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为什么会失败呢?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但最终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决定他必败无疑。

做臣子越位,不是好臣。八阿哥做人比较谦虚,会联络人。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动官僚推举自己当储君,形成了强大八王党。八王党的实力太强,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安全。

康熙废太子不久,又想复立太子,他找来大臣李光地,向李光地透露了复立太子的意思,希望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群臣。



康熙召见李光地后,就在朝会时对大臣们说,他要按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的办法,民主选举接班人。之后就美美的等着大臣推举太子复立。可是到了选举那一天,大臣们把选举结果拿出来了,不是太子,清一色全选八阿哥胤禩。

这时候的康熙会怎么想?大臣们都唯八阿哥胤禩的马首是瞻,不把我这个皇帝当回事儿。现在就这样,将来要是当了皇储,还不得早早的把我的皇位抢走。真是那样,我就惨了,说不定他会想法害死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你说康熙会怎么做?康熙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他还有很多事儿要做,不愿意早早放弃皇权。他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必须打掉越位的臣子胤禩。



站的高度不够,不是好君。康熙朝战争较多,费用较大,致使国库亏空,一些王公大臣从国库借钱不还,康熙很是生气,于是派八阿哥胤禩催缴欠款。胤禩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于是百般推脱,并推荐四阿哥胤禛。四阿哥接受任务,态度完全不同,他没有接受别人的劝阻,也没有以不在京城为借口来推脱,而是很痛快就接受了任务。



比较八阿哥胤祀和四阿哥胤祯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胤禛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事儿,而胤禩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事儿。国家需要你得罪人,爱新觉罗家族需要你得罪人,你做了就是国家的功臣,不做就是国家的罪人。一个站在国家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和一个站在个人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哪个更适合当一国之君,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胤禩能力不差,这一点连雍正都承认。但是胤禩最突出的能力是联络人,不是做国君的能力。做国君的能力,他比四阿哥胤禛差很多。这一点,才是康熙选雍正接班的真正原因。


豫有得

这道问题的答案,其实是贯穿《雍正王朝》整个一部历史剧的一个事:九子夺嫡。

主要是八爷党,太子党,四爷党(暗党)等康熙帝的九个皇子之间,尔虞我诈,杀机四伏,争夺帝位的一场殊死较量!

△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雍正王朝》剧照)



康熙帝24个儿子,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在这场“九子夺嫡”中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八阿哥胤禩(八爷党首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大将军王)。

九子夺嫡:太子、大阿哥出局!

晚年的康熙帝,两度废黜太子,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太子党,根基也逐渐发生动摇。最终以太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废黜,而太子党彻底倒台。太子被康熙帝囚禁,从此这一方势力,退出了“九子夺嫡”的舞台。

太子(二阿哥胤礽)被废之后,大阿哥胤禔作为康熙帝的长子,看到了希望,跃跃欲试,玩命表现,却昏招百出。他竟然建议康熙帝杀掉废太子,康熙帝一怒之下,大骂大阿哥用心险恶、毫无手足之情,也将大阿哥囚禁。

大阿哥,太子党,双双出局。

那么问题来了,太子之位空悬,该立谁?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们,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纷纷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拉拢朝臣,愈演愈烈!

九子夺嫡:争斗升级!

最有实力争夺皇位的,这个局中就只剩下三个人:八爷,四爷,十四阿哥。

△八爷党:八阿哥(中)(《雍正王朝》剧照)


以八爷、九爷、十爷等人结成的八爷党(当然,也包括游离的十四爷),是实力最强大的一股势力,而八爷胤禩,就是这个集团的首领人物。

以四爷、十三爷等结成的四爷党(暗党),是与八爷党争夺皇位最强劲的对手。

八爷胤禩是个很有能力和手段的皇子,当时很多朝臣拥护八爷,人称“八贤王”。康熙帝废太子后,让大臣们上折子推举新太子人选,居然那么多人支持八爷。可见,八爷党当时在朝中的势力有多么庞大。

九子夺嫡:八爷梦碎!

晚年的康熙帝,性格多疑,最不忌讳有人“结党”,更厌恶皇子与大臣勾结,到处煽风点火。康熙帝吸取明朝亡于党争的教训,认为“党争”将祸乱江山。

△四爷胤禛、十三爷胤祥(《雍正王朝》剧照)


通过这一次推荐新太子人选的试探,康熙帝看出了八爷结党之甚,还说八阿哥外表怀柔而内藏奸诈,他若当了皇帝,必然偏私已党,这样的人怎能托付祖宗江山?康熙帝认为,皇帝无党,则人人皆是皇帝之党;皇帝不偏私,则各方皆为皇帝所用。所以,他希望四爷做一个“孤臣”,用意就在这里。

于是,否了大臣们的折子,并痛斥八阿哥。虽然当时康熙帝没有明说,但八爷自己也感觉自己没戏了。八爷的皇帝梦,破碎了。

九子夺嫡:八爷不甘,二雄争位!

