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長監測數據造假、省人大代表非法圍湖養殖,生態環境部表示:從重查處!

山西省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不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而是想“歪招”組織人員空氣監測造假;湖南省人大代表夏順安從2012年開始,在洞庭湖搭建19公里長的“超級矮圍”,開展非法養殖,阻塞了魚類洄游通道,侵佔麋鹿棲息地和白鸛、黑鶴等珍稀水禽遷徙路徑……

在6月29日舉行的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一連串環境違法案件被揭露。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除了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外,還將追究行政和民事責任,特別是對參與造假的運營機構,要從重查處。

山西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案

2018年3月底,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監測數據審核時發現山西省臨汾市部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數據異常。於是,環境部派出工作組赴臨汾開展檢查。

田為勇說,通過現場調查取證,發現有人進入了臨汾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動了監測採樣器。在初步掌握證據後,第一時間與公安部溝通,公安部接到相關證據材料後迅速責成山西省公安廳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公安部門破案也非常迅速。

對於這起造假案,田為勇提出了幾點思考:臨汾案件不是孤立的,利益驅使是數據造假的動因。案件主要責任人是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他不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質量,而是想“歪招”組織人員造假。臨汾市有6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造假者在6個監測站點同時加、取濾膜,干擾監測數據。“這是一個有預謀、有組織的犯罪活動,作案手法更隱蔽、性質極其惡劣。臨汾案件發生在西安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件之後,這種利益驅動絕對不是個案,一定還會有,不能掉以輕心。”

據通報,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人民法院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涉案16人作出判決:主犯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主犯臨汾市環保局辦公室原負責人張燁、環境監測站原聘用人員張永鵬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其他13名從犯刑期不等。

非法建設2.8萬畝“超級矮圍”

在湖南省洞庭湖下塞湖區域,有一個跨沅江、汨羅、湘陰三地的“超級矮圍”,業主為湖南省人大代表夏順安。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說,“超級矮圍”面積約2.8萬畝,周長約19公里,從2012年開始就開始違法建設,進行非法養殖。“超級矮圍”不但阻塞了洞庭湖魚類洄游通道,侵佔麋鹿棲息地和白鸛、黑鶴等珍稀水禽遷徙路徑,圍內溼地植被逐漸被陸生植被替代,而且投餌養魚,加之畜禽糞汙排放,影響內湖水質,對洞庭湖局部區域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2017年4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就對洞庭湖違法違規建設矮圍問題進行重點督察,並於同年7月向湖南省進行反饋,要求湖南省加大整治力度。2018年5月29日至6月6日,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再赴湖南益陽、岳陽兩市就此開展專項督察。

劉友賓說,督察發現,一年時間過去了,相關地方和部門消極應對,整改工作長期滯後,拆除工作一拖再拖,甚至流於形式;整改把關不嚴不實,驗收考核走過場,上報情況弄虛作假,不較真不碰硬問題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失職失責明顯。特別是省市縣三級水利、畜牧水產部門雖開展了數十次現場檢查,要求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到位、恢復湖洲原貌,但這些要求均一直未執行到位。

據悉,益陽市成立專案組,對失職瀆職、違法違紀、涉黑涉惡等問題開展調查,組織開展拆除工作。目前,矮圍業主夏順安被依法刑事拘留;“超級矮圍”及附屬建築物已全部拆除到位,內外湖基本實現連通。

生態環境保衛戰已全面打響

臨汾和矮圍案件都是被查處部分案件而已。從2018年5月7日起,生態環境部先後啟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清廢行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藍天保衛戰等專項督查。

生態環境部表示,城市黑臭水體分三批開展督查,第一批督查對8個省(區、市)20個城市開展督查,共督查458個黑臭水體,確認其中34個未消除黑臭,同時新發現黑臭水體242個。

“清廢行動2018”第一階段督查期間各督查組共摸排2796個固體廢物堆存點。經過現場核實,發現存在問題的有1308個。截至5月底,生態環境部已對問題嚴重的111個案件進行部級掛牌督辦,其它一般性的1197個問題進行省級掛牌督辦等。

2018年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第一輪專項督查,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和群眾投訴舉報等多種渠道報送3991個清單內問題,發現清單外問題2260個。

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開展今年的藍天保衛戰督查,到6月24日,共發現2690個問題。

田為勇說,督查通過運用“熱點網格”技術,結合地面“小微站”和移動式傳感器,提高針對性和準確性;採用衛星遙感數據,精確判斷汙染源等;使用執法APP,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又確保客觀公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