴伸進去一個鏡子,通過食管、胃和十二指腸,觀察裡面有沒有病變、黏膜情況,如果發現有可疑病灶,還可以取活檢,做化驗看是什麼東西。但是胃鏡卻不是萬能的,對於功能性神經性胃病,胃鏡是看不到的。

胃還可以做什麼檢查?

1.上消化道造影鋇餐

首先,這個檢查是有輻射的,對於小孩、年輕女性、育齡期婦女和懷孕的女性最好不做。這個檢查要喝一杯白色的鋇劑,所以早上要做這個檢查,一定不能吃東西(禁食水4-8小時),連水都不能喝,喝了水就看不清,只能第二天再做。在做的過程中要配合醫生轉不同的體位,所以老年人配合不了的,也最好不要做。

胃鏡是伸鏡子進去看內部結構,而上消化道造影是從外面觀察胃的形態、走形和蠕動情況。對於內部結構觀察沒有胃鏡清楚,但是對於功能性病變比胃鏡有優勢,比如賁門失弛緩症,胃鏡就診斷不了,但是做這個檢查就一目瞭然。

2.腹部CT檢查

腹部CT檢查可以觀察胃壁有無增厚,周圍有無淋巴結腫大,如果是胃癌可以觀察有無周圍組織侵犯,和其他部位的轉移,這是胃鏡和上消化道造影無法比擬的。

要求:做腹部檢查時,特別是要看胃的上腹部CT檢查,早上不能吃東西,可以喝水,要大量喝水,喝6-8杯,為了讓胃充盈起來,這樣胃有沒有長東西就一目瞭然了。如果沒有喝水,胃壁縮在一起,裡面長東西都看不到,導致漏診。


如圖,就是喝水與沒喝水的區別。喝水的胃壁撐開,觀察良好,而不喝水或者喝不夠,觀察胃就沒那麼好了。所以做CT看胃腸道,一定要多喝水,喝到吐,也是為你好呀。

3.膠囊胃鏡

通過吞入膠囊(裡面有鏡頭),觀察胃壁的情況。這是新起的技術,應用還不夠廣泛。

以上三種檢查都可以觀察胃情況,每種檢查的側重點不一樣。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合適的還是胃鏡檢查。上消化道造影有輻射,對於內部病變觀察沒有胃鏡清晰,檢查量已經逐漸減少,甚至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