随后,八爷党不甘失败,转而支持十四爷,最后局中就只剩下:四爷和十四爷。

四爷和十四爷是同母亲兄弟,虽是亲兄弟,但交情却不怎么样,十四爷从小到大,反而跟八爷及八爷党关系更亲近。

△十四爷胤禵 大将军王(《雍正王朝》剧照)


十四爷被康熙帝派往西北带兵,是诸皇子中唯一位被封“大将军王”一个,也是军事能力出色的一个。这个十四儿子,深受康熙帝宠爱。

手提重兵在外的十四爷胤禵,与四爷胤禛,最终夺位之争的结果是:康熙帝驾崩,不显山不漏水的四阿哥胤禛胜出,十四阿哥败局。

九子夺嫡:八爷党的失败原因

在这场触目惊心的“九子夺嫡”中,八阿哥可谓能力很强,精心布局,屡屡将太子、四爷等势力,打得见招拆招,命悬一线。但为什么败了呢?

八爷之败,主要败在三个关键点上。

△雍正帝(四爷胤禛)(《雍正王朝》剧照)



1、九门提督,控制京城。四爷胤禛与九门提督隆科多结为死党,九门提督是关键性人物,掌握着全皇城九门的兵权,等于整个北京城都在四爷手上。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封锁九门,八爷党等人,根本无法出城搬救兵。

2、丰台大营,十三夺帅。八爷党寄予厚望的外援军事力量丰台大营(主帅为八爷心腹),不料被四爷从牢里救出的十三爷一举夺权,于是丰台大营兵力,也控制在了四爷手里。

3、用年羹尧,制衡十四。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重兵,若提兵夺位,则四爷皇位不保。四爷用在西北掌兵的年羹尧(四爷亲信)监视十四爷,并对其形成制衡局面。这是四爷很早就下好了的一步暗棋。

八爷党败在三个关键人物身上:没有争取到九门提督隆科多这个“门神”,忽略了被圈禁的十三爷这头“猛虎”,还有暗棋年羹尧这个“西北狼”。

最终,八爷党困于皇城,外援尽失,在内外皆失利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隆科多宣读遗旨,四爷胤禛 坐上了皇位。


峰子奇观

《雍正王朝》从头至尾是有一条主线的,只要抓住了这个主线,你就能解释所有情节了,同样能理解为什么胤禩会失败。这条主线是什么呢?就是皇帝与官僚们的斗争。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官僚虽然都是统治阶层,但是他们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因为名义上整个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官僚们都只是打工仔。

假如国家治理得好,国力强盛,皇帝当然很爽,但官僚们不一定得利,因为有可能被贬谪、抄家甚至砍头;如果国家衰败,甚至灭亡,皇帝会倒霉,但官僚们不一定倒霉,因为他们只有守住自己的财产,就可以做个富翁。

所以,对于官僚们来说,干得再好都是皇帝的,自己捞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康熙到乾隆这一百多年间,被称为康乾盛世。但是康熙晚期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再这么下去,大清国就危险了。

康熙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吏治腐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宽仁,所以纵容了很多官员胡作非为。因此他希望自己的继任者能够向官僚阶层开战。

雍正冷面冷心,正是他心中的合适人选。所以康熙临终时说,我为你们选了一位坚钢不可夺其志的主子。

而八阿哥胤禩,虽然很能干,但是他处处学康熙的宽仁,收买人心。康熙知道,如果选他做继承人,国事将继续糜烂。


这是八阿哥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导致胤禩失宠的直接原因是两件事。

第一,八阿哥审刑部冤狱案,对肖国兴说,只要把太子供出来,你就没事了。

本来,八阿哥打的如意算盘是,他把太子的罪证呈给康熙后,康熙一怒废了太子,八阿哥诱供的事谁也不知道,皆大欢喜。

不料张廷玉让康熙改了主意,决定先保一保太子,把肖国兴发配到关外去了。

肖国兴当然很生气,感觉自己被卖了,就向押送他的图里琛喊冤。八阿哥诱供的事就让康熙知道了。

康熙本来还挺高兴,让胤禩代替自己会见蒙古王公大臣。知道此事后,康熙大怒,因为说明八阿哥在背着自己搞阴谋诡计,要把太子拉下马。

第二,推举新太子时,很多官员联名推举八阿哥。

推举新太子让康熙看到了胤禩的力量,原来他如此得人心。康熙不得不想想,如果他当了太子,会不会更得人望,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历史上太子发动政变上位的例子可不少,比如李世民、李亨等等。

