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真題答疑從大學貧困生伙食補貼祕密發放看題設限定

2017年6月19日福建省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

高校發放伙食補貼,學生如果每月在食堂消費超過60次,費用不超過240元,不用申請,不用審核,學校會給補助,直接打飯卡里,學生都不知情,你怎麼看?

,這道題非常難,題設限定步步為營。

這裡的一個難點在於,為什麼要秘密發放,瞞著所有的學生?如何去分析這種限定?

這裡我給你講解一下分析過程,幫你舉一反三,也希望你明白,有邏輯地推導才是最高效的複習。

手段為目的服務,是達到目的的措施

做事都是有目的的,手段為目的服務,這是基本邏輯,因此你就可以從這個思路出發,去思考題設限定。

顯而易見,學校可以公開發放,甚至是應該公開發放,這是常規普遍的方式。

但它沒有這麼做,

唯一符合邏輯的解釋就是它另有所圖

簡單地類比以下,兩點間直線最短,為什麼要走曲線?

對於間諜而言,就是除了到達目的地之外,還要避免行蹤暴露;對於一個旅遊者而言,就是除了到達目的地之外,還要遊覽景色。

公開發放的消極目的是通過社會監督來避免錯誤發放,有公眾審核的作用,社會監督的方式必然會導致對個人隱私的洩露,這是制度運作的必然邏輯,不是對錯的問題。

而秘密發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避免了公眾審核監督,也就避免了其他人對你隱私的瞭解,避免將你曬在眾人眼裡,避免尷尬,避免傷害自尊。

這就是秘密發放的目的。

但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沒有公開發放環節,少了社會監督,如何保證公平呢?

大數據篩查用更為有效率的方式發揮了篩選作用

公開發放/公眾監督的積極目的是為了準確篩選,只要能實現這個目的,制度就可以繼續運行下去。類比一下,吃東西和保持靜止,積極和消極的不同方式,作用是一樣的。

在這道題中用大數據算法,篩選合適的人,不僅代替了公開發放/公眾監督的作用,而且顯而易見,更高效率。

這裡需要你注意的是,我反覆強調的一個點,題設限定是一個整體

題設設定是用大數據篩查結合秘密發放方式,即實現了政策原本的目的,準確篩選幫助困難學生,也避免了被救助人個人隱私的曝光,保護年輕人的自尊和自信。

現在你想明白了麼?

接下來,一個新問題,如果被救助學生髮現飯卡里的錢多了,會不會作弊?這是不是政策的漏洞?

如果不是,為什麼不是?如果是,你該怎麼辦?採取什麼措施?公開發放?還是道德教育?

你能想明白麼?我明天講,敬請關注。

柳夫子講道理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公務員面試真題答疑從大學貧困生伙食補貼秘密發放看題設限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