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野生菌爆发,“吃货”们要注意了,大蒜根本体现不出野生菌的毒!

  1. 云南连续1个多月的降雨后


全省的“吃货”们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已经到来的一大波野生菌

很多外地游客及家庭早已按耐不住了

年年提醒,年年有人中毒!

这到底是为什么?

真相是

很多你以为的食用野生菌经验

都!是!错!的! 据云南省疾控中心最新数据,2017年6月27日前,云南省野生菌中毒事件共报告14起,中毒56人、死亡2人。

7月4日下午,昆明一名公交司机驾驶65路车至终点站巴士家园,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乘客在下车时突然晕倒并抽搐。120急救车来了后才知道,这名女乘客疑似食用野生菌导致食物中毒。

食用野生菌七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

真相:这是有关野生菌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野生菌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味美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蘑菇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误区二:蘑菇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真相: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三: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毒蘑菇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避之砒霜,我之蜜糖”。

误区四: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和“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的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五:有分泌物或者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真相:有的毒蘑菇的确有分泌物或会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比如奶浆菌。

误区六:以前年年都在同个位置采蘑菇都没有中毒,所以放心!

真相: 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旁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这一惨剧。

误区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

真相: 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野生菌中毒四种类型

1.肠胃炎型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还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等症状。

3.溶血型

潜伏期6-12小时。除有肠胃炎症状外,还有溶血表现,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4.肝肾损伤型

野生菌中毒急救须知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3、患者可饮用糖水,利尿排毒。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正确方法

1、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

2、不要几种野生菌放在一起炒或煮。

3、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不要一次食用过多,不要连顿吃。

4、加工烹饪方法要得当,多放油,要炒熟煮透。

5、吃菌子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云南地区常见毒蘑菇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廖文云建议,由于有毒菌的种类繁多,多数人难以辨认,因此,在选购野生菌的时候应该坚持只买认识的菌类的原则,以免误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