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形象就彻底完蛋了,成了一个结党营私阴谋家。

所以他最终失败了。



梦露居士

能力不差的也不止老八,能参与皇位之争的,又怎么会都是等闲之辈呢?然而,皇位也不仅仅就是凭本事就能获得的。

话说《雍正王朝》里的老八,年纪轻轻的就有了“贤王”之称。仔细想想,古往今来,也只有皇帝昏庸无能之际,才会凸显出臣子之“贤”。想通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其实皇八子胤禩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早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就《雍正王朝》的剧情来看,老八除了整天极力塑造自己谦和仁义的外表,还做过什么呢?几乎没什么可以亮点。其实,整部剧中老八表面上都是在假仁假义,而在暗地里给自己的兄弟们使绊子。

再反观获胜的皇四子胤禛。这小子憨厚朴实,在能力上不输给任何一个皇子,但又具有其他人没有的优点:无论做什么,功劳都是自己老子的,责任都是自己造成的。这说明了什么?这反映出胤禛更聪明,他懂得怎么讨老爷子开心。

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能意识不到自己晚年的处境么?国库空虚了,官场腐败了,儿子们也成了相互撕咬的野兽。可是,他不能承认这些,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自己的圣明毁于一旦。

在这样的情况下,胤禛一直在任劳任怨地做事,甚至可以说是用卖命来形容。在整部剧中,胤禛并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也曾出现过错误。但是,康熙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儿子,而是一个能为他分忧解难的儿子。这一点,胤禛做到了。

可是八贤王却不一样,他不仅不完美,反而在努力表现地很完美。非但如此,皇八子胤禩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拉拢着老九、老十和一班大臣极力推荐自己,这不是公然的结党营私么?

所以,老八是一个遭康熙厌烦的角色,而老四却是个康熙离不开的儿子。康熙是皇帝,但也是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有了亲疏远近,将来皇位落到谁的头上,岂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么?


碣石樵子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连雍正都说他是个有才的,为什么会在夺嫡的过程中失败,或者说,为什么康熙没有选择胤禩为继承人呢?


康熙没有选择胤禩,当然是因为胤禩不符合康熙对继承人的要求,首先,是胤禩的为人难以令康熙满意。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子,为人平和敦睦,才能卓著,有八贤王的美誉,但他并不符合康熙心目中的要求,康熙对继承人总的要求一是能刷新吏治,整肃朝风,再一个就是要能推行新政,振兴大清,这就要求这个人必须严肃认真,雷厉风行,是一个狠角色,要整顿吏治,就必须能够镇得住局面,制定好各项章程来约束各级官员,狠得下心来严格管理,不徇私情,要推行新政,就必须能够看到现行体制的弊端,并立志加以改变,显然,在这几方面胤禩都不合格,胤禩曾经说自己成在于一个贤字,败也败在一个贤字上,此话可谓入木三分,因为贤,难免会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往往给人以刻意的印象,招致别人的反感,因为贤,使得自己同朝臣们的关系过于亲密,甚至结成了八爷党,这哪里是身为人君者所应为?要做一个好皇帝,需要的不是贤,而是魄力和手段,在整肃吏治对待新政的态度上,胤禩的表现也难以令人满意,正如康熙对胤禩的评价,胤禩对待朝臣过于放纵,总想以宽仁来收买人心,这样的人怎能整肃吏治,至于新政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就是旧政的直接受益者,属于既得利益集团,想要胤禩推行新政,侵犯自己的利益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者,胤禩的行事方式处事风格难以令康熙满意,胤禩固然有才,但他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就不免给人以工于心计或者说是过于算计的印象。在追讨国库欠款一事中,康熙是希望胤禩能挑起大梁,主导追缴欠款一事的,但胤禩却害怕得罪人,不愿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极力推诿,并推荐外出办事还没有回京的胤禛出任此一差事,令康熙对其大失所望,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审理刑场换死囚一案中,胤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诱供,骗供,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其在康熙心中的形象则彻底坍塌,再难挽回,总的来说,胤禩的行事风格过于阴暗,与历代皇帝标榜的正大光明背道而驰,爱搞小动作,耍阴谋,这些都不是身为人君者应所为。



此外,胤禩与朝臣牵连过多,八爷党从者众多,结党营私,形成了小团体,威胁到了朝局的稳定,直接遭到了康熙的打压。太子胤礽被废,康熙以推举新太子的名义试探虚实,在康熙的计谋下与八爷党素有瓜葛的佟国维认为时机已到,串联群臣,联名上书推举胤禩为太子,朝中拥戴胤禩的力量大举浮出水面,却不想此举犯了康熙的大忌,一直英明神武,乾纲独断的康熙哪里容得下如此势力滔天的八爷党,直接出手罢黜了佟国维,整肃了官场的歪风邪气,并欲借机一举拿下八爷党众人,虽然最后放过了几位阿哥,但经此一事无异于宣告八爷党的彻底失败。



总的来说,胤禩夺嫡失败,是由其各人品质所决定的,无论是从为人还是行事风格上看,胤禩都不适合成为皇位的继承人,相比于皇位,胤禩更适合做一位独当一面的廉亲王,成为一名肱股之臣,当然最后胤禩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站在雍正的对立面,下场凄惨,实在是令人叹息。


微风山谷1381


康熙帝要的是孤臣要的是不结党营私为国为民的继承人,不是像太子那般以国家利益拉拢大臣,更不是像八阿哥那般以国家利益拉拢人心就算了,还要结党营私隐然架空他威胁皇权的继承人。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虽然在雍正王朝的世界里,康熙帝对于亲情还是很看重的,但是深谙帝王之道的康熙对于皇权稳固更是看重,他也害怕晚年被儿子逼宫凄凉落幕。

八阿哥最大的失败在于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国家利益拉拢群臣,又在废太子时审肖国兴时欺上瞒下,还结党营私让朝野上下都支持他,看似很成功,其实每一步都踩到康熙帝逆鳞之上,最后那么多大臣拥护他成为新太子时更是威胁到康熙帝的皇权,算是彻底在夺嫡之战中失败了。

老八走的是收买官心的路线,所以获得了很多人支持,但没有读懂父亲康熙帝,功败垂成。老四更胜一筹,他揣摩出来父亲康熙帝需要的是为国为民不惜得罪人的孤臣,所以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朝康熙帝喜欢的方向走着,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到了雍正帝时期,八阿哥的八王议政是最后的反击,本身八爷党就势力庞大,他又拉拢了众多反对新政的大臣,还有关外八旗王爷、负责守卫京城的隆科多、皇三子弘时。又在弘时的帮助下取得了京城外两营的控制权,可以说是很完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被老十三力挽狂澜一个人翻盘了,最后失败,但是八阿哥输的也不冤枉,正如他最后所说的老四胤禛如果不是在皇帝位子上早就输了。

八阿哥即使输了也对弘时挑拨离间,最后使弘时被雍正帝赐死,可谓是厉害至极,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或者说他不懂帝王之道,只能一输再输。

八阿哥在康熙帝时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揣摩不透康熙帝所想,只能出局。在雍正帝时期以劣势而发动八王议政政变,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被老十三翻盘,运气不好而且不懂帝王之道,跳不出八爷党的圈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哪怕聪明绝顶,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宋安之

九子夺嫡前期的斗争就不一一赘述了。康熙临死前,最有可能继位的就只有老四,老八,老十四了。虽然老十四跟老八是一伙儿的,但是老十四也动了自己的小九九。

康熙临死前,召集众多儿子到前听诏:此时老十四在西北用兵,老十三(忠诚于老四)仍被圈禁。面圣前,老八一伙(老九、老十)约定,一旦康熙去世或者传位给老四,就趁机出去调兵遣将。由此可见,关键时刻重要的是兵权。(因为这时丰台大营的主将成文运是老八的人,九门提督隆科多又于老八交往甚密),老八自认为万无一失。


面圣后,老四奉皇命持康熙金牌令箭去放老十三。老四出门后偷听了一下宣读的圣谕,得知传位给自己,于是他就赶快去部署了。放了老十三,让老十三去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因为丰台大营很多将领都是老十三当初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很顺利的拿到了兵权。

而康熙召见诸子前秘密召见隆科多,问隆科多是否遵从旨意,隆科多表示遵从。也就等于隆科多倒向了老四。(实际上暗地里,老四已经收服了隆科多)。


康熙的传位诏书实在太长了,原著里说诏书念了一个多小时,老八一伙一直不能出来,失去了最后活动的机会。兵权又都在老四手里,况且康熙传位给雍正,老八想反也没办法。

(注:一切源于小说,与史料有很大差距)


历史的凝望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就电视剧本身来说,八阿哥胤禩在阿哥们当中出类拔萃,是老九,老十和老十四的头领,雍正夺嫡道路上强劲的对手,可最终为何成了输家,身败名裂了呢?我觉得以下几点早就了他的悲剧。

一、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胤禩这个人的性格是个矛盾体,表面上,他虽然出身并不高贵(母亲地位不高),但做人温文尔雅,处事练达,不仅众多朝臣,就算他的兄弟也围下了不少人,这是他的一大优势,也是他极其看中,极力维护的一项能力,就是贤名。而好的名声却是双刃剑,给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勾起了他无尽的野心和欲望,而这种野心和欲望又逼着他去做了很多和他贤名不相符的事情,他又不愿意破坏表面的贤名,所以造成他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为他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他最后被抄家,自己从衣服上撕下的那一千万两银票便可窥见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贤名的亲王,那一千万两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他内心矛盾最后的表现,就如同他自己对家人说的:我怎么就没想着给你们置下一份家业,我太爱护自己的名节了!



二、膨胀的野心和对巨大利益的追求让他未能读懂康熙的帝王心术,从而过早的让自己处于不利位置,而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康熙的儿子来说,没有什么比金銮殿上那个位置更能吸引人的了,作为一个有贤名的王爷,胤禩自然是有想法的。他感念老天给予他的一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胤礽的愚蠢和无能。他太想扳倒太子取而代之了,但是他忽略了康熙对储君这件事的最深切的态度,以为只要让康熙对太子失望,废除太子,那么自己成为太子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事情却并不是他想的这么简单!康熙是个大有为之君,也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太子或许有很多不满,但是在储君问题上,并不是换一个儿子那么简单,康熙心里最希望的是儿子们能够以国家为重,立储的一切出发点都得以朝局稳定为宜,然而可惜的是,胤禩未能参透这一层,他与康熙就越来越远了。



三、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太过心急,使他耗尽精力经营的贤名毁于一旦。在电视中,我们总感觉雍正是个火急火燎的人,做什么事都希望快,连老康熙都劝他戒急用忍,实际上,胤禩心中更急,尤其是在储位面前,简直就是失去理性。刑部张五哥案,他诱使肖国兴告发太子,这一招虽然很阴损,但是错误出在太子身上,真的怪不得胤禩,然而那份告发太子的口供,他应该要沉下心来,握在手中,绝不能让康熙知道,即便要让他知道,也不能从自己这里获取!因为此事不仅暴露他的野心,也让众王夺嫡的事实彻底摊在老康熙面前,最终使得朝局不可收拾。康熙在避暑山庄听到图里琛的报告时连说了两个其心可诛,他指责的当然是胤禩,但是他却不是说胤禩办这事有多么名不副实,多么阴损,而是胤禩那颗夺嫡之心的寒意让康熙感到害怕,这让老皇帝联想到其他那些皇子,他们其实和胤禩一样,为了夺嫡,什么事都干的出来,这份深意彻底触怒了康熙,也让胤禩失去了圣心。




综上,就是胤禩深背其贤名却最终不能成事的内在原因所在,能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成全你的同时也在害着你,只是有几个人能在利用自己能力大口朵颐利益的时刻静下心想一想有什么疏忽呢?


史书上冬眠的蛇

就是能力太强了,所以引起康熙的不满。

皇帝的身份第一是皇帝,第二才是父子。

所以有“天家无父子”的说法。

大臣们都聚在老八的身旁,听老八的话,让康熙感觉到皇权旁落所以担心。

他故意说老八的生母良妃出生卑贱来打压老八。哪里有一个父亲会这么对儿子的。

而老四特别聪明,显得忠厚老实实在没有二心,最终得了康熙的心。

所以说聪明人要知道在上面时候藏拙。

老八失败在于聪明太过外露了。


实梦阁

打架不一定弱的输,

赛跑时未必快的赢。

看看龟兔赛跑就该懂哒!

如果理解着还是费翔的弟弟费劲、吴法宪的妹妹无法䘅,就再看看大宋宰相吕蒙正的《寒窑赋》:成功不是单凭能力强就可以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运济。差一样东西也凑不出成功。

年轻人通过努力,能力长进了,就算没白瞎你这人儿。成功,可以追求,不太可以指望。另外,别忘了看这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这才是一生中最有意思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